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楼万丈平地起,青春三年不愧己
——文科素养零基础,终成北大传媒人

黄冈中学2022届高三(2)班/詹美琦

档案资料

姓 名: 詹美琦

院校专业: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专业

爱 好: 跑步、排球

座右铭: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回忆自己高中的成绩状态,我一直不算班上最优秀的那一批,就算是在高考前的一个月里成绩也不算拔尖。除此之外,我的文学基础和文科基础也比较薄弱,我在文科方向一路摸爬滚打,才让自己的成绩能够尽量保持稳定。但高考成绩和排名出来之后,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在吃惊之外,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偏偏是我呢?我仔细回忆三年的高中生活,在其中找到了一些答案来和你们分享。同时我也想对每一个或许觉得自己的文科基础不够好的同学说,高考成绩与你之前的基础关系真的不大,在历史方向的学习中,不论你之前是怎么样的,只要你现在肯认真拼搏,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辜负你。

一、身处泥淖但不沉沦

在迈入黄冈中学之前,我对自己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充满期待和担忧。我期待在这所盼望已久的高中收获成长,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有一段难忘的高中回忆;同时我也担忧着,担忧接下来的三年生活,我是否能够迎接未知的挑战并妥善应对。我知道这里高手如云,第一次感受到差距是在班干部选举会上,我看着同学们在讲台上谈吐不凡、词藻优美、口若悬河,显得自信大方,当时尚显谨慎胆怯的我觉得他们就像环绕在光芒之下,星光璀璨。

除了表达能力,在阅读量上我也比其他同学差一大截,高中以前我读过的书很有限,所以我常常为自己腹中空空、胸无点墨的无知而愧疚——愧疚自己之前荒废了很多年的光阴,没有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当我误打误撞选择了历史方向后,这种感觉更甚,周围都是文学基础比自己深厚的同学,我当时甚至怀疑自己这个基础怎么还选了历史方向。我曾经多次将头深深埋进臂弯,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但是最后又猛地抬起头,凝望天空,在心中喊着:我要证明我不仅能学好理科,文科我也不会差的!

我虽然常常感受到差距,但是我也不想因此就放弃:之前的基础差,补就完了;能补多少是多少,从现在开始补,一直补;我也不去想哪一天能补上来,只要想着我一直在进步就好。

分科之前,班级学生自发进班自习,学生自主管理记载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说了一句诗词,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说出下一句,师生交流其乐融融,而我在其中只能默默叹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老师说的是哪首诗。刚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会觉得不自在和孤独,不过我又想自己的诗词储备量不够,那我就从现在开始积累,于是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课堂上老师提过而我又没听过的诗词都记上去。后来每当遇到我没听过、没见过的诗词时我反而会很兴奋,因为又可以积累到新的诗词了。我把老师PPT上出现的诗词、同学们提到的诗词都记下来。后来这个本子的内容逐渐扩展到一些我没见过的小知识、一些让人心动的妙语、一些文化常识,甚至是一些老师上课随口提的有趣的历史小典故;只要是我不知道的,我都来者不拒,统统记上。我享受着课堂上这份独属于自己的小小兴奋与快乐,开始期待每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因为我在高中之前没怎么重视过政史地,所以每当历史老师说这个历史事件在初中历史课上讲过时,我真是一头雾水,毫无印象,于是我开始规划在寒假的时候把初中的历史课本过一遍。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知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文科题型和文科思维体系也常常让我遍体鳞伤,明明是客观选择题却让我做出了主观选择题的错觉,主观题的要点似乎总是答不上。虽然我摸爬滚打的样子很狼狈,但是当我接触到文科思维体系后,我感觉这是一座我从未接触过的值得探索的知识花园,它闪着温柔明媚的光芒,不断吸引我走上前去,而我现在只是摸到了这座花园的门把手,从门外窥视着它的风光,我需要用这三年推开门迈进去,去享受它的独特风景。

二、保持空杯心态

因为之前的阅读量少、基础也差,所以我常常因无知而恐惧,我想用知识把它填满。每次课堂都是解决我无知的过程,每次课堂我都以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求知者的姿态去尽可能多地索求知识,这样的心态下我会想要学得更多,保持对知识本身的好奇心。我像一个孜孜不倦的真正的求学者,以完全崭新的蓄势待发的姿态对待学习。记得我高一、高二时经历过这样一段忘乎所以的学习状态:每天都会接受新知让我乐此不疲,让我能精力饱满地面对学习,全身心投入学习也让自己的想法变得单纯,对成绩的追求也逐渐钝感化,哪怕暂时成绩不靠前也没关系,至少不会让我过分沮丧而磋磨掉努力学习的劲头。

