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互要素分析
——基于重庆师范大学传媒类专业的学习效果调查

颜春龙 赖黎捷 曾蒸

在线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知识信息的分享与互动。学生对教师的期许、对师生互动的需求、对学习效果的认知极大地影响着在线教学质量。抗疫期间,由于教学活动限于线上交流,不能亲身指导与实践,给教师与学生带来了极大挑战。如果缺乏对师生交互要素的理性认知和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将导致在线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本文在对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6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点的685名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以移动互联网为中介的在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互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在线教学质量提升及混合式教学改革带来启迪。

一、学习者视角的在线学习效果调查

教师与学生是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两个主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交互是教与学的重点,也是在线教学活动的难点。在线教学模式下,理解交互有多种角度,主要表现为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其中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是了解在线教学交互的重要角度,本文以此为视角对抗疫期间在线教学活动进行了初步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利用问卷星,于2020年3月4日—3月7日面向新闻与传媒学院大一到大三本科生、研一和研二研究生发放了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685份,其中研究生问卷53份,回收率为69.7%(两个年级总人数为72人),本科生回收有效问卷632份,回收率约为60%(三个年级总人数为1 053人)。

本次调查围绕学生对自身在线学习状态的认知、对教师在线教学状态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建议三个板块设计,分必答项与非必答项。非必答项围绕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设计为开放式问题,分别为“本学期学院课程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一门课?哪位老师?为什么?”“本学期您最不喜欢哪门在线课程或者哪种在线课程形式?请说明为什么。”“您对目前的在线教学有什么建议?”。

685份问卷中有13名研二学生因本学期只有实践课而“没有参加本学期的在线课程”,故排除这13份问卷,余下参加线上教学的672人回答了所有必答项。非必答项回收了340条学生对具体课程和老师的正面评价、302条意见和464条建议,分别占有效回收问卷的50%、45%、69%,反馈程度较高。

二、在线教学活动调查中呈现的三类师生交互要素

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抗疫期间教师在线教学的整体评价较高,70.7%的学生总体评价是“非常好”和“比较好”,不到3%的人对“教师状态”给予“较差”和“非常差”的评价。通过对自身在线学习状态的认知、对教师在线教学状态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建议的问卷统计与开放式问题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在线教学的互动性要求贯穿在各个板块,师生交互要素体现为学生对教师、师生互动以及学习效果的期待。

(一)教师期待:个性、态度、素质、技能

本次调查中,在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中,有77.56%的人选择了“很好”,评价“不好”的人数占比不到1%。选择“其他”的6位学生中,1位是感谢老师,其余学生表示教师教学态度“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直接选择了教师教学态度“很好”,而没有选择“一般”等中间选项,表明学生对老师们的线上教学持高度肯定态度。

问题8:您认为在线上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如何?[单选题](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

问卷第十问项,即对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调查采用了非必填项,学生共填写了340条,占有效问卷的50%。

在统计学生对老师最受欢迎理由的关键词中,可以发现:首先,与教学风格和个性有关,如“有趣”“幽默”“风趣”“温柔”“生动”等提及率最高,特别是“趣味性”;其次,与教学态度有关,如“准备充分”“细致”“认真”“耐心”等;再次,对教学的专业性和知识呈现的原因也有所体现,如“知识点”“资料”“深度”“启发”等。详细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老师最受学生欢迎的理由统计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对师生交互的诉求较为强烈,最受欢迎理由中“互动”被提及了11次,“互动性”被提及了8次,两项合并为19次,仅次于提及“有趣”“幽默”的次数。

