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师线上教学实践与分析
——基于重庆师范大学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效果调查

颜春龙 刘远军 程俊霖 毛丽娜

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大高校在“停课不停学” 的背景下对线上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实践与探索。为深入了解此期间线上教学的情况,密切关注教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教学质量,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面向开展线上教学的全院教师开展了线上教学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20年3月14日至15日,共收到教师有效问卷41份,全院教师参与率为82%。结合调查结果,我们对学院教师的线上教学整体情况、教学优势、质量保证以及意见与建议进行了逐一分析与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模式,实现对线上教学的可持续性开展。

一、教师线上教学整体情况
(一)教师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

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在熟练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有效整合网络资源等新技能的获得上。中青年年龄段的教师,在规避“技术恐惧症”和增强“网络适应性”上,具有相对优势,更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收、钻研新事物,掌握新技术,从而更好地胜任线上教学工作。从参与调查的教师年龄分布来看,以36~45岁的教师居多,占63%,年龄两端的46~55岁和35岁及以下的教师,分别占22%和15%左右,年龄在55岁以上的没有。调查结果显示,新闻与传媒学院的教师除了具有专业方向上的媒介优势外,年龄优势也较为明显,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储备。

问题2:参与调查教师年龄分布。(图1)

图1 参与调查教师的年龄分布

(二)硬件与网络基本满足线上教学要求

良好的硬件和畅通的网络是线上教学的必要条件,是“线上”二字的技术支撑,如果此类客观条件得不到满足,则教师的主观教学效果难以有效实现。调查显示,在关于硬件和网络条件能否满足网络教学的问题中,36%的教师认为完全满足,44%的教师认为基本满足,这表明有80%的任课教师克服了疫情期间的种种不利条件,在硬件和网络条件上达到了线上教学的基本要求,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先行保障。然而依然有10%的教师不太具备现有的教学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没有摄像头、数位板、智能数显笔”“电脑陈旧,反应较慢,如果运行两个以上程序就非常卡顿”“摄像头老旧,话筒不好”等方面,这提示不同的课程对硬件和网络的需求(尤其是对硬件的需求)可能存在差异。个别课程如果涉及频繁的图像、视频后期处理,势必对硬件有更高的要求,这也体现出传媒类学科对线上教学硬件要求的多样性和严苛性。

问题3:我的硬件条件和网络条件是否能满足网络教学需要?(图2)

图2 教师的硬件条件和网络条件能满足网络教学需要的程度

(三)线上教学得到了教师的广泛支持

经过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线上教学实践后,学院多数教师对线上教学由最初的不熟悉、不积极转变为现在的驾轻就熟、热心探索,由最初的怀疑与观望转变为现在的认可与肯定。学院多数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线上授课热情,授课中也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线上教学模式,其中,68%的教师表示疫情结束后,将“继续建设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无论复学与否,都在稳步建设线上教学资源,以期实现线上教学的可持续性运用。然而,也有32%的教师表示,更愿意回归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进一步访谈,此部分教师认为线上课程效果不如面授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的性质不太适合长时间线上教学,尤其是实操实践类课程,这提示在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时,课程性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不同的课程性质只有选择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才能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施展空间。

问题21:待疫情结束后,转为课堂集中授课,您准备?(图3)

图3 疫情结束后教师的线上授课意愿

二、教师线上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互动交流畅通

无论是何种模式的教学,师生交流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线下教学模式中,该环节主要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以及少量的课后交流中。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一般只能采取简单问题集体回答、复杂问题个别抽问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既无法安排充裕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也无法与更多的学生进行广泛交流。而在课后,教师与学生想要继续交流,则需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统一。另外,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特点,不习惯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单独交流,一旦错过了课堂交流时机,只好作罢。这些都是线下教学模式在互动交流上存在的困境。

而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之间可以借助各种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在互动交流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此类交流依托于网络,因此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灵活安排;第二,学生作为各类社交媒体的长期使用群体,对以此类方式进行交流可谓驾轻就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积极性;第三,此类交流方式中,师生处于不同时空,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不习惯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心理障碍。调查显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100%参与调查的教师都通过QQ群与学生建立联系,15%的教师使用微信群与学生进行即时交流。另外,有25%的教师选择使用邮件进行正式沟通、交流重要资料等。线上教学授课期间,学院教师基本都能充分运用社交媒体开展有效教学,师生间沟通渠道畅通、沟通方式多元化,能满足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的需要。

问题4:我主要通过这些方式与学生联系沟通。(图4)

