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教师开展在线教学,这是全国教育系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最广的线上教学,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在线教育大实验。各行各业均在探讨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和行业的转型路径,我国教育行业也迎来对在线教育转型的相关探讨,在线教育与线下课堂教育如何碰撞、融合、化解冲突,探讨出相关的可行路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传媒类专业的教育关乎我国文化传媒事业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关乎我国综合软实力的提升。因此,解读在线教育为传媒类专业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相关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向在线教育转型的方法、路径、经验、反思等仍需要持续深入。

一、冲突:线上教育的诸多挑战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实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教学模式,这给传统教育行业带来诸多挑战。传统线下课堂教育与在线教育之间存在着冲突,如何组织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区分、如何相互协同,如何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在线教学,如何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及监督,传统线下课堂中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否适用等,是全国各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教育部要求,在实施在线教育时既要明确当前线上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又要不断探索开学后课堂教学与线上教育的有机结合。既不能搞“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都制作直播课,所有学生每天上网“打卡”,又要扎实推进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要加强对在线教育教学内容的审核把关,合理引导预期,尊重地方、学校和家长的选择。基于上述指导理念,重庆师范大学各教学单位都在积极应对线上教育带来的冲突和挑战,新闻与传媒学院在传媒类专业的在线教育转型中更是奋力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二、碰撞:迎变而上的在线教育实践
(一)统一部署,团结协作,积极创新

2020年,按照重庆市教委和学校“停课不停学”的相关要求,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党政班子统一思想,科学设计,沉着应对:学院老师主动适应,积极求变,不断创新教学技巧;其他各部门分工协作,通力保障,使学院的线上信息化教学从一开始就运行在高质量、高水平的状态中,高效能地完成了学院的教学任务。

开学之前,新闻与传媒学院党政班子根据重庆师范大学的统一部署,首先对即将开始的线上教学进行了周密安排,制定了《新闻与传媒学院关于2020年春季开学期间网络在线教学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学院在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在线教学督导小组、网络教学技术和教改服务小组、紧急联络人员和校级技术联络员,学院领导下沉教学一线轮流带队值班,全方位保障全员在线教学顺利开展。

非常时期,新闻与传媒学院一直鼓励全院教师变危机为契机,引导各方协同。全院各系各科室分工协作,教科办积极牵头发挥学院自身优势,不断推动教学质量建设走深走实,促进教研教改推陈出新,专任教师努力把教书育人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线上。这体现出学院党政班子在学院教学管理方面强大而科学的领导力,体现出学院教师迎难而上、适应变化、积极创新的精神品格和高水平的业务素养,也体现出学校各部门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强大凝聚力。

(二)明确在线教育制度,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转型

在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力领导下,学院形成了疫情防控和网络教学“双日报”制度,明确了网络督教、督管、督学保障服务要求,推动了常态日报与数据分析结合的数据库建立,在线教学教研教改项目孵化等具体安排,同时发挥了作为重庆师范大学与重庆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使命与担当,挖细节树典型,弘扬正能量,做好疫情防控与在校教学的双向宣传引导工作。

在此总体布局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成为新闻与传媒学院的重点工作。在开展的“初心为教,抗疫为学——在线教学技能系列讲座”中,全院教师从腾讯QQ平台授课与教学环节设计思路、超星学习通录播教学与课堂教学管理、雨课堂授课与资源的有效利用到网络教学中实践课程测评方式探索,根据不同技术平台,围绕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环节展开了闭环式探讨交流,共同提升了学院教师网络教学水平。

(三)教学改革推陈出新,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学成果收获颇丰

基于管理、布局到执行的稳步推进,新闻与传媒学院呈现了众多的教学改革尝试与创新。该院新媒体系和影视系以在线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重心,分别开展“云教研沙龙”,聚焦疫情之下线上教学的实际工作,对多项事宜展开研讨,效果良好。

新媒体系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积极改革传统教学形态,以建设“金课”为契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项目制考核形式为载体的“三位一体”课程改革模式,着力打造特色课程。与此同时,学院在校教学督导组实时收集师生反馈并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教师动态关注学生状态与意见,共同强化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停课不停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教学,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是力图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而这需要教师和管理者牢固树立以学习成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为用”的基本原则,选择优秀的智慧教学资源和工具,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交互式环节。学院教师开展的系列“云讲座”“云读书”“云观片”“云创作”创新课堂,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并凝聚专业优势,共创了众多佳作。

其中,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师生策划了“众志成城抗疫情、同舟共济互加油”的主题创作与展览,鼓励学生挖掘身边故事,发挥专业特长,以“创”战疫。新媒体系讲师史立成在疫情期间,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制作了两幅CG绘画致敬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这两幅数字抗疫作品分别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美育联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主办与执行的“止水静行蒿目时艰抗疫艺术作品巡回展”线下展览及由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战疫情”全球CG艺术主题创作公益活动。数字传媒艺术专业教师刘博雅带领10位同学以“宣传抗疫小故事、弘扬正能量”为创作导向,在线共同创作数字绘画作品《摘下口罩再拥抱》,并参与重庆卫视的抗击疫情特别节目《爱让我们在一起》的录制,该艺术作品集中表现了抗击疫情中的“90后”“00后”基层工作者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成长为祖国栋梁的历程,展现了他们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三、融合:探索中的混合式教学

从教学准备、教学实践再到教学成果突显,学院的教师集体也探索出一条关于“在线教育”的创新之路。2020年3月8日,按照学校《关于开展2020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的安排和学院推进线上教学工作视频会议的部署,学院发布了《新闻与传媒学院关于防疫期间开展线上教改教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系把握此次契机,尽可能结合此次线上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研教改申报活动,学院即对本次防疫期间各位老师的新教法新实践进行汇编,并结集出版,这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方法探讨即形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形成了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集体探索“在线教育”的创新实践成果,实现了在线教育与线下课堂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与学理探讨的融合。

本书第一篇章《在线与教学监控》探讨了在线教育的教学监控问题。这一部分基于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效果调查与教学效果调查切入,分别对师生交互要素与教学实践展开分析,以期为在线教学质量提升及混合式教学改革带来启迪。第二篇章为《德育与思政在线》,着重探讨美学通识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分别从感性实践论、教学体系“五维”创新、线上教学平台运用等角度,探析了“六卓越一拔尖”当中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德育模式。第三篇章为《金课与课程改革》,主要对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展开了探讨,从在线教学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并对新闻摄影、跨媒介写作、影视创作、纪录片创作、新闻史教学、网络视频创作等多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各自的一套经验做法。第四篇章为《平台与教育治理》,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包产到户、产评结合”责任制工作室教学模式等进行了理论探讨,梳理出系列利用平台技术实现教育治理的成果。第五篇章为《名师与授课案例》,其中集结了16位教师的优秀案例分享,是众多授课技巧的思想交锋。第六篇章为《技术与在线培训》,主要包括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QQ等技术平台的操作经验分享,录播+直播、在线测评等技术创新手段的分享。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探索是对教育系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在线教育转型的经验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的要求,本书的研究成果旨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过程的路径、方式和方法,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传媒类专业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务学生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

杨如安
(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NQSwBPqiKRen/T/hqoWwQfKmtJcM5XyP98coXshgjokOfKL3Pw2IM+lZrfldSb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