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富有阶层,跌落的原因

普通人想实现跨越性的财富阶层跃升确实很难,虽然“共同富裕”“三次分配” 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国家也将不断推出相对应的政策与举措以缩小贫富差距。事实上,很多年前,政府就提出大力发展“橄榄型”社会结构,而所谓“橄榄型”社会,是指“两头小、中间大”的椭圆形社会财富分配格局。这一社会财富分配模型表明极富极穷的“两极”在社会财富阶层分布结构中只占很小的比重,而中间阶层占主导。

与“橄榄型”社会相对应的是“哑铃型”社会。假如一个国家长期处在“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中,那么贫富分化所导致的阶级对立肯定会加剧“为富不仁”和“杀富济贫”的矛盾并存。所以,推进式且不断加剧的阶级斗争肯定不是追求安定繁荣的国家政府与国民希望见到的。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新经济模式的确立、创富模式的转变、消费模式的不断升级,中产及富裕阶层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群体。

但是,政策只能带来小康与中产群体数量的增加,却难以使普通中产阶层甚至大众富裕阶层轻易地跃升至富贵阶层。原因在于这些群体想要实现阶层跃升,不仅是钱的问题,还要有资源、意识、心智以及环境的提升,或许还存在很多人并不相信的“命运”因素。富人拥有的不只是钱,还拥有强有力的社会关系、有利的周遭环境,更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环境”。因为在哪上学、同学是谁,在哪生活、朋友是谁,在哪工作、与谁共事,这些都决定了一个人的阶层。而且,钱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享受,长期富有更多的是带给一个人思维、认知、习惯、判断力和视野的不同。在当今社会,对大多数人而言,赚取大量的财富成为富有群体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人即便靠着勤奋和某些机遇赚到一些钱,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知道如何管理、如何长期保有,甚至不知道如何花钱,更不要说代代相传了。过去有一种说法:“树矮墙新画不古,此处必是内务府”,这讲的就是新富或暴发户的状态。还有一句民间老话叫“为官三代才懂穿衣吃饭”,形容的也是阶层并不是光有钱就可以提升的,哪怕像穿衣吃饭这点事儿,也需要三代才能形成品味、习惯和文化。因为钱仅仅可以让人成为一个有钱人,而成为富贵阶层则需要久富和长期的积累,所谓“一代出富翁,三代出贵族”。之所以说“阶层固化”的说法有一半是对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已经从波动及高速发展的阶段过渡到稳定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绝大多数普通中产人群大幅跃升阶层的机会在减少,并逐渐开始面临一定程度的、一定区间的固化。

所以,很多人谈及“阶层固化”,但这样的说法只讲对了一半。如果说还有一半是不能被认同的,那是因为普通人到富有阶层或富贵阶层的晋升虽然很难,但由上而下的阶层跌落却常常发生。新的政治形态、新的法律环境、新的市场形势与商业模式,甚至新的投资方式、消费习惯,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很多富人快速甚至一夜之间陨落。这里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被变化淘汰

有经济学家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人经历了7次阶层跨越的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很多寒门甚至贫民依靠努力读书实现了第一次阶层跨越。到了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又给了一部分农民翻身实现阶层跃升的机会。第三次是价格双轨制时期,依赖计划内低价买进、计划外市场高价卖出,一大批人完成了原始积累。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许多不满足于现状的人转而“下海”经商,再次成就了一批富人。第五次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红利期,让“煤老板”及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人获得了暴富的机遇。紧接着迎来了中国楼市的“黄金20年”,无数的人被疯狂上涨的房价改变了财富地位。第七次无疑是互联网的兴起,创造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以及众所周知的财富新贵。这些机遇把抓住它的人们推向了不同的财富阶层,更有些人甚至抓住了不止一次的致富机会。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时代的发展会不断提升识别这些机遇的门槛。当前,我国推进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发展壁垒,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可以想象,靠质量、技术、科技创新、可控成本来立命的企业及创富者,必将迎来阶层跨越的新机会。而曾经靠拉关系、低质低价、偷税漏税、地方性保护等创富的企业主,则将面临阶层跌落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自19世纪开始,社会知识总量50年左右就翻一番,到20世纪末,十几年就翻一番。甚至有一种说法,2020年开始,73天就会翻一番。无论如何,全球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时更新的数据与资讯、不断呈现的研究与学科,都把我们带入了知识爆炸与革新的新时代。很多富人就是在社会与时代的更迭变化中把多年的战果消耗殆尽。改革开放以后“下海”创业的人不在少数,这当中也造就了不少有钱人。一个人从万元户变成百万元户不难,而从一百万元变为一亿元甚至变为十亿元,同时还能保住成果,就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例如,一个企业主赖以生存的企业如果想跟得上市场的变化,想跟得上时代的变革,想继续走向下一个巅峰,无论是管理者的认知水平,还是整个团队的人员结构调整,抑或是产业技术升级、市场营销策略等,都需要质的改变才能获得量的飞跃。很多时候,变化不但不能让老板们升级,甚至维持现有水平都是一种奢望。

