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本真地生活

作为人类,你面临着一个关乎自己生活的重要选择。你可以说,我要像其他人一样,我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我努力像其他人一样存在。你也可以说,我相信对我来说,有些选择比其他选择更重要、更合适、更正确;我必须弄清楚哪些是我应该做的重要和正确的事情,而且我将努力照此生活。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中,后一种选择被称为“本真地生活”。本真意味着真诚或所谓的真实。本真地生活意味着真实地生活;也就是说,按照自己内心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来生活。事实上,有些学者还会补充说:根据你身体的本性来生活。本真地生活,也意味着你在上述的基本生活困境中找到自己的立场。

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神学家约翰·麦奎利这样定义本真性:如果一个人拥有他的自我,并以自己的想法来塑造这个自我,那么他的生活就是本真的。非本真的存在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无论是环境、道德规范、政治或宗教权威,还是其他的影响因素。

麦奎利说,本真生活的存在主义定义更多与形式有关,而不是与内容有关。重要的是存在的方式,它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格的统一,而不是被分得七零八散;它是如何行使个人的自由和决心,而不是被流行的品位和标准所决定。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选择按照流行的品位和标准来生活。你可以这样做,确实也有人这样做了。

道德哲学家玛丽·沃诺克认为本真性是指每个人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和可能性。本真地生活,就是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并接受它对个人的影响,也就是说,既然如此,一个人就不得不发现自己的决心,并实现自己的潜能。

存在主义治疗师汉斯·科恩告诉我们,不要把本真性的概念视为可以完全实现的目标。所有人在某些时刻都可能是非本真的,非本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类似地,海德格尔也写道,非本真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更低档或更低级的存在。与此同时,本真性当然是非常值得追求的东西。

许多人似乎一直都过着某种肤浅的生活。他们从一项活动到另一项活动,扮演着被要求的角色,呆呆地看电视节目。这些人似乎忘记了生命的深层意义,似乎不清楚他们为何来到这里。他们机械地扮演着各种角色,表现出在别人的期望中他们应有的态度。海德格尔说,当我们根据他人的期望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时,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追随“常人”(德语是 das Man ,指芸芸众生)。

然后在某个时刻,有些人可能会经历突然的觉醒,仿佛被戏剧般地召回到生命中。海德格尔谈到了“良知的呼唤”(the call of conscience)。当他使用这个术语时,他并不是指公共良心或全体的道德准则,而是来自个人内心深处的良心。这是一个人本真的部分发出的呼唤,它挣扎着要显现,要恢复生机,并且在唤醒自身的其他部分。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这个声音劝告一个人要对自己的生活承担全部责任。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同时又不被对生活的反思所累呢?一个答案就是“决断”。决断的特点是果断、坚定和决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决断意味着清晰性,它往往是在艰难的生活经历之后形成的。这样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决断与一个人保持专注和专一的能力有关。

一个女人在她50多岁时经历了一场危机。今天,当她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她仍然充满生机、活力和爱。她说:“有时候,你只需要热爱生活。”

17年前,她的母亲毫无征兆地突然去世了。这个女人无法原谅自己,母亲的去世让她们没有了交谈的机会。“它对我的影响是,你不应该推迟任何事情。如果你有想要完成的事情,你就应该去完成它。因为没人保证你明天还在这里……如果我有什么想对别人说的,我现在就会说……我从来没有告诉过母亲,我爱她胜过世界上的任何人……”

要想果断或坚定地生活,前提是明白你为什么在这里,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你支持什么,你反对什么。这种清晰性通常在经历一些艰难的生活处境后才能获得。少数人似乎拥有这种明辨“是非”的天赋。但大多数人都必须历经磨难才能获得这种清晰性。然而在此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似乎没有什么简捷的途径来获得这种清晰性。出于某种原因,几乎所有人都有这种印象:其他人比我们更容易获得成就和业绩。但这个印象通常是错误的。

一旦你对自己为什么而活(这是贯穿本书的主题)有了一定的清晰性,本真性以及应如何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的问题,就不会显得那么“沉重”了。这些问题没有必要使你感到沉重。本真性和自发性同时并举是可能的。存在主义疗法创始人之一梅达尔·博斯认为,本真的生活是一种充满乐趣和幽默的生活。在他看来,理想的精神状态是“从容欢快的平静”(composed,joyous serenity,德语是 heiteres Gelassenheit ),安逸和沉重能够相伴而行。这种活泼和严肃的相互拥抱,正如我们对死亡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承诺。

人生悔恨和本真性

很多人似乎经常问自己:我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我应该把什么当作目标?同样,很多人也会反思自己的过去。有些人会独自沉思;有些人会和朋友或伙伴讨论:我做了正确的事情吗?我以最好的方式利用了我的时间,迎接了我的挑战吗?在一次访谈研究中,我们向受访者提出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你会改变什么,还是会以同样的方式生活?

