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意外的惊喜:圆梦清华
——从年级排名靠后到摘取全省探花

黄冈中学2022届高三(3)班/喻梓洋

档案资料

姓 名: 喻梓洋

院校专业: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爱 好: 和朋友在一起

座右铭: 人与人的联系是真正的力量之源

我不清楚自己是否有资格向各位讲述经验,毕竟多上区区一两年学很可能并不足以让我的经验达到“传授”的程度。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后来者居上几乎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么说来我就更加没有资格以前辈的身份向各位说教了。

但多上了那么一两年学总归是多经历了一些事情的,踩过雷,吃过亏,或许也得到过一些成绩。古人说以史为鉴,我的经历或许能算得上是一种“史”,可以拿来当一些历史教训的。写这些的目的绝不在于让各位复制我的经历,也不在于炫耀什么成果,只为了让各位以看故事书的心态看我的经验教训,并且能够潜在地受到裨益。

因此,我希望在此以一个平辈人的身份向各位讲述一些故事。故事里有着我所获得的经验,或许能够为各位提供一些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我高中时的处境

一切人的经历都要从这个人本身说起,从他的客观条件说起。或者说,从俗称“底子”说起。因此,首先略述我个人的基本状况,以便让各位与自己相比较,从而有针对性地批判、汲取经验。

我的底子基本上可以说是既无数理基础、又无文史积累、还无身体素质的“三无”产品。

其中,理科基础薄弱这一点尤其明显。这是因为我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十二年以来,从未对数理化生产生过丝毫的兴趣,甚至还会有厌恶的情绪——我性子比较喜欢自在,被别人逼着接受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要厌烦的。

文史积累也并非我的长处。在高中时,这一点并不明显,因为我们所需记诵的不过是课本上的东西而已。现在到了大学,看到周围的人大多博览群书,其中甚至有涉猎不亚于教授者,方认识到自己实在是才疏学浅。虽然我并不具备很丰富的文史知识,但确实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倾注其中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兴趣爱好确实是很能促人长进的(起码在我身上得到了证明)。

身体素质差在我们高中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我的身体素质差到了一定程度,三天两头便有肠胃不适、感冒发烧、各类炎症等疾病上门,以至于常常请假不到学校,弄得班主任和家长颇为焦虑。所幸身体虽差,仍然能撑过高三的艰苦,从高中健全地离开。

以上“三无”,可谓是我最大的问题。

那我有什么?考到清华,恐怕也不会是高考全蒙对的结果。

我所拥有的优点恐怕少之又少,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兴趣使然。从初中到高中,我的几位恩师让我对文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我在高中的学习中能够做到在一定程度上以学为乐(这大概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

此外,我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喜好与老师交流。文科的很多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我在很多时候会产生和答案截然不同的理解或思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失去了答案的条框,要打磨自己那如脱缰野马的思想就只有找老师请教了。因此,高中几年,跑文科办公室的时间成为我学校时光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的确成为我思维进步的一个重要源泉。

我的优势并不算多,我的缺点不可计数。我这样一个人能够考上清华,是在向各位证明:天赋异禀固然可考高分,“三无”产品亦可在恰当的机遇下大放光彩。至于有无机遇,则需各位把握了。

二、我的高中三年经历和心路历程

大家学历史,都知道明代有个出名的大思想家王守仁。他说人要“发明本心”,这被后来的人批判是唯心主义。实际上唯心不唯心姑且不论,在我看来,清楚明白的心境对排除杂念、提升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我的高中生活和所有人一样,入学先学的理科。而我对理科诸科目最不擅长,考试成绩往往很差,上理科课的时候也往往睡着。入学伊始,我就打定主意要学文科的,而且又是出于自己的志向,这使得我最开始就比一些人少了选科的烦恼。那些选了文科的,有理科不好而不得不学文科的,有听说文科好学而来学文科的,像我这样一开始就决定学文科且喜欢自己所学的科目的人算是少数中的少数。有了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做底子,我在高中期间的生活基本就不可能后悔了。

