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路消失在路的尽头

问到这里,我让大家把整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再理解一下。语文科代表总结说:“小姑娘至亲至爱的妈妈在刚过去的时间里生了非常严重的病。”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来,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会有怎样的举动呢?”我笑着追问一句……

如果孩子手里没有这篇课文,不知道结果,或者老师没有让他们预习,可以这样问。但是课文大家都有,又预习了,结果已经知道,这样问就多余了。

这时,我发现学生先是疑惑,继而脸上显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非常兴奋。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互相补充:在危急的情况下不慌乱,就是镇定;遇到危险不害怕,就是勇敢;在艰难困苦中不绝望,就是乐观。

有个问题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前面问的是“一般来说,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会有怎样的举动呢?”孩子的回答应该与小女孩采取怎样的措施挽救她的妈妈有关才是,可这里,孩子不是在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在解释什么是“镇定”“勇敢”“乐观”。这完全是答非所问。

至此,答案被再次明确,我也很高兴:“好的,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理解了小姑娘为什么会有‘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也就是说,不仅能知‘是什么’,还能知其‘为什么’,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这比知道‘标准答案’要重要得多。这种思维方法很有用,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

老师说“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理解了小姑娘为什么会有‘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这比知道‘标准答案’要重要得多。”绕了这么一大圈,是要为“镇定、勇敢、乐观”这样的标准答案做注解呢,还是要让孩子得到带有个体特征的深入发现?

原来“不满足于这种表面的流畅无碍,想打破这种平静,让学生‘乱’起来”,不是为了得到不同的答案,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仅仅是为了解释一下标准答案!那个答案早就人人皆知,根本不用这样大费周折。

他的初衷是将“是什么”落实成“为什么”。结果呢,“是什么”成了标准答案,“为什么”成了解释标准答案。这样一来,课就白上了。

教学继续进行,我们开始找第二次见面中的动作描写,最后重点集中到小姑娘“像安慰我似的”以及“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这个动作上。

当我问到这个动作表现出姑娘的什么性格时,那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又大声说道:“镇定、勇敢、乐观。”引来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片善意的笑声。

你看,现在孩子完全被他控制了,老师侵略了他的思维。

那本书的本意是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一条探索的路,但是这条路却通向了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道路消失在道路尽头。 o82iSXIOYBW8VsUDxcGZWLlQAyjTQZcCO4CE6q6BwftEzio0kvaI3yYbUj8C+Y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