以下是一些回答:

“我可能会更多地投入生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袖手旁观……不敢真正地投入其中……我有点觉得,我不该对生活提出许多要求……”(女性,38岁,秘书)

一位女士在她丈夫的公司工作了10年,她并不喜欢行政工作,也不喜欢为她的丈夫工作。“这可能是我们在生活中一起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我是出于方便才这么做的,对吧?当然,我今天能够明白……这就是最愚蠢的事情……”(女性,47岁,前行政人员)

“我可能会去过那种……被大自然包围的生活,那也许是我内心深处想要的。相反,我过去随波逐流,随意地接受教育……很明显,如果我要过一种新生活,我宁愿只和一个男人结婚……我想我后悔嫁给了弗兰克。这可能是我最后悔的事情……我不得不做出太多的妥协……”这位女士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她不会嫁给弗兰克。尽管有很多美好的时刻,但她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她带着两个孩子,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那时弗兰克站在那儿,慷慨地手捧着鲜花。(女性,44岁,项目经理)

访谈表明,这三个受访者都心存悔恨。有人是因为某种特定的行为,有人是因为某种特定的态度或生活方式。

这种类型的悔恨是相当普遍的,但正视它们或许需要一定的勇气。人们处理悔恨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这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命运。有些人则认为可以从悔恨中有所学习:一方面可以纠正他们余下的岁月,另一方面可以把这些教训传给下一代。

然而,也不是每个人都满腹牢骚:

总的来说,我愿意以同样的方式生活。然而,我确实对那些被我辜负的人感到抱歉。我也很遗憾自己没有从大学课堂中学到足够的知识,因为我的生活中有太多其他的事情要做。(女性,27岁,学生)

我愿意让人生重来一遍,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这并不意味着我的生活很轻松,不是这样的。我从来没有幸免过任何事情……但如果把人生当作一个整体,我愿意把好事和坏事都再来一遍……(女性,63岁,行政人员)

不,我真的不觉得需要改变什么。我认为我的生活相当不错;你懂的,平静而美好……我在一个地方工作了43年,这似乎很能说明我的一生令人满意……(男性,71岁,前泥瓦匠,退休)

对这些人来说,似乎没有任何悔恨在啃噬着他们的灵魂。难道他们一直都走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并能够坚持做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他们能够接受大多数生命中都会出现的缺陷和病痛,从而真正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人类似乎有两种方式来接受以前的缺陷:要么重新规划未来的生活,要么宽恕自己的过去。

存在性内疚和本真性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中,有专门的内疚理论来研究人生悔恨,即存在主义内疚理论。在其他心理学和治疗流派中,比如精神分析或认知疗法,内疚感主要被视为一种病理现象,一种需要以某种方式治疗的症状。而欧文·亚隆列举了三种类型的内疚:真实内疚、神经症内疚和存在性内疚。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伤害了另一个人,那么产生的是真实内疚;比如,你倒车进车库的过程中,一时疏忽撞到了邻居的腿。如果你仅仅在想象中伤害了某人,那么产生的是神经症内疚;比如,你不得不拒绝妹妹的生日邀请,她也完全理解,但你仍然不能释怀,总觉得对不起她。罗洛·梅强调,存在性内疚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积极因素。它指出了你还没有实现但被赋予了可能性的领域,包括以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和自然的可能性。因此,尽管内疚是令人不快的,但存在性内疚是一个机会,可以让你重新规划自己的余生,并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达成和解。

本真性是很难定义的。这个定义必须足够开放,以包括这样一个事实:每个活着的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这个词注入意义。然而,本真性可以被视为心理学领域最丰富和最有希望的概念之一,它为心理学科通往“美好生活”铺平了道路。这个术语允许心理学家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理论,证明心理学不仅仅是用来诊断适应不良和心理疾病的。心理学还必须向人们展示,如何能够建立一种更真实的生活,获得更有活力的感觉,创造更多的幸福,体验爱,并接受自己生活中的好与坏。 b7zieCgFVcTS0U+H7KMaiHz7OVg6u1/5Zpe6IcdJ1M4XGO4YptqwuIEIUj29co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