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勇往直前

随着美苏太空竞赛的结束,载人航天的发展速度也逐渐放缓。“阿波罗”计划总耗资约1530亿美元(以2018年的美元计算),现在美国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太空的优势,公众和政界在此领域的投资兴趣基本上也就偃旗息鼓了。

也正因如此,许多人叹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航天事业停滞不前,缺乏进步。

其实,那些人类未能昂首前往之地,深空探测器已经代其旅行了。运载火箭、飞船和探测器的发展突飞猛进,为探索未知的外太空提供了一种更强大、成本效益更高的方式。无人探测器至今已经探访了太阳系的每一颗行星,它们在许多地方着陆,并传回了令人惊叹的图片和科学数据。同时,太空望远镜也能穿越地球大气的蒙蒙薄雾,并向更远的地方眺望,它们将广袤宇宙里的更多角落所蕴藏的壮丽美景传送回地球,同时也解开了宇宙的某些未解之谜。

1973年,“阿波罗”飞船剩余的硬件被用于建设“天空实验室”(Skylab)空间站,并运送航天员往返于轨道平台和地球之间。两年后,一个“阿波罗”登月舱和一艘苏联“联盟号”飞船在轨道上进行了历史性的对接,这标志着美苏两个昔日敌手的对峙进入了全新的缓和时期。

苏联也发射了一系列空间站,首先是20世纪70年代的“礼炮号”(Salyut)空间站,然后是1986年的“和平号”(Mir)空间站,后者取得了几项至今仍未被打破的太空飞行时间的纪录。空间站被视作一个试验台,人类通过它来研究太空旅行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并借这个跳板探索更广阔的太阳系。

因此,人们将1981年开启的美国“航天飞机”计划视作一种运输方案,用于在地球和地球轨道之间往返运送货物和航天员。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推动一个新的空间站落成。迄今为止,所有的航天器都不可重复使用,但航天飞机可以多次使用,而且它不会溅落在海中,而是像飞机一样降落在跑道上。

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批部件被送入轨道。建成空间站需要航天飞机以及俄罗斯“联盟号”和“质子号”(Proton)运载火箭进行四十多次装配飞行。建成的空间站最长轴线长109米(几乎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长度),重420吨,能为航天员提供915立方米的内部生活空间。

国际空间站建成后,航天飞机于2011年退役。这意味着近十年来,美国的载人航天实力较为薄弱,而不得不搭乘俄罗斯“联盟号”这趟便车。但这种处境很快就会好转。NASA正在研发一种名为“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的新型重载火箭。这项任务名为“阿尔忒弥斯1号”(Artemis 1),该火箭将绕月飞行,其间将对飞行系统和概念进行测试,为2024年重返月球表面做准备。

太空探索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召唤,是其他社会力量无法比拟的。

——尼尔·德格拉塞·泰森(Neil de Grasse Tyson)

商业利益也在这场游戏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自2012年以来一直与国际空间站签订合同,运用人工智能航天器为空间站运输补给。现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蓝色起源(Blue Origin)等正在研究载人飞行器的概念,并为最高投标人提供一席之地。他们计划将人类送往月球、火星以及更遥远的宇宙空间中去。

图1-4 国际空间站

太空旅行不仅满足了我们源源不断的探索欲,而且有助于科学进步,最终还可能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正迈向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时代,而我们,正要迈过这新时代的门槛,向更浩瀚的宇宙飞驰而去。 CbcsrvPYXjx5jI3ysINQMaDgKzUQxR5DlaVdkPNcMMFMjEBUyABsKh1KfJIFaY4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