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冷冻,直至万事俱备

这个理念在20世纪的小说中渐渐风靡起来。比如,1931年尼尔·R.琼斯的短篇小说《詹姆士卫星》,故事中一位教授被复活前,尸体在星球轨道上被冰冻了数百万年。这个故事似乎启发了美国物理学教师罗伯特·艾丁格(Robert Ettinger),他于1962年写作非虚构小说《永生的期盼》( The Prospect of Immortality )。从他四十多岁写这本书开始,一直到2011年去世(当然,进行了冷冻保存),艾丁格一直倡导这样一种观点:如果科技足够先进,尸体会被充分地保存以便在日后复活,他认为,到那时,人的永生就是可能的(这本书的书名由此而来)。

冷冻技术一直横亘在科学和科幻之间。它起源自外行人,就像笔记本电脑起源于狂热的车库发明家的实验。曾由一名电视维修工管理的加利福尼亚人体冷冻协会(the Cryonics Society of California)是最早运用人体冷冻技术的组织之一,它在管理(保存尸体的)溶液上遇到了问题。该协会将几具尸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当其中两个系统出现故障时,他们永远失去了9名购买了这项服务的人。早期,人们对在低温下保存人体组织并使其不受损伤的机制知之甚少。

虽然没人能确保人体冷冻技术成功的概率,但我估计,可能性至少在90%。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

现代人体冷冻技术机构,比如美国的人体冷冻研究所和亚利桑那州的阿尔科公司(Alcor),把这项技术推进了一两代。虽然冷冻储存环境本身没有多大改变,但给尸体做的准备工作有更大的概率保持细胞完好,即使那些使你依然是独一无二的你的电化学程序能否在这个过程中保存下来,仍是一个疑问,但至少在原则上,复活一个被保存的个体是可能的。冷冻保存的过程包括用细胞保护剂(cyroprotectant)替换血液,它可以防止致命的冰晶的形成。如果不作处理直接冷冻,冰晶就会破坏细胞的完整性。

如今采用的程序被称为玻璃化(vitrification)。冷冻保存的倡导者将玻璃化和冷冻区分开来,因为前者减少了结晶的可能性(Vitreous意为玻璃状,而玻璃是一种不含结晶的非晶态固体)。用以储存的介质仍然会被超低温凝固,但比水这种介质的破坏性要小。如果玻璃化操作正确的话,人体的细胞应该会变成玻璃状的固体结构。

这种工艺用于人类卵子和胚胎的保存,在器官捐献方面也很有吸引力。目前捐献的器官只能被保存较短的时间,但经过玻璃化处理的器官可以被保存数月,直到它被使用。玻璃化已经用兔子的肾做过实验,结果证明可行,但目前还无法实施在人体器官上。而且,人脑有比其他身体器官更复杂的结构,因此复活的可能性有多大仍值得怀疑。 aNQYwobBIeYj3xEGSzhPwLtwfZe/qxsaIyMPB1oPDefJaVJE+2eayzD5ERDh4n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