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流社会学和心理学眼中的幸福

近年来,主流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者一直在努力测量幸福。社会学家致力于描述幸福在不同国家和人群中的差异,以及幸福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或整个社会的关系。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是,把幸福描述为一种限定的、可观察的心理生物学状态,这种状态的特征可以被精确地概括,从而可以学习如何实现它。

这些国际调查通常基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的来说,你认为自己有多幸福(非常幸福、比较幸福、比较不幸福、非常不幸福)?在其他研究中,这个问题也可能是这样的:你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有多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些问题为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或所谓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这种测量已经被证明是相当稳定和一致的,无论对个人还是群体来说。在媒体中,这种对生活满意度的经验测度(empirical measure)经常被当作检验幸福的标准。然而,正如我们后面将要看到的,幸福是更为深刻的东西。

近几十年来,有许多大规模的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对不同国家普遍的主观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根据世界价值观研究小组的调查,北欧国家在幸福指数方面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而南欧国家,像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则较为落后。这些调查结果相当令人费解。在南欧国家居住或逗留的北欧人和英国人经常说,这些国家的人们有多么懂得欣赏人生的乐趣和生活的艺术。或许,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美国和加勒比群岛、夏威夷岛或巴西之间的关系。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北欧和美国,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可以说拥有良好的社会体系。然而,当我们看到其他国家的人们如何在公共汽车、火车和街上攀谈,一起载歌载舞,享受一顿美食;看到他们如何热情好客,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还会表现出非攻击性的高贵和冷淡;我们无法严肃地宣称北欧和美国在生活乐趣方面也持有世界纪录。相反,这里的人们广泛地表现出忧愁、担心、抱怨、身体紧张以及堵车时的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迈克尔·阿盖尔在一本关于幸福的书中指出,“这些结果令人难以置信”。阿盖尔解释道,有些国家直接培养了一种文化期望,即人们应该感到满足。所以,北欧人在幸福感上获得高分并位居世界前列,更多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告知——他们享有了最好的机会,因此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而意大利儿童则被允许直接表达他们的不快乐情绪。

还有一种相应的更倾向于心理学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幸福的各种状态以及如何实现它们。同样,这里使用的问卷调查或评定量表等测量形式,也没有进一步解释真正被测量的内容。这种研究的一个后果是,人们倾向于把幸福的心理状态等同于某种生理状态。大多数人在大脑发出平静的α波时,比激活更紧张的β波时更能感受到主观和情绪上的愉悦。类似地,当所谓的内啡肽流经身体时,人们会出现愉快的情绪状态。任何慢跑者都知道这一点:在跑步过程中,身体突然会有一种轻盈感和愉快感,而这个人除了跑步之外什么也没做。这些心理生物学的事实无疑是非常有趣和重要的。

然而,这些并不是将幸福与α波或“跑步者的愉悦”等同起来的充分理由。这属于生物学上的还原论。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和治疗师列出了诱发幸福的活动清单,包括大约50个项目,比如“听别人说爱我”“喝咖啡”“逗人开心”“对人微笑”,等等。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你能让人们做其中的一些事情,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幸福,更少抑郁。根据这一理念,治疗师可以指导他们的来访者:“看看这份清单,做上面的一些事情,然后你会变得更幸福”。

在积极心理学中,埃德·迪纳、马丁·塞利格曼等人对幸福进行了研究。积极心理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在这个领域,人们通过传统的、严谨的、量化的方法,研究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中论及的人类积极和建设性的方面。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积极心理学的成就是引人瞩目的。然而,这个流派似乎有一个尚未解决的方法论问题,即在设计问卷和统计数据之前,所研究的对象(比如,幸福和爱)应该得到透彻的现象学理解;否则存在主义者会认为,研究者并不了解自己当前测量的是什么。

埃德·迪纳对幸福的界定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主观幸福感包括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较低的消极情绪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迪纳及其同事开发了一个包含五个项目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并进行了广泛测试。

马丁·塞利格曼在他关于真实幸福的书中指出,事实上,提高自己的幸福水平是可能的。他汇集了许多研究结果,并将其作为自我提升的幸福指南推广给普通读者。

那么,这种对生活满意度或所谓幸福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可以在哪些方面派上用场呢?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关于幸福的意识形态建议,让政治家们去实施。在英国,首相战略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如何提升国家幸福的建议。认知取向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事实上有可能通过调整思维让对方和自己体验到更幸福的状态。

然而,这两种研究方法的问题在于,它们倾向于把人类仅仅看作由周围环境、政治或心理教育方案所塑造的客体。这里似乎没有空间容纳这一观点,即人类具有自由选择和有意识决策的能力。这些研究没有把人看作一个实现自己的目标、价值和责任的个体。 ioVZUBstE+jE1j9JoThJUAXi4rTlPL/8Pu3CwAjujaC4UU+LmxvdP992h2GmWV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