在对问卷进行全样本深入分析时,我们发现,就本科同学尤其是本科低年级的同学而言,会不经意出现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一是最喜欢的课程的授课老师与最喜欢的老师不一致,二是回答原因以“可爱”“温柔”“有趣”“热情”等感性观感居多,而对学习的理性认知极少。对专业知识点提及较多的则是研究生。受欢迎程度排名前十的老师当中,最受欢迎的理由中针对授课老师自身的形象气质和亲和力的占比最大,甚至有同学直接回答“没有理由,就是喜欢”。上述发现提示,教师的外在形象和个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要素,而感性倾向的呈现或许与即时在线的传播特性、社交媒体的视觉传播倾向、虚拟空间的准社会交往特质相关。鉴于低年级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的占比较大、评价趋感性而对专业性思考性要求很低等发现,提示我们应强化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在线教学的专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综合素质是学生对教师期待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排名前十的教师中,学生更喜欢评价感性和理性结合较好的教师,如喜欢“网络动画编创”的教师的理由是“以其他视频作为预习,详细讲解我们没看懂的部分”;喜欢“三维动画”的教师的理由是“有‘干货’不拖沓、目标清楚、任务系统”“无法转移视线”“前期有调查表,开课后有签到,有录播课程,有作业,有讨论”;喜欢“后期合成”的教师的理由为“有问必答、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模式灵活有趣,且十分人性化”;喜欢“程序设计基础与入门”的教师的理由是“有计划有节奏,提前录好视频,知识点清晰,课后可以复习”;喜欢部分理论课的老师则因为其“有深度有思考、与热门问题相结合、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网络技术较好即在线课程的熟练操作也成为部分老师受欢迎的理由。

通过对最喜欢的教师的全样本内容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教学技能、专业性等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如“专业、代入感强”“条理清晰、导学非常好”“讲题分析和巩固复习多”“课程内容丰富、清晰”“理性,知识点易懂”“检验课堂效果的方式独特有效”“学习任务清晰,与学生互动很自然”“资料完备,有意思的案例很多,上课形式适应网课”等。

(二)互动期待:自主学习、互动设计、作业布置

本次调查中,通过对“学生对在线学习的直观感受”“学生对目前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势比较”“学生对线上教学的问题反馈”“学生对线上教学的建议”几大板块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强烈期待开展线下教学,对“互动”的期待中,尤为突出的要素包括自主学习、互动设计、作业布置。

对在线学习的直观感受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目前的在线课程直观感受良好,其中“手段多样、形式有趣”“喜欢自主学习”“师生相得益彰”占比最多,分别为46.51%、46.21%、45.47%,“手段多样、形式有趣”呼应了前述学生对教师个性风格和综合素养的期待,“师生相得益彰”则验证了在线教学中师生交互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喜欢自主学习”则反映了学生对互动期待中学习者主体的偏好与期许,这提示我们在强化师生交互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对线上感受的统计详见表1。

问题9:您对目前参与的线上课程感受是什么?[多选题]

表1 学生对线上课程的感受

对“学生对目前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势比较”的调查统计显示,学生对在线教学中自主学习、互动性的认知较为突出,“学习场所灵活性高”“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线上交流不尴尬”分别占84.7%、73.55%、49.93%,排前三位,凸显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对在线教学互动性及互动形式的认知也提示我们,互动设计也是在线教学的一个重要交互要素:“可以积极参加线下互动”占28.97%。详细统计见表2。

问题6: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您认为自己目前参与的“线上教学”优势是什么?[多选题]

表2 学生对目前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优劣势比较

对在线教学不足的调查统计呼应了上述分析中学习者对互动设计要素的期待,排除硬件设施、操作技术等因素外,“与同学、教师之间互动性不足”占29.27%,为问卷呈现出的唯一首要因素。详见表3。

问题7:您认为自己目前参与的线上教学不足有哪些?[多选题]

表3 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不足的原因

从问卷第11题“本学期您最不喜欢哪门在线课程或者哪种在线课程形式?请说明为什么”的数据和文本整理中获得218条信息。在对教学方式不满意相关的127条信息反馈中,对互动设计的要素尤为突出,其中让学生“自己看视频网课”的相关意见有21条,约占17%,学生认为连麦回答问题“不方便”“尴尬”“耽误时间”的相关意见有21条,也约占17%,其他意见相对比较分散。上述意见均指向互动环节的缺失、互动方式不恰当等。详见图3。

