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商鞅变法

秦国在战国初期,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

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即位,下令求贤,希望对秦国的政治有所改革。

卫国人公孙鞅应募到秦国,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公元前 359 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实行第一次变法。

据说,在变法的命令尚未公布以前,商鞅为了在人民中树立威信,派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杆竖立在国都市区的南门,然后下令说:“有人能把这木杆搬到北门去的,赏给他十金。”当时老百姓来看热闹的很多,都觉得奇怪,认为做这样简单的工作,绝不可能得到如此的重赏,谁知道商鞅是什么意思,因此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试试。商鞅看见人民不相信又再次郑重下令说:“有能把这木杆搬去的,赏赐五十金。”这次下的命令,更加使人感到奇怪,不久,真有这么一个人鼓起勇气,不管有赏无赏,把这根木杆从南门搬到了北门商鞅毫不失信,立即给了这人如数的奖赏。这件事情传扬开去,大家都知道商鞅是一个令出必行的人。从此,人们对于秦国的法令,谁也不敢随便马虎,将之当做儿戏。

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组织民户,实行“连坐法”,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别家不告发,一同受重罚。

2、加强对劳动力的控制。户主如有两个儿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分家,各立门户,不得过依赖生活,否则,加倍出赋税。

3、奖励生产。凡努力耕织生产粟帛超过一般人产量的,可以免除徭役,凡弃农经商或因好吃懒做以致穷困的,连同妻子儿女一同罚做奴婢。

4、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凡为国家立下战功,按功劳大小受赏。贵族没有军功,不得享受爵位,不论贵族市民,如有私斗,按犯罪轻重受刑。

新法实行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秦国开始日益走向富强。公元前 352 年,秦孝公升商鞅为“大良造”,给了他更大的权力。公元前 350 年,商鞅又第二次实行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普遍地推行县制。归并各乡村、城镇为大县。全国一共设立三十一个县。每县由朝廷派令和丞管理全县的事。在经济方面,开辟阡陌封疆,扩大耕地面积,奖励开荒,承认各人新开垦的土地所有权,准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另外,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加强了国内的经济联系。

在第二次变法时,秦国把国都从雍迁到了咸阳。

商鞅在实行新法时,秦国的旧贵族纷纷起来反抗。可是商鞅的态度很坚决,丝毫没有妥协。公元前 346 年,太子带头反抗新法,商鞅下令把太子的两个老师施以黥刑,以示惩罚。老百姓看到太子犯法还要受到处罚,谁还敢违抗新法?因此新法能够在秦国雷厉风行地彻底贯彻。新法实行后,秦国很快由一个落后的国家成为了当时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商鞅,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 338 年,秦孝公死,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旧贵族乘机报复,秦惠文王听信了他们的话,杀害了商鞅。商鞅虽然被害,但是他所推行的新法,却仍长期为秦国所奉行。 dBpS+3am4qx73mgMue6JiQJpQgdus+Ca5KP6TfAU2yYFe7Na7/bheDPKq4ofA32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