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职业能力探索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有一句名言:尽管我们常常谴责人类不了解自己的缺点,但恐怕也很少有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就像在泥土中埋藏着一罐金子,土地的主人却不知道一样。我们每个人具备哪些能力,可能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

【生涯案例】“人民科学家”程开甲——隐姓埋名的“核司令”

假如不是生在乱世,程开甲的人生之路可能会绕开科学,也可能与核无缘。

1918年,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殷实家庭。年幼时,他调皮、叛逆、不爱学习。到了读书的年龄,他除了玩还是玩,根本不读书,着实让家人着急。思想转折出现在中学时期,13岁那年,他成为浙江嘉兴秀洲中学的一名学生。入学不过几天,九·一八事变暴发,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行径深深刺痛了这位热血少年。那6年,他开始阅读名人传记,被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打动,渐渐萌发了长大也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

1937年,程开甲考上浙江大学。此时,战火已烧到了浙江,大学被迫内迁,师生们不得不开始流亡生活。颠沛流离中,他意识到,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是科技落后。从那时起,他立志“科学救国”。1946年,这个吴江青年远渡重洋,求学英国,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波恩。

旧中国的孱弱,让身在异国他乡的他备受歧视。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挽留,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先后任教浙江大学、南京大学10年,其间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

1960年,他被一纸命令抽调至北京,从此“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3年后,程开甲第一次来到罗布泊。自此,他在这片“死亡之海”潜心开始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每次核试验任务,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一次,程开甲来到一个施工现场,因为洞内存在高温、高放射性和坍塌等危险,工作人员极力劝阻。他却说:“我只有到实地看了,心里才会踏实。”于是,他穿上简陋的防护服,顶着昏暗的灯光进入了洞内。

1964年10月16日,东方一声巨响,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程开甲还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被称为中国“核司令”。

虽然在参加核武器研究的20多年里隐姓埋名,没发表过论文,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但程开甲经常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程开甲是唯一获得六项国家最高荣誉的科学家,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一、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定义

按照心理学的定义,能力是人们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顺利”主要是指人们完成活动的迅速性和准确性。“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这个特性不是暂时的,而是长久稳定的,表现在只是从事某项活动,这种特征就立即表现出来。它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所具有的潜力。这种心理条件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先天遗传因素,我们称之为一般能力;第二是后天的学习与实践因素,即专业能力。

一般能力(即智力)是从事各种心智活动所需要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它影响到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效率,是能力中最主要最一般的部分。

专业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也称技能,包括心理运动能力、机械操作能力、创造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和练习而获得的能力,常体现为一定的熟练性,通常表现为某种动作系统和动作方式。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又需要专业能力。两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二)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的分类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在书中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并认为支撑多元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力,这些为多元智能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语言(Verbal/Linguistic)、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空间(Visual/Spatial)、肢体运动(Bodily/Kinesthetic)、音乐(Musical/Rhythmic)、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及自然探索(Naturalist)等8个范畴(图2-1)。

图2-1 加德纳多元智能图

1)语言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2)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进行试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3)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受视觉空间,并把所感受到的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的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4)肢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5)音乐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6)人际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包括4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的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7)内省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渠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在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两个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事件成败的总结,价值层次的内省即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

8)自然探索智能。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社会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9)其他类型智能。8种智能在个人的智能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而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能倾向去发展这些智能。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

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

①记忆力:对于事物的记忆力,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记忆力、形象和抽象的记忆力等。

②形象力: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形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感性认识能力。

③抽象力:在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理性认识能力。

④信仰力:在形象和抽象的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对人生和世界总的观念的能力。

⑤创造力:形成新的形象、理论、信仰的能力。

2.专业能力的分类

对专业能力的分类,学术界通行的是美国学者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的分类方法,将技能分为三类: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

(1)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是指通过有意识的、专门的学习和记忆而掌握的知识,它常常与我们的专业学习或工作内容直接相关。它一般用名词来表示,例如:乐器、历史、外语、经济学。但某些时候,它的重要性常被求职者夸大。对专业知识技能,重要的是学会知识技能的组合。专业知识技能并非只能通过正式专业教育才能获得,它的获取途径包括:

①在学校课程中学到的,如英语、地理等。

②在工作(包括兼职和暑期工作)中学到的,如电脑制图等。

③从课外培训、辅导班、研讨班学到的,如绘画等。

④从专业会议中学到的,如心理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

⑤从志愿者工作中学到的,如小动物饲养等。

⑥从爱好、娱乐休闲、社团活动、家庭职责中学到的,如摄影、缝纫。

⑦通过阅读、看电视、听磁带、请家教等方式学到的,如钢琴演奏、PPT制作等。

(2)可迁移技能

可迁移技能也称为通用技能,即你所能做的事。它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特别是在工作之外得到发展,同时,它可以在工作内外、工作之间通用。它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技能,也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部分,我们一般用动词来表示它,例如,沟通、解决问题、研究、组织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职业专家赫伍德·斐格勒(Howard Figler)对可迁移技能进行了10类划分:

