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独特的优越感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独特优越感。个体的优越感目标取决于他所赋予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会浮于表面,而是根植于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像一个人所创作的一首独特的乐曲,贯穿整个生活。从一个人的生活风格中,很难清楚地捕捉到他的生活目标或生命意义,因为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表达是很含蓄的,需要从他所释放出的信号中解读。所以说,理解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就像是理解一位诗人的作品一样。诗歌虽然由字词构成,但是其含义却远远比字词的表面意思更深奥,我们必须反复阅读,上下推敲,才能猜测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意义。同样,一个人的生活风格也像诗歌一样蕴含着深刻而复杂的意义,而要想理解一个人的生命意义,需要对他的生活风格进行深刻钻研、仔细拆解。心理学家必须学会欣赏生命意义的艺术,并学会从生活风格的方方面面来推敲、解读出个体的生命意义。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生命意义在一个人早年的四五岁间就已经形成,它不是通过数学演算推论出来的,而是个体在黑暗中摸索出来的。一个人不会一瞬间就完全掌握了生命的内涵,而是通过一点点获得认知来摸索出自己的解读。一个人的优越感目标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摸索、实践出来的。优越感目标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地图或地理上的一个点。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越感目标是什么,也无法很完整地表述出来。最多,他能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但是职业目标只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的一小部分。即便有时候你感觉自己的目标已经足够具象了,但是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付出千千万万的努力。例如,一个人想要当医生,但是医生这个职位意味着很多挑战。他不仅仅需要让自己成为内科专家或者病理学专家,还需要具有从事医学工作的兴趣,以及对他人的仁慈之心,还要看他是否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以及他所愿意奉献或做出的牺牲有多大。也可能,他想要当医生,只是为了补偿自己的自卑感。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从他的职业表现及其他表现上,推测出他正在补偿的具体情感需要是什么。例如,很多医生儿时都亲历过死亡,这种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阴影,促使他们早熟,把死亡看作是生命不安全的一部分。也许是亲历过手足的去世或父母的离世,使他们立志从医,通过治病救人来保护自己及他人远离死亡。还有人立志成为一名老师,但是我们知道老师也良莠不齐。如果一名老师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那么他成为老师很可能只是为了统治比自己弱小的人,以此来获得优越感。他可能只有跟比自己弱、更没经验的人待在一起时才能感觉到安全感。而一个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老师会平等对待自己的学生,他渴望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奉献一生。这时候,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兴趣中我们就可以比较出他们的优越感目标。当个体朝着满足个人优越感的具体目标努力时,为了实现具象的目标,其内在潜力会受到约束、限制;当个体朝着完整的生命终极目标努力时,这些约束和限制就会消失不见,个体不管处于何种状态下都会找寻到对于生命意义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并努力实现个人的终极优越感。

想要了解任何人都需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制定或改变自己的具体目标,比如职业。我们必须要找到个体在不同具体目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这个内在一致性就是人格,人格固定呈现于个体所有的外在表达中。如果从不同角度看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会看到不一样的三角形,但是本质上是同一个三角形。性格同样如此:我们无法从单一的行为来获得它的全貌,但是可以从一个人方方面面的表达来辨别出其内在性格。我们不可能对一个人说:“如果你做这个,或者不做那个,你的优越感目标就完成了。”事实上,人们在追求优越感目标的实现时,所付出的行为和努力是非常灵活的。一个人身体越健康、精神越正常,那么当他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受阻时他的应对方式就越灵活,越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但是神经质的人往往很偏执,面对一个特定目标时,他们往往想着:“我必须拥有这个,否则我就完蛋了。”

我们并无意将任何人追求优越感的努力简单化,但是我们从所有不同的目标中可以发现一个共性——想要成为超人。“成为超人”这种想法算得上是人们构想的神化目标的含蓄表达,尼采的优越感目标表达得相当赤裸,他给斯特林堡写信时,落款署名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很显然,尼采把自己等同于耶稣。狂人们在表达自己的优越感目标时毫无掩饰,他们会说“我是拿破仑”或“我是皇帝”。他们想成为世界的中心,成为众人膜拜的偶像,想被听见、被看见、被全世界关注,能够预言未来,具有超能力。

在世俗生活中,这种想要成为神化人物的目标可以通过更合乎情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渴望无所不知,渴望拥有宇宙智慧,渴望获得永生。无论我们是渴望获得永生,还是渴望不断轮回以不同的化身重回人世,又或者我们预想自己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永生,这些愿景都表明我们想要成为上帝或其他神。这些想法都是个体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这些都是个体赋予生命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这样的生命意义——想要成为上帝或者其他神。即便是无神论者,他们也想要征服上帝,成为比上帝更伟大的存在,这实质上也是个体赋予生命的优越感目标。

一旦个体针对自己的优越感目标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其生活风格也就随之确定。那么,个体的习惯、言行都会为实现具体的目标而服务,这时候个体不会在乎行为的对错、他人的评判,他只在乎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以获得优越感。每个人的行为和目标都是一致的。即便是问题儿童、神经症患者、酗酒者、犯罪分子或性障碍患者,他们的行为也与自己的目标相一致,朝着优越感的获得而努力。他们不会为自己的症状所烦恼,因为他们的症状正是他们为实现自己目标所选择的方式。一个男孩,在学校是最懒的学生,老师问他:“你学习怎么这么不努力?”他回答说:“如果我是最不努力的学生,你就会一直关注着我。我发现你几乎不会去关注那些守纪律、成绩好的好学生。”吸引老师的注意是他的目标,他也找到了可以实现目标的最好方式——成为最差的学生。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他都不会努力对待学习,因为成为差生是他实现目标的手段。他觉得自己找到了最正确实现目标的方式,如果改变自己的行为,才是傻瓜呢。另一个男孩在家里特别顺从听话,但是看上去不怎么聪明,他在学校是差生,在家里也不算机灵。他有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哥哥跟他的情况大相径庭,非常聪明,而且特别活泼好动,但也经常因为活泼好动而鲁莽惹事。有一天,弟弟跟哥哥说:“你别这么鲁莽了,还不如学学我愚钝点儿。”如果我们把弟弟的目标理解为逃避责任、使自己免于陷入麻烦,那么他的行为实在是聪明至极,他所表现出来的愚蠢是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这样即便是他犯了错,他也可以免于受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不装愚笨,才真的傻呢。 +/3McGIvCvEiN3elZ3RUpOhUqpm7KPrC+I2wGULbjP/20LXiTANiqQOiKxQcdS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