高一上学期是学理科的,我的心情自然很糟糕。周围都是一群打算学理科的人,他们对数理化生的理解远远超出我的水平,因此我的理科成绩始终处在班上非常低下的位置。每次看到自己理科排名倒数的成绩条,都是对我继续上学的信心的一种莫大打击。

然而我终究没有从黄冈中学辍学回家,为什么呢?靠的是语文、英语和文科。

把心态看作一台天平,如果只有理科失败的那一头,自然是要倾斜倒下的;但是,只要在另一头配上相应分量的成功,那就能够达到心态的平衡了。我拿来配平理科失败的,就是双语和文科。

于是在那个理科班上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我匆匆忙忙赶完(甚至可以说是敷衍完)所有的理科作业之后立刻就拿出英语阅读题集开始做,做了一本又一本,与其他人桌上的数学题、理科题形成颇为鲜明的对比。我的语文则得益于老师的高超讲解,在课外不用投入多少时间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成绩。至于文科,由于那时分科未定,所以所有文科课一周只有两节。于是我万分珍惜每一节的文科课,上课聚精会神,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个字都抄到书上。如此一来,我的双语和文科成绩颇为可喜,我的内心也平衡了。

高一下学期到高二上学期是网课的时期。疫情的影响实在超出所有人的预期,整个年级的排名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人因为不能自律,成绩大大地下跌;也有人因为自律,一跃而居于高位。

老实说来,我是不怎么自律的那一类人,而且我不仅不自律,还有个容易焦虑的坏毛病。于是我的心态在网课期间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一方面,我不自律,学习的欲望并不强,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科大力投入,而分科之后最大的难题——数学则被我搁置不顾(乃至有一次我的数学考试成绩成了全班倒数第一);另一方面,我看见很多自律的同学成绩突飞猛进,心里惴惴不安,怕自己被整个世界甩在后边。这样既担心落后又不思进取的心态占据了我网课期间心理状态的主流,甚至可以说,我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学习心态。

所幸疫情在黄冈没有持续太久,网课也在高二下学期终止(后来虽又有几次网课,然而时间都很短)。那个时候,很多不自律而又不愿成绩下滑的同学都有一种喜忧参半的感情:有人监督,自己自然就能够更好地学习;有人监督,自己的安逸日子也要到头了。

我的心态差不多也是如此,于是回到学校之后,为了防止自己因为安逸日子的终结而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我又一次寄希望于文科。尽管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总体不好,班主任希望我们多学数学,而我自己的数学成绩更是等而下之,但我仍然保持内心平和的理念,只学自己喜欢的文科,在那个网课过后焦虑普遍蔓延的时期总算保持住了自己心态的稳定。

高三是我对自己的调节措施取得最显著成绩的时期。

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往往学着周围人的生活方式:吃饭只管往嘴里塞;在学习的时候尽量填满每分钟时间(不学习的时候另说);只在必要的时候找老师问问题;等等。

但是我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压力大到极端的时候,反而会努力寻求放松。这或许是我个人的特点,或许是青春期共有的叛逆。但无论如何,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是更紧张,而是更自在。

我曾经也学着别人那样,尽全力把在学校学习的每分钟都塞满。到了高三,我的前几次月考成绩可谓相当不理想,于是一半出于近乎自暴自弃,一半出于反省过往的方法,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节奏——“大概太快的节奏不适合我”。我决定试着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吃饭尽量细嚼慢咽,课间休息尽量不待在座位上……和周围的人相比,我似乎是在朝着反方向前进,月考的成绩却有了一定的回升——尽管不明显,但我知道自己大概是找到自己的节奏了。

我和老师之间曾经很少说话,除了班主任有时和我们谈谈近况,我只在实在不会做题的时候才找老师询问。但是高三以来,为了以相对轻松的方式度过自习课,我频繁地跑进办公室,以一种半聊天半求知的方式和老师讨论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在不用大量写字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学到很多新东西。更加重要的是,我在和老师的长期交流中学会了他们的思维方法和逻辑,这使我在后来的考试中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同时我还用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思维方法给同学讲解各科题目(数学题除外),这样既能巩固自己,又能帮助同学,还能缓解办公室教师资源的紧张状况,可谓一举多得。

