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对优越感的渴望

除了人格的统一性,人类天性中另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对优越感和成功的不懈追求,这与自卑感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没有自卑感就不会有任何改变现状的意愿。优越感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阶段,为了清楚地对这二者进行说明,我们分别来讨论优越感和自卑感。在本章中,我们主要讲述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教育意义。

关于追求优越感的第一个问题是,它是否和生物本能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不能用“天生的”这个词来定义追求优越感,诚然,追求优越感必须在一定生物基础上才能形成,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着追求优越感的萌芽,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类本性中存在不断追求优越感的心理。

人的活动是有局限的,有些能力注定无法获得,比如,人类不具备狗的敏锐嗅觉,也不可能仅凭肉眼看到紫外线。但也有些能力可以继续深化,我们可以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中看到追求优越感的生物学根源,以及人格心理学的起源。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孩子和成人都渴望获得肯定,这种渴望会一直存在,并且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人类的本性不允许我们永久地屈服于他人,甚至我们会推翻自己信仰的神。堕落和不如他人的感觉、自卑和怀疑自己的心态,都推动着我们走向更高的层次,从而获得补偿,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孩子的某些特殊性格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某些外部环境让他们产生了自卑、软弱、不确定的感觉,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对孩子的整个精神世界产生刺激性影响。于是,他们的目标就变成了摆脱刺激和影响、达到更高层次和获得平等。奋力向上的欲望越强烈,孩子制定的目标就会越高,他们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而在人类的能力范围内并不能找到这些证据。这时,当孩子得到了一些外部方面的认可,他们会变得狂妄自大,甚至构筑一幅未来与上帝齐肩的画面。无论如何,孩子的这种想象体现了他们沉迷于成为神的意图。这种情况在内心非常脆弱的孩子中最常见。

接下来的案例是关于一位14岁男孩的故事,他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当我们让他描述对童年的印象时,他说,他清楚记得6岁那年,自己因为不会吹口哨而非常痛苦。然而,有一天,他刚走出家门,无意间就吹起了口哨,男孩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如有神助。在这个案例中,男孩既觉得自己有缺陷,又认为上天会帮他,两种感觉看似矛盾,实际上有着紧密联系。

对优越感的渴望与显著的性格特征存在一定关联。通过观察渴望优越感与显著的性格特征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完整志向。想要证明自己优于他人的愿望如果过于强烈,就会心生嫉妒,这种类型的孩子习惯把竞争者假想成各种各样的恶魔,精神上的偏执会导致他们过于焦虑。而且,他们不只是想,还会付诸实践:伤害他人、制造麻烦,甚至实施犯罪。他们可能诽谤和诋毁他人、出卖国家机密,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提升自身价值,特别是在他人关注之下时。他们认为不可能有人超越自己,所以,根本不屑于比较自己与他人的价值高低。当这类孩子对权力有强烈渴望时,他们会变得恶毒、睚眦必报,表现出好斗、挑衅的态度,这些可以从表情或行为上看出,比如,眨眼、突然生气、时刻准备与假想敌战斗。对于想要获得优越感的孩子来说,考试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考试结果很容易暴露他们的无能。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考试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想要获得优越感的孩子的特殊性格。考试对孩子来说有不同的意义,有的孩子把考试看作一种负担,参加考试时,他们会紧张得浑身颤抖,说不出话,面色发白,羞愧、恐惧等感觉让他们大脑空白、全身无力。有的孩子只能与其他人一起作答,否则就说不出来,因为他们总是担心自己被监视了。渴望优越感的心理也会在游戏中体现,对于强烈渴望获得优越感的孩子来说,他们永远不会接受别人扮演车夫而自己扮演马的角色安排,他们才是扮演车夫、带领“马群”的最佳人选。一旦过去的经验让他们无法扮演车夫角色,他们就会在游戏中扰乱他人,以此得到满足。如果继续遭遇各种挫折,他们就会丧失之前的远大志向,任何新情况的出现都会把他们带回原点,而不是激励他们向前。 4t/Pc7PLoxtUqd8tMaNSxJqsdOsPcxSlKjdthSamPz4nw7bBN5/SE239Q9abJaz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