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概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历史演进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环境变化、新兴国家快速崛起,让人类无法预感的是在现代科学体系下爆发了一百年来最大的流行性传染病,整整三年。同时世界战争不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不断企图控制人类文明发展轨迹,到处制造战争,致使世界上核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俄罗斯加入到战争行列,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世界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格局正在出现剧烈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开始。现代文明的引领者——西方其文明发展历程似乎出现了停滞,西方文明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俄乌战争对西方价值观带来了信用危机,全世界大多数后发国家按照西方文明体系塑造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发展的并不是很顺利。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究竟在哪里?中国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什么启示,中国现在解决了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基本生存问题,这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中国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体系的发展道路模式,也不同于前苏联发展道路模式,全世界几乎都承认中国道路模式在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道路模式对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道路模式的成功是偶然的吗?中国道路模式是可持续的吗?中国道路模式思想理论还需要怎样完善?中国道路模式会成为全世界认可的一种新的文明发展思想理论体系吗?中国道路模式会在其他国家复制、取得成功并普遍推广吗?全世界都在关注研究。

中国道路模式取得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经历总结了东西方文明发展进程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发展历程,是中国结合了中国传统文明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应用,是中国提炼了自 1919 年以来特别是 1949 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最大规模人类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经验与教训后走出的一条道路模式,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吸取融入新的发展思想和理念、文明进化思想,现代经济运行制度体系,不断实践,不断变革,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而走出的一条中国发展道路模式。中国道路模式是历史推进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体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中国道路模式,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到二十大这十年期间,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自我革命,守正创新,实现了伟大变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创新突破,使中国道路模式进一步完善,搫画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制度,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迄今为止,国内把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路径和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系称之为“中国道路”。国外研究学者称之为“中国模式”。引用厉以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来解释中国道路由来,“我不用‘中国模式’,因为‘模式’往往是固化的;我用‘中国道路’,因为它更容易博采众长。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道路丰富了世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必然伴随各种问题,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相信任何教条,用自己的眼光来进行判断和取舍,不回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来自内外的多重挑战。”

“中国模式”一般人认为是外国提出来。在许多人看来,“中国模式”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于2004 年提出来的。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雷默发表见解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的发展途 径,主要包括 三方面:一是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二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三是循序渐进、积聚能量。2004 年5 月,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雷默的一篇论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该文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在全世界热了起来。

其实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都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并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1980 年邓小平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并同“俄国的模式”对比分析时,提出了“中国的模式”概念,把它总结为“中国是根据自己的实践与马列主义结合取得胜利”。翻检邓小平公开文献,直接使用“中国的模式”提法有两篇,一篇是 1980 年 5 月 31 日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以《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另一篇是 1980 年 11 月 24 日会见圣地亚哥·卡里略率领的西班牙共产党代表团时的讲话,摘要收入了《邓小平年谱》。两次讲话相隔近 6 个月,都是在论述如何处理党与党的关系时涉及中国模式问题的,表述内容、用语份量有些不同,其基本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个别提法有些变化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反复思考、研究,邓小平终于在 1988 年作出了“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的内涵,显然要比 10 年前丰富多了。这一著名论断,出自 1988 年 5 月 18 日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若阿金·希萨诺的谈话中。这篇谈话收入了《邓小平年谱》和《邓小平文选》,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是我们讨论邓小平中国模式论的重要文献。邓小平在谈话中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不仅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只有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上寻找建设答案,才能取得实效。邓小平的讲话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深入总结中国建设经验,指出: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现在才解决。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道路”也是邓小平率先提出来的。1979 年 3 月 30 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同志再次谈到:“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年谱》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02 页)。邓小平继承发扬了毛泽东思想。1956 年初,在即将完成过渡时期任务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问题提到了国事论衡的重要议程。4 月 4 日,毛泽东在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稿时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回溯历史,毛泽东同志深有感触地谈到:“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总之,“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63、164页)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 页)。 这是在正式场合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在世时把模式与道路交替使用。邓小平曾大量使用过“模式”一词,明确提出过“中国的模式”概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反思我们过去在照搬苏联革命和建设经验及做法,总结中国经验教训时曾经使用过“苏联模式”“苏联的模式”“俄国的模式”“十月革命的模式”和“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等提法;在谈到如何对待别国经验时使用过“外国模式”“别国模式”“别国的模式”和“别的国家的模式”等提法;在面对压力阐释中国的立场时使用过“美、英、法的模式”“一个模式”“固定的模式”等;也提出过“我们的观点、模式”,特别明确使用过“中国的模式”和“中国自己的模式”等概念,并对此作过深刻阐述。此外,还大量使用过“中国式”这一概念,如“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等。同时我们发现:邓小平除了使用模式概念外,还大量使用“经验”和“道路”来表达同一个意义,而且使用次数远远多于前者。恐怕这也是为什么学术界有人不赞成使用邓小平“中国模式”论,而主张采用“中国经验”论或“中国道路”论的一个文本依据吧!中国模式是什么?中国模式什么样?邓小平对中国模式的概括提炼,也是从中外历史对比中,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寻找智慧之源的。邓小平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中国的模式,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有自己的特点。总结起来,邓小平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十月革命的道路,邓小平称之为“中国的模式”。二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也有自己的特色,邓小平称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三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时期,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称之为“中国自己的模式”。 可见在邓小平的概念中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相同的。

