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初年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与虞世南齐名。这两位书法家都是由南朝陈入隋,然后入唐为官的。
虞世南的家族在陈朝,那可是累世书香门第。他的祖父虞检是南朝梁始兴王谘(zī)议参军,父亲虞荔是陈太子中庶子,叔父虞寄是陈朝的中书侍郎,因为虞寄没有孩子,他从小就过继给叔父,所以虞世南的字是伯施,意思就是伯父给的娃。
虞世南从小所受的教育很是了不得。他的哥哥虞世基也很有才华,两兄弟小时候一起拜顾野王为师,学习经史。顾野王是陈朝著名的经学家,著有文字学名著《玉篇》。兄弟俩跟着顾野王学了十几年,从小娃娃学到了青年人,沉迷学问,不能自拔。虞世南有时候钻研得入迷,能够十来天不洗脸、不刷牙——这点我们不要学他,作为现代人,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是很重要的。
虞世南还跟当时的大文豪徐陵学习文学,徐陵对这个孩子特别满意,认为他能够学到自己的真本事。可虞世南最为后世所称道的书法技艺,却是跟着一位和尚学的。这位和尚叫智永,是有名的书法家,特别擅长王羲之的书体。小虞世南跟着他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虞世南把钻研学问的劲头,也用到了学习书法上。他曾在楼上练习书法,给自己立了个目标:书艺不成,就不下楼!结果他就像生了根一样,待在楼上不下来,因为大量练习,写废了很多支毛笔,废弃的笔头被扔到一个陶瓮里装了起来。最后,等到他下楼的时候,那个陶瓮已经积满了被丢弃的笔头。
付出了这样艰苦的努力,书法技艺当然水涨船高。他的书法冠绝当代,世人都说他的身上附着“书圣”王羲之的鬼魂。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实际情况是,经过了大量艰苦卓绝的练习,他的书法才在吸收王羲之书艺的基础上,达到了骨架刚劲而又秀媚不凡的境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来没有谁能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在他成名之后,他的书法售价很高。有人曾经得到他写给圆机和尚的一纸书信,就想着怎么才能卖出高价来。结果这位老兄想出了个绝招:他把这张纸剪开,按字卖。
按字卖还卖得不便宜。比如“礬(矾)卿”卖了一斗麻,“鹤口”换来了一个铜砚台,“房邨(村)”更是卖了上千个芋头……
历代书法家的作品,被卖得这么接地气的,虞世南要算头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