数学一直是我的老大难问题,又占150分,不可能完全丢掉不管。我根据自己初中的情况,在高三时,在自己可以忍受的范围内逐步推进数学复习。一年下来,基础知识基本巩固,难题却仍然不会。机缘巧合,高考刚好与我的这个复习情况相吻合了。

我通过和其他人截然相反的调整,在高三基本达到了心如止水的境界。这为我的高考做了较好的准备。

三、从高考看应试

我们这一年的高考,以题目难和怪出名。在开考之前,大多数人不会想到今年高考会是这个样子。

第一日上午的语文已经让人怀疑题目的难度,到了下午的数学则几乎是哀鸿遍野了。我看到很多曾经位居年级排行榜前列的人表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我心里也没底,但看到他们这样,我倒是好受了些。至于后几日的英语和文科,我考得相对平稳,不必赘述。

我要说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心境。以往常常有人说高考只有七分靠实力,剩下三分靠心境和运气。但是在我们这一年题目又难又怪的情况下,我觉得六分靠心境,三分靠实力,一分靠运气也不为过。

如前所述,我在高三基本已经是心如止水了。到了考场,我仍然决定保持这种状态。语文考试算是平静地过去了。到了数学考试,我的心态开始动摇了,做完选择题已过去1小时,而以往我的平均速度应该是1小时做完选择题和填空题。于是我开始慌张,体温上升很快。然而我根据上午语文的情况,大概猜测今年题目很难;题目既然难,那就必须把小题做好了。于是我深呼吸,做完全部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共计80分钟。余下40分钟,我把效率提升到了最高——所有的解答题中第一问能做的都做;解答题前两题也侥幸地灵光乍现,快速且正确地求出结果(考试后据别人说,这两题是很难的)。最终的结果则是我这个常年数学排名倒数的学生竟考到了班上数学的最高分,这不能不说是心境调节得当的结果。

仅就我个人看来,考试越难,心境越重要。我们学哲学,知道凡事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现在考试难了,按客观规律,大家都该低分;这个时候,主观能动性就成了使人胜出的关键因素。

至于调节心境之方法,则在下一部分一并列出。

四、学习方法和经验

学习,终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人要在短时间内保持充足的劲头,尚可坚持;但要他保持三年之久,则相当困难,对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不可能了。

故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于寻找自己的节奏。吃饭一定要抢着吃完,为学习腾出那么区区的几分钟,真的好吗?晚上一定要熬夜,为学习消耗自己的精神乃至寿命,真的值吗?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问题。或许主流主张熬夜,或许主流主张下课不起身,或许主流主张吃饭抢着吃完……但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自己以什么样的节奏生活和学习也应该由自己把握,一旦找到自己的节奏,则对于他人的内卷与否,家长、老师的催促与否,都可以一并不顾了。有的班级强迫学生顺应某一节奏,实在是毫无必要的。

学习的另一重要方法在于试错。找到自己的节奏,有人便长期停留于一个节奏,不肯改变,自以为已经找到最优解。这是忽视了发展的无限性造成的。我们处在一个节奏中,久而久之,则大可加以改变,看是否能找到更优解。但改变幅度不宜太大,以免造成过度的不适。即使你找错方向也不必忧心,换方向再找即可。高中毕竟有三年,三年足够你做很多次试验,大可放心去多试。

喻梓洋同学的考试总结分析

学习还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与老师交流。有人出于种种原因不敢或不肯与老师交流,实在可惜。无论如何,老师对于他所教的科目,总归是有相对完整、科学的思维逻辑的;我们问老师问题,和老师交流,其要务就在于把他的思维逻辑学来。至于具体的某些题目,既然学到了思维方法,又何愁不能解决?很多人在和老师交流时拘泥于具体的个别题目或问题,最终获益也只能是相当有限的。