2007 年,中共十七大对新时期近 30 年走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第一次作出概括。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根本的领导力量,把党的领导同这条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这条道路的思想路线及其根本途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根本目标的中国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描述中一直使用“中国道路”这一表述,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继承和延续。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阐释中就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前后相续、不断进取的道路开创和发展做出的精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还对中国道路的新时代意蕴作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学者张维为认为:“模式”意味着一种“样板”、一种“示范”,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所以还是不用“中国模式”为好。“中国模式”就是指自己一整套的做法、经验、思路等等的总结,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要学也可以,不借鉴也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也可以。强调“中国模式”还没有完全成功,还没有定型,所以谈论“中国模式”还为时过早。“中国模式”虽然有自己的缺陷,并且还在演进之中,但确实已经取得了世界上部分国家望尘莫及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整个国家的迅速崛起,“中国模式”已经震撼了整个世界。至于一个模式要到定型才能被称之为模式,这还是有待商榷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不断演进的,如果一个模式已经定型,不再与时俱进,也许意味着这种模式已经僵化。我们不断地尝试着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不断地改进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自己也在摸着石头过河,每个国家,每种意识形态都是多样性的一部分,“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我们只是在为世界提供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坚持自己的道路,坚持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是中国人民的大智慧。我们青年人更要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将自身的道路融入中国道路,不断为“中国模式”的建设添砖加瓦,在“中国模式”下寻找更多可能。中国模式: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道路就是新模式,就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中国模式已经成功,已经定型。

2021 年 12 月份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全面总结:把“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提出来。“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探索的基本结论。对中国道路的内在规定和本质特征的全面概括,特别是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遵循等问题的全面概括和把握,是探索、认识、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结晶。 “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共产党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是成功的模式,有实践和理论做基础,是完整的模式。这种模式为新兴国家提供了除西方模式以外的全新选择,有效替代方案,新的发展模式,世界各国可以选择参照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继承、发扬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在实践上探索出是一条正确成功的道路而且在理论上也把马克思主义升华了。

中共二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模式走向成熟。实践上充分验证。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道路和模式成熟定型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志是可以对外传播影响复制,二十大报告中自信的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十大报告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二十大报告还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来源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未来中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理论开始指导实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一般的理论宣传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中国道路,本书提出应称之为中国道路模式,之所以称之为中国道路模式,就是从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在实践和理论上中国道路所形成的制度已经成为一个成熟体系的社会制度模式,可以作为人类文明演变的一个社会形态、模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更加丰富完善,因此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模式”内容贴切,容易理解,名副其实。中国道路模式要面向全世界传播,用中国道路模式方便传播,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践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需要名正言顺,便于为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模式”,简称“中国道路模式”(下同)。本书采用中国道路模式这一概念,在内容上也不同于一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描述。观点新颖、现实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本书力图以一个新的视角、新的观察来研究什么是中国道路模式?将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观念。

研究中国道路模式发展过程,中国道路模式结构特征和本质,中国道路模式运行机理,中国道路模式思想理论基础;如何完善中国道路模式,如何保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在哲学思想上补充研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从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人性与社会,把人性与党性联系起来,提升党员的党性培育;研究中国未来发展战略,补充完善思想理论制度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治理等;中国道路模式可持续发展生态研究,中国道路模式和理论在全世界传播,可持续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道路模式与人类文明发展,人与人性的演变看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与中国现代文明启示研究;补充总结建国 70 多年来经验教训和思想理论,补充研究中国道路发展模式其内涵的文明思想,进一步总结上升为全人类认可接受的文明发展思想理念,升级为普世的思想理论和制度体系,成为世界理解、认同、可接受的道路模式。

人类发展史,人类文明进步演化史其实是一部战争史,是一部动乱史,是一部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动物世界进化史。从西方文明在全世界推广演变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模式不能解决全世界所有问题。中国发展道路模式能给世界带来的新启示。

