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我们一起读诗

记得在我少年的时候,社会上很流行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读了这些小说,除了精彩的情节和厉害的功夫外,我往往会被里面的侠义精神所感动,尤其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提出来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说法,更觉得说到了心坎儿里去。

后来,自己乱翻书,读到《史记》的《游侠列传》,看到太史公浓墨重彩地描写的那些游侠,英风豪气,更是让人向往。看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读到“守一城,捍天下”,那气势,简直要跟着大声地吼出来。

读唐诗,读到王维的《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多么有画面感!少年侠客的气质,好像要从纸面上溢出来。读陈子昂的《感遇》,“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让人心情激荡不已,心中油然兴起报国之志。还有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请君莫笑,古来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这样潇洒豪放的情怀,恰如《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回忆。从此在心里也埋下了一个隐藏的愿望——有机会的话,把这些优秀的诗词和古文的故事讲出来。

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这个愿望的部分实现。用一本书的篇幅,来讲唐诗中的边塞战争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好和平的传统,但同时也并没有忽视战争。先秦典籍《左传》中就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是国家大事,与祭祀宗庙同等重要,这反映了古人对战争地位的看法。而用战争来禁止强暴、平弭战乱、保持国家强大、巩固功业、安定民众、增盈国家财富,这是古代对战争目的与性质的主流认识。应该说,这种认识,在今天仍大有市场,所以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唐代重军功,从开国一直到晚唐,边塞的冲突或国内的战争就几乎没有停止过。唐代的书生,也特别容易兴起投笔从戎的感慨——如果在科举上不得意,那么,从军可能是获得进身之阶的另一条途径。有一大批唐代的诗人有着从军的经历。开国的百战天子李世民自不必说,他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少有的青年统帅。其他像陈子昂、郭震、岑参、高适、卢纶、李益、马戴等诗人,都曾亲历军事生涯。还有的诗人虽然没有亲身从戎,但受时代的影响,他们的笔下也并不缺少金戈铁马的壮美与悲怆。

塞上的风云,战场的变幻,戍卒的悲伤,思妇的挂念,是唐诗中永恒的题材。

本书就是用讲述这些边塞战争诗及其相关故事的方式,来为读者朋友们介绍这一类唐诗花园中具有独特气质的美丽花朵。

书中讲述的视角,还是从一个个具体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出发。毕竟,边塞和战争的主题是恒定而久远的,而具体来表达这个主题的诗人,却是各具个性的。这一位位充满个性的诗人,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才能、性格特点,与他们笔下所写的边塞战争呈现出来的面貌,是密切相关的。

读这本书,就是在和这些诗人对话,看看他们笔下的边塞与战争,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本书,来理解经常与边塞和战争联结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刚健有为的英雄主义,感受到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另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胡”“蕃”“虏”等字样,是当时对边疆民族的代称,他们都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国家历经数千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由众多分散的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过程。在这个融合过程中,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记录。我们对唐代边塞诗中所描写的与各族发生的战争,也应该这样来理解。

感谢本书的编辑老师,他们对图书主题的敏锐捕捉,促使了这本书的诞生,他们的细致编辑更是使本书避免了不少错误,谨致谢忱。

黄鸣
癸卯二月于家图四壁斋 GQ78Ecsr3YAwtU4hSA5T6ZSaM0Pf6F6rFVSys7d3So4zlT+c5+9D5wplHeGn5s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