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者认为人的心智模式与身体表征之间存在一种稳固的关系,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试图找到二者之间的中介。心理学家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 Kretschmer)提出,通过分析人的体型,可以推测出内在的气质类型。他把人按照体型分为几种特定类型。比如,个子矮的、圆脸、短鼻子的人多是胖子,就是莎士比亚在《恺撒大帝》中描述的:
让我们的身边被胖子环绕;他们有圆圆的肩膀,能吃能睡。
(《恺撒大帝》第一幕第二场)
克雷奇默根据人的体型总结出各种特定的性格气质类型,但是并没有指出归类的具体依据。在我们的经验里,胖胖的人很少会有先天身体缺陷,他们符合我们文化、文明的期待。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力量感都具有自信,他们往往淡定从容,不怕争斗,也敢于应战。尽管如此,他们很少与人为敌,也不会把生活当作充满敌意、需要顽强抵抗的战争。有一个心理学派将这种人称为外向型人,但是也没有给出具体解释。我们把他们看作外向型人,因为他们不必承受身体缺陷带来的烦恼。
在克雷奇默的体型性格说中,他还总结出另一种与上述截然不同的类型:瘦瘦高高,有着长鼻子和尖尖的脑袋,这种人往往有精神分裂症的倾向,智商也不高。他将这类人看作内向型人,如果遭遇精神压力,他们比较容易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在《恺撒大帝》中对这种人也有描述:
看卡修斯那面黄肌瘦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心思很重,是个危险人物。
(《恺撒大帝》第一幕第二场)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具有先天身体缺陷,成年后往往自私自利,悲观消极,更加“内向”。也许他们曾经渴求过外界的帮助,但是当外界不给予回应,他们没被足够重视时,他们就变得痛苦、多疑。克雷奇默也发现有许多混合型的人,甚至是具有性格缺陷的怪异型,都容易发展为精神分裂症。一种类型的人,如果在成长中一直被外界用错误的方式来对待,那么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成为另一种相反类型的人。环境的作用巨大,环境可以让任何孩子最终发展为一个精神存在障碍的人。
我们如果拥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便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各种表现来辨别他的合作能力。我们总是有意无意中寻找能够体现一个人合作能力的标志。合作有多么重要毋庸置疑,而且,直觉而非科学告诉我们,在混乱的生活中找对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也十分重要。在每次历史变革发生前,人们的思想早就意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努力去推动它。但是不管何种行为,只要是出自本能,就容易犯错。同理,人们常常排斥那些身体特征明显异常的人,比如身体异样的、毁容的或驼背的人。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类人缺少合作能力,不适合共事。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认知,但是人们总是会基于个人经验做出评判。人们还没有去尝试跟这些人建立合作,就因为他们的身体缺陷而放弃了合作。他们的缺陷常被过度夸大,使得他们成为大众迷信的牺牲品。
我们来总结一下上述的观点。在四五岁前,孩子的心智模式就已经形成,并建立起思想和身体之间固有的联系。这种固化的生活风格一旦确立,就会形成相应的情绪模式和行为习惯,其中包含个体的合作能力——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和评价一个人。所有失败者的最大共性就是缺少合作能力。现在,我们可以给心理学做进一步的定义:心理学是关于理解合作能力缺失水平的科学。人的思想是一个整体,思想基础上建立起的生活风格贯穿一个人的所有外部表现,包括情绪反应。如果我们意识到某种情绪让个体遭受了很多麻烦,与个人利益背道而驰,那么只是企图去改变这些情绪是徒劳的。因为情绪是个体生活风格的正确表达,只有改变了生活风格,情绪才会从根处获得改善。
个体心理学在教育与治疗方面给了我们新启示。不能单一地针对某个病症或行为表现进行治疗:必须发现深藏在个体生活风格中的错误,包括他看待生活经验的方式、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从中可以了解到个体是如何看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这是心理学真正的任务。只是用针扎小孩看小孩能跳多高,用手挠他看他笑多大声,这些不能称作心理学。这些现象在现代心理学中十分常见,也确实向我们呈现出个体心理学的一些面貌,但是它们只能证明个体存在固定的、独特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课题研究的主题,也是生理学或生物学等专业学生的课题。对于研究刺激与反应、企图追踪创伤或震惊性经历的影响,以及那些研究遗传学对个体影响的人来说,研究某个单一行为的方式确实有效。但是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考虑的是精神本身、心理活动本身;我们研究的是个体赋予世界与自己的意义是什么,个体的目标是什么,个体行为的动力是什么,以及个体解决生活困难的方法是什么。而且重中之重,我们是通过研究个体合作能力的高低来了解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