图4 师生联系沟通的方式

(二)平台选择多样

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各种线上教学平台相继出现,以往的传统社交软件也相应增添了线上教学模块,以适应教师们在家进行远程教学的需要。对于专门为线上教学而开发的平台,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课前预习、签到、课堂提问、课后复习、布置作业、成绩考核等方面充分借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经验,各项设置均较周全;而对于在传统社交软件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平台,虽然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如前者全面,但由于其拥有巨大的用户群和长期的使用基础,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简单易用就是其最大的优势。可见对不同平台的选择,既与该平台的功能是否全面、好用有关,也与教师自身长期以来的软件使用偏好和习惯有关。调查中,“上课时间开展网络教学时使用的平台”项目显示,排在前5位的网络教学平台依次是腾讯QQ、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腾讯会议、超星慕课。有24%的老师在教学中使用1个平台,有76%的教师在教学中用到了2~3个平台。有98%的教师表示对网络教学平台能够熟练掌握,能够适应网络教学。三组数据显示,学院教师在教学中选用的平台多样,大部分教师选用多个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和探讨,努力寻求最优的平台组合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结合上述数据以及进一步的深度访谈表明,学院在线上教学预案中组建的技术保障组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组成员使用平台的多元性以及技术服务上门的主动性,充分保障了教师在平台选择上的自由性。访谈还显示,平台之间的优劣比较已经成为我院教师广泛讨论的话题,平台技术的进一步交流与进一步培训成为教师目前线上教学的广泛需求。

问题5:我上课期间开展网络教学时使用的平台是什么?(图5)

图5 网络教学使用的平台

问题7:我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一般需要用到的教学平台数是多少?(图6)

图6 网络教学使用的平台数

问题8:我对所选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程度。(图7)

图7 教师对所选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程度

(三)教学方式多元

各类线上教学软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在虚拟空间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而能否利用好这个平台,充分发掘各软件独特的优势,让线上教学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当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则要靠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调查显示,学院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探索出了多元教学方式。其中,教师最多采用的是直播教学方式,使用率达到了83%,其次是线上研讨教学(39%)、SPOC教学(34%)、学生自主学习(29%)、录播教学(24%),其他选项中有1位教师选择音频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68%的学院教师会两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使用三种以上方式的教师也占到了22%,而使用单一教学方式的教师较少,仅占10%。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发现,教师更愿意采用实时讲授和交互式教学方式。

近三周统计的线上教学数据显示,学院教师主要采用以直播教学为主、其他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一方面说明学院教师已完成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日益多样化,但另一方面也提示,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任重道远。今后线上教学尤其应当鼓励教师加大混合式教学的力度,实现“填鸭式”课堂教学向“自主性学习”“研究型学习”等模式转变。

问题9:我在在线网络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多选)(图8)

图8 教师对在线网络教学方式的选择

(四)教学资源丰富

线上教学依托于网络平台,而各种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MOOC等)最主要的传播与获取途径均为网络,因此不论是在资源获取的便利性还是资源种类的多样性方面,线上教学都有着传统线下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线上授课期间,学院教师充分利用了各种类型、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线上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调查显示,100%的教师使用了PPT等自制课程资源,63%的教师使用了自制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51%的教师使用了外校的MOOC资源。以上结果表明,学院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传媒专业优势自制教学资源并运用于教学。其中,部分教师还制作了一定数量的微课,还有部分教师利用外校MOOC资源开展了一定数量的SPOC教学,更有部分教师表现出了打造精品线上开放课程的意愿和能力。以MOOC标准继续开发和建设精品线上开放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线上教学下的学习动力将是下一步教学组织和管理前进的方向。

问题10:我在在线网络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图9)

图9 教师在线网络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

问题19:我在网络教学时使用的授课资源主要有什么?(多选)(图10)

图10 教师网络教学时使用的授课资源

三、教师线上教学的质量保证
(一)线上教学不降质量不减要求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在教学计划、内容、进度、方法等各环节均有所调整,教师在适应以上调整的同时,自身教学质量和教学要求是否也会作出相应调整以及调整是否得当,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密切相关。由于线上教学远程虚拟操作的特性,师生之间无法面对面地直接交流,教学效果也无法及时反馈至教师,这既增加了教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的难度。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如果质量意识不坚定,师生双方都会产生松懈感,教师降低教的质量,学生也降低学的要求,这势必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目的也难以达成,这显然不是线上教学的初衷。

调查显示,线上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与线下教学相比,有34%的教师表示同等,有37%的教师表示略高于线下,有7%的教师表示高很多。可见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精神的号召下,学院教师们保持了清醒的教学意识,即抗疫期间的教学,改变的只是教学模式或教学平台,不变的是教学质量与教学要求。教师们在特殊时期开展教学仍然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的责任心,力求同质等效,并没有因为教学平台或者教学模式的改变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问题12:我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与线下教育相比?(图11)

图11 教师网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与线下教育的比较

(二)线上教学效果被广泛重视

线上教学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线下教学方式的束缚,用适应于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要习惯用直播软件进行线上授课、用社交软件与学生进行远程沟通;学生也要专心使用各种线上平台、社交软件的学习模块,抵制其他娱乐模块带来的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是否令人满意,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调查显示,5%的教师认为目前的线上教学效果超过线下教学,41%的老师认为两种教学方式效果“差不多”,44%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效果不如线下教学,10%的教师甚至认为线上教学效果远不如线下教学。在针对线上教学效果不如线下教学的原因调查中,“课程实践环节要求高,有些活动必须线下完成才行”“学生的神态和动作反馈是调整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不知道学生状态,具体把握知识点的程度是未知的”为主要原因。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更熟悉传统教学模式,对线上教学还处在熟悉和摸索阶段。如何利用好线上教学平台的各功能模块来替代线下教学的各环节,正是教师们需要继续摸索和研究的。比如上述对学生神态和动作的反馈问题,线上教学并非无法解决,因为“钉钉”“腾讯”等软件均有“在线视频会议”的功能模块,可以解决线上教学时教师无法观察到学生状态的问题。