保持空杯心态意味着对知识永远保持谦卑。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时候,不要好高骛远,基础知识仍需要我们反复锤炼。一个反面的例子:在高三一轮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时候,我常常自己做题,没有好好听那些我自以为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甚至还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合理利用了时间。但几次数学考试后我的基础选择题出现失误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对这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而这些知识都是我在课堂上错过的。我看似在合理利用时间,但错过了重新理解一遍旧有知识的机会,错过了老师时不时讲解的新方法、新思路。我也渐渐明白了老师之前说过的一句话:“知道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会了不等于熟练了,熟练了不等于融会贯通了。”在知识面前保持谦卑,不要狂妄,哪怕是基础知识,它也有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

空杯心态也意味着过了一个阶段就及时将自己清空,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的事情里。如果过去的积累不够,那就把过去都通通清空吧,用现在的努力作答,只有现在才能决定你的未来。不必为过去愧疚不已,保持轻盈的姿态去完成当下的事情,用当下的每一个行动书写你的未来。如果过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忘了它吧,因为未来还有更重要的目标等着你去实现,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只有每经过一个阶段就抖抖身上的土,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三、永远不要说“来不及”

在距离高考还有60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语文作文非常拉胯,我想改变这种情况,做些作文段落训练,但是又很犹豫:距离高考只有60天了,花时间在作文上真的值得吗?是不是来不及了?找老师看作文的时候,有同学问出了这个问题。老师说,60天的效果总比30天的好。是啊,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因此,我还是决定花时间去提升作文,而周围四人不约而同地都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们自发地成立作文片段训练组,要求每周都围绕一个重要主题去写,四个人轮流出题每天写片段。虽然效果是缓慢的,但是确实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我不知道自己高考作文具体是多少分,但是在错了两个选择题的情况下上了130分,应该比自己平时的作文要好很多。所以,有什么来不及的呢?只要你现在做,哪有什么来不及!当我们觉得来不及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这是不是自己不想再努力的借口呢?

因此,不管处于三年中的哪个阶段,不管之前的积累是否足够,只要还没到最后一刻,就还有时间去努力,还有机会去创造翻盘的奇迹,哪怕最后结果不一定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但是行动了总会比没行动要好,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要放弃。

四、一些个人学习心得

在学习方面,首先是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学习上请教老师,不限于自己班上的老师,整个办公室甚至整个学校的老师都是会帮助我们的人,通过主动寻求帮助,提高自主性。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擅长领域,一切以能让自己搞懂这个知识或题目为标准。在询问时要特别注意礼仪与表情、语气,当我们脸上带着求知若渴的表情时,往往会让老师的传授欲更强,我们也会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

其次,用好学校发的资料。例如,语文群不仅可以开启我们的作文思路,而且对于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启迪作用。还有其他学校的学习资料,不是所有人都会认认真真看完,所以当我们能用好这些现成的资料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所得时,我们就已经很棒了,好成绩就是这样一点点得到的。周一至周六教室里都会有一份《中国青年报》,可以作为学习之余的课外读物,相比《人民日报》的风格,它和咱们青年的适配性可能更高一些;里面的国际板块可以扩宽国际视野,有时将一些国际人文的话题运用到论证文里会让作文更有深度;国学和阅读板块可以在帮我们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青年话题板块是对现实问题的时评,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判断力……还有办公室里的《人民日报》,在得到老师的许可下可以借阅……这些课外读物虽然未必能直接帮助我们提高成绩,却能潜移默化地帮助我们学习,对涵养青年心性也大有益处。当然这些只是课堂之外的读物,不能侵占学习时间,一切仍以课堂学习为主。

学校里还有很多其他有助学习的资源,有待大家自己亲身体验和挖掘。对于具体的学习建议,优秀的老师们会倾囊相授,我就不赘述了。

詹美琦等同学阅读戴建业的《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文,运用康奈尔笔记模板写下的读书笔记