图3 学生对线上教学意见反馈统计

对线上教学不满意见的热词词频图也一定程度印证了学生对互动的强烈期许,特别是对被动学习的“看视频”“看网课”以及缺乏教师引导的纯平台模式的反感尤为突出(图4)。

图4 线上教学不满意见的热词词频图

在对学生对线上教学的建议的统计中,作业布置成为师生交互中的另一个重要断面。对在线教学的建议中,去除答“无”和无效词,共有464条建议。从情感来说,“挺好”“早点开学”和为老师们“加油”的表达最强烈。从关键词分析来看,学生对于作业过多、教学平台急需统一的建议较为突出:关于平台、开学、作业等词出现频率最高,其中软件、平台、App共出现78次,近80%表达了希望使用统一教学平台的愿望,与“尽快开学”愿望相关的词出现了60余次,表示作业量大的词出现了60余次。“尽快开学”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者对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期待相关。对作业量的愿望则体现了在线教学活动中互动量的设计不应超过一定程度,作业布置要素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任务下达,在传受关系上表现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关于学生建议的热词词频见图5。

图5 学生建议的热词词频图

(三)学习效果期待:自我评价、专业、知识点、效率

本次调查中,在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和自我学习状态认知整体持高度肯定态度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对自我学习效果的担忧与焦虑。

对在线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自评板块的调查显示,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注意力自评结果较好,在对自我知识掌握程度的认知方面,认为“可以完全掌握”的学生占10.58%,在对自我学习状态的认知方面,“十分认真”的学生占22.44%,“偶尔会走神”的占63.15%,两项合并占85.59%。“可以掌握大部分”的学生占72.51%,两项合并占83.09%。详情如图6和图7所示。

问题4:线上教学过程中您是否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听讲?

图6 学生对线上学习注意力的自评

问题5:您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为?

图7 学生对自我知识掌握程度的认知

在对第9题“您对目前参与的线上课程感受是?[多选题]”调查的统计中,“担心学习效果”的学生占42.2%,高居第四位,表明学生对抗疫期间在线教学的学习效果较为焦虑。这一调查结果与上文自我评价高、教师教学态度整体评价高存在一定的矛盾,进一步分析可能与四方面因素有关:其一是疫情扩散及持续时间较长带来的整体心理焦虑,其二是抗疫期间在线教学组织存在学习平台不统一、学习工具不完备等应激因素,其三与在线教学整体上与线下教学相比,其即时互动、全感官互动交流存在弱势有关,其四则与在线教学其他各项表现出的学习者对教学过程带来的专业获得感、知识点、效率、计划、节奏等要素有关。

在统计学生对老师最受欢迎理由的关键词中,学生对专业性的思考有所呈现,如“知识点”“资料”“深度”“启发”等。在对最喜欢的教师的全样本内容分析中,“知识点”“专业”“效率”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期待。

知识点是学习效果期待中最重要的一个师生交互要素,如“完全是知识点”“某某老师博学优雅,懂得很多,上课耐心又温柔,讲的知识点也很细,超级喜欢某某老师”“财经新闻报道课的某某老师,教学内容涉及经济等感兴趣的知识点”“程序设计基础及入门的某某老师,他提前录好视频,知识点清晰,还可以倍速播放”“某某老师教的传播学,老师讲得很好,课堂也有趣,虽然严格但是也能约束自己更好地吸收知识”。对知识点的渴望还表现在对不喜欢的课程和老师的调查中,如“学生主宰课堂流程,讨论时间太长,知识点少”“观看视频,知识点不易找出”“直播、在线语音视频形式会因为网络延迟卡顿,有时候会错过重要内容,而且不能回顾知识点”“明确授课平台,了解流程;上课不要只由学生提供案例,学生不了解知识点却要在案例中体现知识点”。