最后要说的一个学习方法是研究自己。就我的观察来看,很多高中生是不了解自己的。我是学文科的,又喜欢历史,不免把自己当作研究的对象。我研究自己的初中学习经历后发现,自己对于数学一般是前两年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三年再加大投入会实现较快进步。我试着把这样的规律放到高中,高二控制数学学习时间,高三再加大投入,确实收到了较好成效,高考数学成绩也较为理想。诸位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从中试着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作为自己进步的参考和警示。

对学习的其他普遍法则,如钻研、自信等,其他人亦多有提及,此处不予赘述。

心态的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在此仅列出我最重视的一个——放空。中国的文化总归是有一些禅意的,如道家的哲学——谈论“无”的哲学。即使到今天,这样的文化底蕴也依然存在,所以不妨借用。许多人试图让每分每秒都充满“意义”:这10分钟我做了一道题,这1小时我背了两课书,等等。实际上,按道家的哲学,“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看似虚度的光阴实际上也有其意义。有时候我们不妨让自己停下来,看看周围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自然有经验教训从那看似无用的闲聊、发呆中得来,自然有暂时脱离内卷苦海的自在感受。“放空”(类似于禅家的冥想)是这个年代很多人忘记的中国人特有的人生哲学和才能,在此向各位推荐。

五、结语

这本书的名字叫“我在名校等你来”,实际上当初得知老师允许我忝列其中时,不免感到惶恐。我实在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人,既不博闻强记,又无旷世才华,不过凭借很大的运气才考上清华。来到清华之后,我愈觉自己鄙陋短浅,或许不足以向各位提出建议、分享心得。诸位之中,亦必有后来居上、远胜于我的。上述诸建议及心得,请各位从善择之,不必全信。若果有一两言,于诸位有所裨益,则我不胜荣幸欣喜。

高中,学习基本是一切。但是对于人生,学习绝对不是一切,甚至可以说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正如我在前面说的那些,诸如发明本心、研究自己、调和心态,这些反而会用在更长时间的人生里。而很多人不在意自己的心智启发,一味埋头学习,从而少了很多生活乐趣。这大概是我对各位最主要的警示,希望各位能稍加采纳。

最后,请允许我在此对本书发一点点叛逆之言:清华、北大,不仅不是人人考得上,更不是人人必须考上。诸位或许觉得清华、北大远在天边,或许觉得高考状元唾手可得。然而不论如何,不必迷信清华、北大的神圣,诸位所需要寻求的,只是自己心之所向。

我衷心祝愿各位澄明内心,破除蒙蔽:谋定后动,以求一举而成鱼跃龙门之功业;调和内心,以求一心而达明镜止水之境界。

点评

喻梓洋在2022年高考中以660分取得湖北省历史方向第三名、黄冈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喻梓洋是一名典型的文科生,热爱文科,读过很多人文社会学科书籍,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分科前喻梓洋并不突出,在全年级排493名,班上第5名;选择历史方向后,喻梓洋发挥了他在文科上的优势,除了数学较薄弱,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经常处在年级前列,曾有几次年级进行过不包括数学的年级排名,喻梓洋基本上都是年级前三名。他对文科的喜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精雕细琢”的精神。对历史试题中每一道主观题他都会精心打磨,会围绕一个问题多次向老师请教,甚至在语言组织上也非常较真;他非常乐于帮助同学解答文史方面的疑问,多次向我提出利用课堂时间给同学们讲历史试题。正是他的这种执着与热爱才有了高考的稳定发挥。数学是他的薄弱学科,他曾经动摇过,但从未放弃,这份坚持终于收到丰厚的回报,高考数学取得班上第一名的好成绩。喻梓洋有着很强的人文情怀。作为班上的团支书,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帮助同学解答各种问题,当老师上课状态不好时,他会给老师送来关心与问候。喻梓洋取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清华大学录取了一位真正热爱文科的优秀学生,相信喻梓洋在清华大学能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何祥老师) b7NHVNinqlLhtZByMkRtzHCQyMXagHksBPxHkKVZDFqZyo3w+F4buFyWkoQHQh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