再次,谈一谈心态方面。作为学生,考试是常事,我们当然会对成绩有执念,但这种执念尽量不要带入考场,考试时只需要沉下心埋头做题即可,这是我们同届一位大佬在高二期中经验分享时提到的,此法亲测有效。也就是,考试时埋头做题,只想着这个题我应该怎么解决,不要在做题的同时给自己施加精神负担,什么都不要想,只管享受沉浸式做题的盛宴。我的历史成绩一向不太稳定,所以在发下高考历史卷子等待答题时,我在心中默念:沉浸做卷本身……沉浸做卷本身。这样在考试时,我就只是本能地想把这张考卷、这些题目答好,只要沉浸在题目中就没有精力去想其他的杂念,更不会沉浸在情绪里拔不出来,哪怕不可避免地会紧张也只是一瞬,然后继续以平和的心态做好面前的题目。结果一向作为薄弱学科的历史也没有拖后腿,这对我而言是最好的结果。

高考候考期间,刘杜娟、詹美琦、李鑫怡等同学通过激情读书沉静候考

在前往高考考场的大巴车上,同学们合唱《好运来》等歌曲,集体前往考场

除此之外,考前的心情也可能会影响考试。如果你十分重视一场考试,保持考前好心情会更容易让你的实力充分发挥出来,甚至是超常发挥。如果没有遇到让自己高兴的事,也可以主动找自己喜欢的事来做,如看看喜欢的文章、和朋友打打球等。在一些大考时,我会刻意保持自己的好心情,不让其他琐碎事情干扰我的备考状态。考完一门,哪怕结果未知,我也要哼哼歌放松心情,迎接下一门考试。比如高考前一天晚上放学后,班主任张老师曾带着我们去校园里遛弯,一起放歌来疏解心情。对我来说这种小技巧确实效果明显,使我大考的成绩往往比平时小考要好一些,高考也是如此。总之,考前保持好心情真的会有奇效,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体会,平时的刻苦学习才是应试的知识基础,功夫在平时积累。

最后,我很有体会的一点是:高一、高二就开始努力拼搏真的很重要。老师们也会强调要三年一贯的努力,但是这种状态有些难得,对决心和自控力有一定的要求,人难免有松懈的时候。如果我们在高一和高二时就努力学习,哪怕高三后期有些疲惫,但在高三冲刺高考的环境下,也会刺激你去拼搏,在学习上也更容易实现三年一贯努力的状态。但如果你只在高三时拼搏,任高一、高二松懈的话,在高考时心里就难免少了一份底气,更容易紧张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度过一个不让自己后悔、不留遗憾的高中三年,就像我的政治老师曾在课堂上随口说的那样:“高考时,我当时想着——你就考吧,反正该学的我都努力学到了,我不会后悔!”

最后,我愿大家度过充满热血拼搏和温暖感动的三年,未来可期,化茧成蝶,我们天空见!

点评

詹美琦同学并不是典型的文科生,分科前她的写作、文史素养都很薄弱,语文只有一百零几分。她性格单纯直率,快言快语,言辞偶尔会让老师有点儿尴尬,但老师们始终很欣赏她,也愿意和她交流。令我们老师印象深刻的有三个细节:一是代表班级担任年级值日生时,她站得笔直,浑身绷着劲儿。老师问她原因,她说她此时代表着班级形象。二是吃早餐时,她一手拿着包子啃,一手拿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心阅读,这个场景被来我校参观的兄弟学校老师拍照下来。三是运动会时,她跑步如风,为班级摘金夺银,面对一个项目又一个项目,不喊累、不叫苦,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神情,闪现着坚定的眼神。她性格单纯,在文史的海洋中执着地积累、钻研,老师有时不经意的一个建议,她就自觉转换为行动,一步步落实下来。从高三开始,她仿佛突然开窍一般,有许多很有见地的思想产生,这就是“厚积薄发”的力量。这也鼓舞了一批同样类型的学弟、学妹。高三中间她又经历过几次波折,甚至经常发愁自己“没有学上”,但最终我们都见证了她的绽放。拼搏能够圆梦,这就是詹美琦同学给我们创造的精彩故事。

(张彤老师) 0SezZDz0pfr999kYb5KcXZUSBd2QQGJ58BRQpArtMD5ayK/pmEjE8J5cSRJlV82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