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产生的巨大能量正在快速地改变人类、改变人类环境、改变人类意识。本书试图以新的维度通过总结中国道路模式,补充研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结合中国道路模式探讨人类文明发展演化方向,拓展人类文明多样化演化方式的新路径;研究新的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全人类认可接受的文明发展方向,为人类和平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文明进化提供一套新的发展方略。以中国道路模式为蓝本进行研究补充完善一条人类可持续、和平、协同发展,不同于西方文明道路的发展路线图,人类另一个文明进步的道路。希望用中国之路寻找世界之路、人类文明之路,实现人类文明终极发展目标。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模式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道路模式虽然定型但不是固化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完善中国道路模式中国共产党已经做了全面部署,二十大报告同时指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完善中国道路模式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事,更是全社会全国人民的事,这正是本书的写作动机。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仍然生活在各种冲突之中,这种冲突的背后是人类价值观、思想、理念和各种文明的冲突,相信我们人类有足够的智慧找到减少消除冲突的方法,让全世界人民真正生活在一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和谐、共生和共同富裕繁荣的社会里。中国文明发展能带来启示。中国道路模式“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方政治制度结构即多党选举制是不是适合全世界所有国家,一百多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的现代政治体系实践来看并不是很成功。2008 年美国经济危机后,传统西方经济学正在受到颠覆,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是有为的,而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西方国家也形成了共识。各国实践表明如果政府要发挥有为作用,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

2020 年在全世界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和 2022 年俄乌战争让西方世界自己彻底地推翻了其构建并极力传播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体系。西方传统文明体系在全世界推广的基石已经坍塌。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道路模式形成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为世界提供了一套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科技发展改变人类、改变人类环境、改变人类意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领域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商业生态,而过去工业产业时代通过残酷的几轮竞争一个行业领域一般只剩三五家左右,相对垄断,互联网时代则是绝对垄断,那么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治理体系应该随着时代变迁而重塑。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是这个世界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而互联网行业中国的商业 生态和美国不 同,中国不同的互联网商业生态为中国道路模式可持续发展和在全世界拓展可提供有力的技术工具。

让世界走上同步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世界的发展证明传统资本主义不是唯一的方法,研究另外一条道路,给世界多一个选项,让世界接受不同模式。中国道路模式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改变人类文明演变史上一直遵循的达尔文适者生存的丛林竞争法则。

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的地球变得热闹起来,地球环境变化引起了全世界的不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一直在主导控制全世界,企图将主导世界的势头一直维持下去。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明持续造成国家之间的对立,各种因素使得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得复杂起来,世界文明发展方向似乎出现迷失。二〇〇八年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动荡,美国自顾不暇,正在逐步退出原来由其建立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整个欧洲经济低迷,欧盟分裂主义抬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再次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危机是资本主义模式先天不足造成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有解决不了的结构性矛盾,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政治文明解决不了全世界共同发展问题。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黄马甲运动等表明西方世界的人民也在质疑西方政治经济文明体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耗费大量精力财力,有分析表明恐怖主义正是在二十世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压迫世界其他文明引起的反弹。

进入二十一世纪西方世界继续以推广普世价值和人权为理由在世界各地肆无忌惮地继续发动侵略战争,制造颠覆动乱,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成千上万的无辜民众被杀害,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文明世界里,人类相互残杀的悲剧还在继续上演,而且是自称为优越的西方文明世界所导演的,文明世界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不文明!但是西方世界这种反人类的侵略屠杀正在遭到已逐渐恢复实力的以俄罗斯为首包括其他国家参与的防卫和反抗,俄乌战争就是在西方文明治理体系下的反抗。

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应对疫情的结果和美国等西方应对疫情的残酷现实截然不同,中国应对疫情的理念和举措及效率效果远超西方世界,事实证明这是两种不同制度体系产生的结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经济上快速发展,中国道路模式成为最闪耀的亮点。中国道路模式是在没有殖民、掠夺的和平基础上发展的,是在遵守西方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下发展的,是在西方世界几乎对世界产业垄断的情况下发展的,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的,发展速度之快,竞争实力之强,超乎世界的想象。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启示,研究中国道路模式意义重大。

研究中国道路模式发展方向使中国现有的政治文明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一个可持续、稳定发展模式,使中国人民享受现代文明发展的成果,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民都过现代化的文明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全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保持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道路模式经验表明中国走不同于西方政治文明之路也可以闯出一条发展之路。研究中国道路模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可以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其他国家应用的治理体系,中国道路模式可复制性研究成果将给第三世界等广大新兴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模式。给这些国家发展之路以多选项。由于文明不同,历史不同很多新兴国家虽然采用了西方现代文明政治模式,市场化经济体制,经过多年探索仍然很难适应西方模式,经济社会发展迟迟落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甚至多年来停滞不前,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和其他国家专业研究学者包括西方学者早就研究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在西方现有经济产业垄断的环境下沿用西方政治制度的这些后进国家会永远处于等待之中,永远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永远没有赶超发展机会。中国道路模式、中国文明发展理念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实际上近几年非洲、亚洲和南美等许多国家已经从中国发展中受益,中国现在要做的不仅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就是把中国的经验研究总结出来,传播到全世界,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国道路模式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道路模式相比西方现代文明发展过程虽然时间短,但有其独到的优势,全世界都可以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和经济模式出现的问题,不是今天才发现,一百多年以前就知道了,但是其自身解决不了其固有矛盾,中国道路模式可以做借鉴、补充、替代。