另外,有66%的教师认为学生网络学习动力一般,认为比课堂学习动力更好和较好的只占22%,说明学生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目前还处于适应网络教学阶段。学生如何摆脱网络的娱乐属性,转而习惯其学习属性,需要一个适应期。因此,教师广泛认为,下一阶段线上教学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问题13:我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与线下教学效果相比?(图12)

图12 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效果与线下教学效果的比较

问题16:学生在学习动力上,我觉得网络学习比课堂学习?(图13)

图13 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学习动力的比较

(三)教学关键环节有新要求

1.备课环节——老课程,新备课

线上教学出于对学生用眼卫生的考虑,一般课时都有所缩减,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配、重难点的把握有精准的认识和把控;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因长时间面对手机或电脑上课而引起的注意力分散,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进行精心准备和适当调整,从而保证线上教学能全程吸引学生注意力。以上均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和难度。调查结果显示,63%的教师反映网络教学备课压力超过线下教学,其原因主要集中在“线上教学学术性风险更大”“教学设计需要和网络功能匹配”“线下带课件去机房就行,线上要准备各种东西,还要反复测试,耗时较长”“资源占有更多”。这表明网络教学负担重、要求高,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即使是线下长期开展的老课程,教师也必须像对待新课程那样认真备课。

问题11:我认为网络教学的备课要求与线下教学备课要求相比?(图14)

图14 教师对网络与线下教学两者备课要求的比较

2.互动环节——课后与课中同样重要

调查显示,54%的教师反映与学生具有较好的互动。“我开展网络教学答疑互动的方式”的问项回收显示,课堂实时互动讨论占据了大多数,说明在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交流到位。另外,还有部分老师利用集中定时辅导、邮件回复答疑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美中不足的是,在线上教学固定时间外,可能限于互动的压力过大,师生的交流整体上不多。这与学院前期对学生学习效果调研所反馈的课堂交流和作业批改方面存在的问题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为了让互动环节在课中和课后同样有效进行,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加强以各系为重心的教研活动,探讨线上教学课中、课后互动环节的优化实施问题;第二,探索各种机制鼓励任课教师增加翻转课堂的力度,增加课堂外对学生的辅导;第三,培养优秀的线上教学学生助手,缓解教师线上答疑压力。

问题15:我认为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图15)

图15 教师对学生参与互动情况的评价

问题14:我开展网络教学答疑互动的方式是?(图16)

图16 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答疑互动的方式

3.考核环节——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开展过程性考核

无论对于线下教学还是对于线上教学,过程性考核都是督促学生学习、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线下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多采用考勤、作业、随堂测验等方式进行,其中作业、随堂测验等方式如果频率太低、量太少,则无法对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而如果频率太高、量太大,又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至于互动答疑、学术交流等考核方式,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受限于时空因素,更是难以有效施行。线上教学则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线上教学的过程性考核不仅涵盖了前述线下教学的各方面,同时其评定方式是由计算机及网络后台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处理,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能保证学生的考核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查结果显示,线上教学中,所有教师均采用了小测验、作业、答疑互动等环节作为网络教学过程性考核依据。78%的教师采用作业形式,76%的教师采用答疑互动的形式,这是运用最多的两种方式。以上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网络教学在过程性考核方面的天然优势。

问题17:我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通过小测验、作业、答疑互动等环节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作为过程性考核评价依据。(多选)(图17)

图17 教师网络教学检测环节的使用情况

四、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线上教学虽然体现出了诸多线下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教师们在大量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和优化的问题,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问题18:我在网络教学时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多选)(图18)

图18 教师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20:你认为目前最需要学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是什么?(多选)(图19)

图19 教师想要学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客观方面,62%的教师表示线上教学过程中无法获得后台数据,面临“无法及时观测学生情况”的困难;52%的教师反映学校提供的超星等“教学平台不稳定、拥堵”;38%的教师反映“长时间网络授课劳累”,31%的老师提出“网络、硬件条件不足”,19%的教师表示“对网络平台、工具和技术不熟悉”。以上问题在常规线上教学期间可能影响不大,但在抗疫期间如此集中且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中,客观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矛盾则日益凸显。

主观方面,61%的教师希望有“更多的教学资源”;59%的老师希望“逐步形成课程团队保障教学”;40%左右的老师希望得到“及时的线上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和“更好的线上教学经验供学习借鉴”。虽然是希望与建议,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们对线上教学的认可和进行可持续性开展的意愿。 woTYymrxJnTBReOi7ZdFAixpG50nqxG75pB90t/Du7K9UTuRZFM1Ur2/zZaIN2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