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漫话解放前的北京饭馆

崔 瞻

北京,文化古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集萃的大宝库。几经兴衰的饮食行当也是库中一宝。本文有考证,有轶事,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饶有兴味。

北京的饭馆行业,是从清朝才发达起来的。同治、光绪以来,朝政日趋腐败,王公大臣一味追求享乐,犬马声色之外,更耽口腹之欲,大型饭馆就应时而兴,特别是山东饭馆纷纷开设起来。到了民国,前清的王公大臣虽然没落了,但北洋政府的官僚政客又取代了他们的地位。加以北京当时是全国的首都,各地的豪绅巨贾又都麇集此间,这些人中不乏南方人士,为了迎合南方人的口味,南方饭馆特别是江苏馆又都逐渐开设起来。

解放前东安市场有个叫“森隆”的江苏饭馆,店主张森隆由苏州初到北京时,不过挑着两个圆笼到南方人家去卖点熏鱼酱鸭等南方卤味,后来发展到在东安市场内摆摊出售南方的小食品,生意很是兴隆。积攒了几个钱,看到南方饭馆有前途,就与友人合伙在东安市场内开起“森隆饭馆”和“稻香村”茶食店来(“稻香村”后改名为“稻香春”)。森隆饭馆鼎盛时期,除卖江苏菜点外,还兼卖西菜和素菜。

20世纪30年代前后,具有“森隆”这样规模的南方饭馆,在北京还真不少,大有欲与山东馆争一日短长之势,但曾几何时,南方馆就逐渐式微了。南方饭馆到底敌不过实力雄厚、根深蒂固的山东饭馆。

解放前的北京饭馆,虽然各种类型很多,但以历史久、数量多、规模大而言,应让山东馆居首席。北京是五方杂处的地方,各种类型的饭馆很多,以烹调技术而言,可以说是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不过山东馆菜肴的口味,各省人都可适应,这是它的优点。如四川饭馆的“麻婆豆腐”,北京人就嫌太辣,而山东饭馆的“溜鱼片”,四川人却都能吃。自然,四川人也绝不会认为山东菜比四川菜更合自己的口味,哪省人爱吃哪省菜,这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是很难改变的。

北京是各省人士荟萃之地,所以各省饭馆林立。但也不是每一省饭馆都有。据我所知,解放前北京就没有湖南饭馆,像“曲园”、“马凯”等湖南饭馆,都是解放后才有的。解放前在北京的湖南人小酌或宴会,都爱到四川饭馆,这是因为四川菜和湖南菜一样,都爱放辣椒的缘故。

解放前北京饭馆约略可分为三大类:一、北方饭馆;二、南方饭馆;三、北京本地饭馆。此外还有寥寥数家西菜馆和素菜馆。因篇幅有限,这里只介绍几家有代表性的饭馆。 8vXEjn006MOH6yMwtgBAKsrWP+AhxWw6PhJmmmQB72qf4XEfSQBZRZl1SyDBNH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