研究中国道路模式,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方向,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殖民和掠夺,是在遵守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中国发展经验在世界文明进化过程中如何非暴力地文明进化有借鉴作用。

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直是沿着达尔文丛林法则,沿着遵循零和游戏规则在向前演进的,中国的发展是在不同于西方逻辑框架下发展起来的,是在不同于西方文明价值观理念下发展起来的。中国道路发展模式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强烈反弹,对中国进行全面围追堵截打压,通过研究中国道路模式形成中国特有的发展战略,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可复制的发展战略,让中国道路之光芒在全世界闪耀,为世界的文明进步与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来临。2020 年在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 2022 年初爆发的俄乌战争加剧了世界秩序改变,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法定的、书面确认的规则和潜规则。世界秩序正在重构,在一种自然状态下重构,美国想建立新的“基于规则”的秩序,但已经没有信用,只有实力。世界秩序本身也需要重构,新冠病毒率先爆发的中国,所表现出来的抗疫效率、抗疫能力、抗疫体系和效果,使中国又有了帮助世界构建新秩序新的信用基础和能力。中国应该有所主动作为。

放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本大纲研究中国道路模式,全方位研究,给中国及世界下一步发展多提供一套补充方案,供全社会交流互鉴,促进全社会研究。用另外一套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来总结研究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战略。多维度的学术体系研究、话术体系研究在各类各层受众群体中接受程度会更高。

中国发展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搫划实施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党和国家一直总结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一直在总结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模式成功经验和不足,一直在研究完善中国道路模式思想理论体系,一直在研究部署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和具体策略方案。国内一些大学、社科研究机构也有大量人员从事上述内容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习近平对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对于中国道路模式从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确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2021 年 12 月份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上有重大突破,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正式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2022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此次大会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大会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完成了中国道路模式的建构,在实践上确定了中国道路模式的体制,明确了未来中国道路模式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将会超越西方现代化。

研究中国发展成果和独特的道路模式成为 2008 年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学者、西方研究机构和西方政府热门课题,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研究是站在西方发展逻辑、丛林法则和零和思维的立场角度来研究中国的,难免以偏概全,实际上没有研究透中国发展模式的本原。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惊人速度和巨大成果,一些新兴国家政府和相关研究人员也有大量关注研究。

中国道路模式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应对时代的变化,中国道路模式需要有多维体系来支撑。需要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需要多种方案比较、互补互鉴、集成最优解。坚持和完善中国道路模式,完善和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道路模式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人类走向文明发展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史无前例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参与,需要集中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智慧,不是少数人的事。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工程,人民运动,全国人民需要戮力同心,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就会形成汹涌澎湃的力量无往而不胜,才能达到上述目标。研究中国文明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事,更是全国人民的事。全中国每一个热爱和平发展和人类更加文明的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这一重大课题研究。我们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推出自己的研究结果,以此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社会机构、各界人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研究队伍,共同推进完善中国道路模式、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推进人类文明发展。

本大纲旨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补充提供一套新的体系。我们需要解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要素,从底层逻辑研究各要素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各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研究中国发展与各要素之间联系。诸如人类人性变化和中国道路模式发展作用关系;中国道路模式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演变之间的关系;中国道路模式进一步发展是否对人类人性向善改变和人类文明演变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人和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中国道路模式理论体系结构研究和哲学基础研究;西方政治文明和经济体系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道路模式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及可复制性各项基础要素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人性有什么影响?科技发展对未来社会影响因子;科技发展可能会有助于中国道路模式的完善研究;中国道路模式和思想理论体系在全世界传播研究及具体路径和策略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系研究及基础逻辑关系研究等。

本大纲发布与上述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提出各课题研究提纲作为研究方向的思路,研究涉及人类文明思想意识形态篇、中国道路模式篇、中国道路模式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篇、中国道路模式传播篇、人类命运共同体篇、科技发展篇、西方政治经济篇等。研究课题是开放的,希望与社会相关机构和各界志同道合的人士共同研究,多层次、多维度研究,供全社会讨论交流。

本大纲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在一些方面,已有研究成果结论或有被人们共识的定论,基于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辩证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观点,其中一些结论定论应该被重新研究或定义。 a1ybnKFAFinARZBT2RacK4WfPrZr0GOTSoqrdrBNyhfjgF+9uoQ0RqbpJF0n3p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