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蚊子的叮咬

蚊子一旦找到了血管,便会向皮肤中注入一定剂量的唾液。蚊子的唾液具有防止血液凝结的作用,它含有一种物质,功能类似于血液稀释性药物,例如很多患者在服用的那种用来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的药。蚊子的唾液中还含有一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的物质。

蚊子的唾液会和人真皮层中的免疫细胞发生反应,特别是一种叫作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肥大细胞受到刺激时,它们会释放出组胺——一种能够唤醒皮肤神经的分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脑皮层就会接收到痒感的信号。组胺还会导致血管扩张,并使流动的血液渗入组织。在大约20分钟以后,皮肤中就会出现一个柔软的、红色的小肿包。这个小肿包通常会在1~2个小时后恢复平整。此外,蚊子的叮咬还可能会在之后的1~2天内形成一个隆起的、令人发痒的红色硬块。之后,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想办法把自己从血管中挤出去,试图消除来自蚊子唾液的物质。

注:蚊子的叮咬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且组胺会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影响。

但是,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会比较吸引蚊子呢?为什么我们在被蚊子叮咬后的反应会不尽相同呢?有的人似乎更容易吸引蚊子,例如孕妇、体热的人,以及性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和女性。被性唤起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这是由于此时的人体会散发出某种特殊的香气,蚊子对这种香气格外着迷。

其实,人的一生中可能会对同一类型蚊子的叮咬存在不同的反应,对这一情况的描述首次出现在1946年的《自然》期刊中。当一个人第一次被蚊子叮咬时是不会表现出任何反应的,免疫细胞首先必须得知道蚊子的唾液是一种异物。在下一次被叮咬的1~2天后,这个人的皮肤中可能会出现一个肿块。此后,就会迎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人的皮肤会在被叮咬约20分钟后急速地出现发痒肿胀,并在1~2天内形成瘙痒的肿包。最终,也许是在几个月或几年后,人体会有能力轻松地对抗蚊子唾液中的物质,然后对这种蚊子的叮咬只会有快速短暂的反应,甚至不再有任何反应。挪威的蚊子分为好几种类型,所以我们可能就每一种类型的蚊子都经历一遍上述历程。

孩子对蚊虫叮咬的反应通常比成年人更为剧烈。这是由于成年人的身体逐渐培养出对蚊虫叮咬较高的耐受度,而孩子尚未做到。

我们还可以在被叮咬前,通过提前服用抗组胺药物来预防蚊虫叮咬后的即时反应,没有处方也可以买到抗组胺药物。对于抗组胺药物与蚊虫叮咬的研究,毫无意外地绝大部分都是在芬兰展开的——有着“千湖之国”之称的芬兰,简直就是蚊子们的天堂。 6d0g4dCB8dZY9oMiZ6qwkjwCSLAfKN8gebpxd+/m5QZum6pRsIQ39EOCjBc/Tl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