二、思维的固化

很多老板成功之后、有钱之后,就会产生盲目且过度的自信。“过度自信”在行为经济学中的解释是: 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清楚“你自认为掌握多少知识或 信息”与“你实际掌握多少知识或信息”之间的差距。 直白地说,就是经常自我感觉良好。并且,随着获得知识或信息的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也会随之增加。这几乎是大多数人常伴却经常忽略的风险,在很多老板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总觉得成功就是靠自己的认知、经验,还有运气,而且这种认知、经验与运气可以一直让自己继续成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有一种说法是“在你熟悉的领域做投资”,这句话并不适合所有人或所有阶段。不少老板所从事的行业已经接近“夕阳”,他们虽然隐隐感觉到了危机,但又不敢或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只懂得把赚到的钱与借到的钱或主动或被动地继续投入到原有的业务中,以为单纯地扩大规模就可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当行业的黑夜降临时,这些人就没能成功转型,也无法保住曾经的财富。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抱着旧思维盲目转型而以惨败收场的人。

笔者曾和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以下简称“董秘”)交流,了解到他们当中所服务的一些企业已经在融资这件事上举步维艰,但老板还是会想尽办法融资。董秘们觉得,之所以融不到钱,是因为一些老板的认知和企业的局限性已经不足以使其获得更多资金了,很多要素得不到改变与提升,就算融到资,企业也可能越陷越深,最终走向颓势。而家庭/家族的资产管理亦是如此。曾经有一位老板谈到未来传承的问题,特别强调已经开始主动收缩业务,回流的资金他只放在银行储蓄、保本的理财、国债、房子方面,并写好了遗嘱,觉得这样保守的策略是最安全的,并希望他的财富至少可以传到孙辈一代。事实上,如果他只想富过自己这一代,也许这样的方式是可以的,但如果他希望多代传承,这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世界上有很多知名的家族,如罗斯柴尔德家族传承了两百多年,列支敦士登家族传承了几近九百年。类似这样历史久远、多代传承的家族,其财富管理与传承都很难仅依赖国债、银行理财和买房子来实现。即便不是如此庞大的家族,即便仅考虑传给下一代,诸多需要直面的传承问题与市场变化也会使我们难以达成目标。这种所谓的“保守”策略只是在有限的经历中所获得的经验,并非长远的稳健策略。

另外,随着2021年12月31日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将彻底打破刚性兑付,不再兜底,不再保本保收益,且开始由预期收益型转变为净值型,收益曲线由直线回归曲线,还原了产品波动的本来面目。此后,理财产品的风险开始增加,这就需要参与者不仅要具备辨别风险的能力,还要对长期资产管理逻辑有所认知。

生活中,过往的经验是很多人曾经成功的缘由,但这些经验也可能成为未来失败的因素。当问题随着发展与变化出现时,如果不能改变当下固化的思维,那又如何期待未来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同时,每个人都有机会陷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圈里。没经历过自身想象与认知以外的问题,就总觉得自己的视角与判断正确、英明且无所不能,并事事尽在掌握中。然而只有经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局限、无知无畏和天地不仁。

所以,任何市场中“黑天鹅”与“灰犀牛”带来的恶果,其实也是“认知局限+盲目自信+心存侥幸”的结果。事实上,人的觉醒和智慧源自“我不知道”,而不是“这个我懂”;源自未知,而不是已知。财富是流动的,并且总会流向与其匹配的人。如果我们可以把富人分为“久富人群”(old money)和“新富人群”(new money)的话,一个人只有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智商和知识上的不足、基因上的局限性,以及运气上的偶然性时,那他才会勇于面对自身能力上的缺陷,并转变思维,再次升级自己,以获得在不断变化中依然可以管理现有财富和获取新财富的能力。

三、财富没有体系

“不要有了万全的准备才去做事,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要勇于尝试。”这句话是很多人信奉的名言。360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曾说:“在中国做生意、当老板,一半甚至大多都是靠运气。”这就很好地诠释了成功的随机性。在“初级变革”的市场中凭借匹夫之勇赚到钱是一种幸运,但在“深度变革”的市场中守住钱并持续赚钱需要的是运筹帷幄。无论是对已有财富的管理与运用,还是对未来财富的设计与获取,抑或是对一生财富的延续和传承,都需要借助顶层架构设计与体系化的运转来实现。仅凭胆子大、情商高、人面广,已经不足以管理具有一定规模的财富。有多少人大半辈子靠运气获得的财富最终靠“实力”亏光,有多少人一生的积累在下一代的手里败光。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要说阶层跃升,就是固化现有阶层都是一种奢望。所以很多人的成功往往靠的是机遇和运气,但失败源自认知与能力。大量的案例证明那些无法持久拥有财富的人、无法成功传承的人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1)企业随着创始人的成长而成长,随着创始人的衰弱而消亡。

(2)财富随着创富者的成长而增加,随着下一代的继承而衰减。

由此不难看出,这些曾经的富人普遍存在“缺乏金融工具及法律架构的合理运用”“缺乏家族文化建立与培养的有效机制”“缺乏企业传承与资产管理的长效系统”三大问题。简单说就是企业管理上没有体系,无法复制,全凭经验,难以传承;财富管理上没有系统,无迹可寻,无矩可守,随性传承。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有句名言:“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高质量财富(具备安全性、系统性、持续性)的积累从来都是与时间相伴的,难以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且必须经历深入的思考以及长期的体系构建与打磨。所以,如果赚钱大多是性格和命运的事,那么守钱则需要远见和智慧;如果运气是成功和创富的重要因素,那么守富就要做到尽可能少靠运气,多靠筹谋与掌控,这样才可能实现久富。 y50SKvQk5dO7coBmjIo1oh5S7iGkjGy4f5MHsM133ZbxCXB3LRsdiagEIdoDfRQ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