专业性是学习效果期待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师生交互要素。学生喜欢教师的理由明确表达了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如“我最喜欢新闻采访写作的某某老师,因为短短两节课我就能学习到许多专业知识,让我有很强烈的收获感”“影视配音与解说的某某老师,幽默、可爱、专业”等。

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师生交互要素,这一期待突出地表现在对不喜欢的教师和课程的问卷中,如“效率低,老师也很辛苦”“刷网课,没有任课老师指导”“不自觉、实操性不强、没有实践学习、效率低”“提升传递知识效率,少做形式主义”“建议老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形式上的内容设计”“群里发文字的效率低,无趣”“别整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作业,既不自愿又没效率”等。

三、基于师生交互需求的在线教学策略

尽管本次调查处于抗击疫情期间,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对三类师生交互要素的梳理和发现也给在线教学乃至线下与线上混合式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思考。针对上述三类问题,我们认为,基于学习者视野中的师生交互需求,在线教学可以从关系塑造、主体激发、在线临场感营造三个方面进一步改善教学设计。

(一)关系塑造——形象、专业兼备的引领者

在线教学属于一种远程教育方式,教师与学习者的分离是其典型特征,特别是师生不能自由地面对面交流是最大的交流障碍,如何在以互联网为中介的教与学中建立良好关系是改善在线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在线教学实质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本次调查中学习者对教师的个性、态度、素质、技能的诉求表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极为重要,除了应注意自身形象,如授课声音、形象塑造等外观形象的设计外,还应注重内在修为、专业素养以及个性的涵养与塑造。教师引领者形象的塑造还应体现在对整个教学内容设计、知识点梳理、学习任务的布置与反馈等环节中。由于在线学习者分散,学习自主性较弱,教师的引领者定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弱点。

(二)主体激发——双向传递,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

在线教学中,学习者的自我感和主体意识较强,网络等学习工具的便捷性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发生很大变化。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更多的网络场景下,师生关系转换,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设计,从教学的控制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咨询师与陪伴者显得更加重要。“学习者中心”作为与“内容/流程中心”相竞争的取向,尤为在线教学所倡导,并被认为是在线教学的一大优势。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对过多作业布置的抵抗,对多元化、生动、有趣教学环节的设计的肯定和期待,尤其是对参与式教学活动有较高期待,这些都表明了学习者对其主体性的明确诉求。教师在知识导入、重难点知识点的讲解、讨论与回顾中兼顾学生的兴趣偏好、代际特征,将教学活动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传递、互动分享的信息沟通,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获得归属感。打造教师与学生协同共建的学习共同体,是回应学生互动期待的一个思路。

(三)在线临场感营造——消解学习效果焦虑

此次调查中,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关注既受疫情期间特殊因素的影响,也受在线教学一般规律的影响。关于学习效果担忧的原因分析,上文提及的前两个因素与疫情特殊影响相关,后两个因素则源自在线教学的传播特性和教学特点,即不能亲身传播、即时互动的媒介区隔和在线教学容量与效率的矛盾。

针对媒介因素影响,在线现场感营造可以作为消解学习效果焦虑的一个思路。在线学习中,学习者的焦虑感主要源自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准分离状态。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增强同伴间的认同感、归属感,克服被孤立的焦虑。在线临场感营造的核心在于塑造学习者的在线存在关系,塑造学习者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之间的共在感,增强学习者的在线临场感,从而促进学习者与其他主体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相互作用,提升学习效果。在线临场感可以减轻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焦虑感和孤独感,促进学习者的深层次学习,如何增强学习者在线临场感是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创设良好氛围上,在知识导引、作业反馈、案例讲解与讨论等环节中对学生予以持续关注和适时反馈上,在设置灵活的讨论和学生协同合作、交流互动环节等方面强化课程交互策略。 vgsstkSLrF0Itr+Dstg1iHYLgBjBdsnCTQ5AZkXrv/oOY1iDX2tPvLI7aupZOZ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