①预算管理:表现为对现有资源的最佳运用。

②督导他人:表现为执行、实现能力。

③公共关系:表现为良好的营造氛围能力。

④应对最后期限的压力:表现出强烈的攻坚能力。

⑤磋商和仲裁:表现出合理适当的妥协共存能力。

⑥公共演讲:表现出公共引导和宣传方面的潜力。

⑦公共评论协作:也是公共引导和宣传的表现。

⑧组织、管理、调整能力:是领导和资源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

⑨与他人面谈的技巧和能力:个体交往潜力的集中表现区域。

⑩教学和教导能力:传授、散布方面的潜质。

可迁移技能词汇见表2-10。

表2-10 可迁移技能词汇表

续表

怎样发现自己的可迁移技能呢?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你都会做什么?

②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

③请用5~10个动词来概述你的工作能力。

④你觉得自己最突出的工作能力有哪些?

⑤哪些能力使你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可迁移技能:

①参与实践,归纳总结。

②观察学习,模仿体会。

③专业训练。

④实习培训。

⑤业余爱好,娱乐休闲,社团活动,家庭职责。

(3)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就是你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质,被用来描述或说明人具有的某些特征。自我管理技能是用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是个人最有价值的“资产”,也是影响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一般用形容词或副词来表示它。它可以从非工作生活领域转换到工作领域,需要我们加以练习。它在工作中对取得成就和处理人际关系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成功所需要的品质,是个人最有价值的资产。”自我管理技能词汇,如表2-11所示。

表2-11 自我管理技能词汇表

续表

(三)对能力的探索途径

能力倾向测试是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它综合利用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测量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通过严密的测评过程和客观的评分标准,对人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发展潜能等素质进行综合测评,可以有效地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测其在一定领域中成功的可能性,或者筛除该领域中没有成功可能性的个体,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咨询。能力倾向测试的工具主要分为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两大类。

1.对一般能力的测试途径

一般能力测评可以说就是智力测验,它主要用来测评一般能力,包括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智力测验的测量工具是智力量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与之匹配的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由常识、背数、词汇、算术、理解、类同六个分测验构成的言语分量表和填图、图画排列、积木图案、拼图、数字符号五个分测验构成的操作分量表组成,其设计的测评内容能较好地反映被试者的知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2)临床记忆量表

临床记忆量表由我国心理学家许淑莲、吴振云等编制,包括联想学习、指向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联系回忆等五个分测验,用它可以较好地测量被试者的记忆力、鉴别力、想象力等。

(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 C. Raven)于1938年创制,在世界各国沿用至今,用以测验一个人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知觉能力等。它是一种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所以广泛应用于无国界的智力/推理能力测试,属于渐进性矩阵图,整个测验一共有60张图组成,由5个单元的渐进矩阵构图组成,每个单元在智慧活动的要求上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矩阵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从一个层次到多个层次的演变,要求的思维操作也是从直接观察到间接抽象推理的渐进过程。

2.对专业能力的测试途径

专业能力也称特殊能力,与一般能力相对,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包括心理运动能力、机械能力、创造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和文书能力等。鉴于专业能力的特殊性,在对被试者进行专业能力测评时,应根据专业类别来选择相应的测评工具。专业能力测评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运动能力测验

心理运动能力测验主要用来测量被试者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所需的肌肉协调、手指灵巧、眼手精确协调等技能,如机床操作、汽车驾驶等。

(2)机械能力测验

机械能力测验可以用来测量被试者的机械能力,它包括许多成分,如感知与动作的联合能力、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机械知识的运用推理能力等。典型的机械能力测验有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明尼苏达拼版测验、本内特机械理解测验等。

(3)创造力测验

创造力测验用来测量被试者发现新情况、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主要的创造力测验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等。

(4)音乐能力测验

音乐能力测验可以用来测量被试者的音乐能力,常用的音乐能力测验有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验,其设计的内容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试者对音乐的感知觉、动作、记忆与想象力、智力和情感等五个方面的25种特殊能力;戈登音乐能力测验,可以较好地测量被试者的分辨音调能力、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等。

(5)美术能力测验

美术能力测验可以用来测量被试者的美术能力,常用的美术能力测验有梅耶美术判断测验,用于测量被试者美术能力相关的审美判断能力;格雷夫图案判断测验,用于评价被试者对美术基本原则的认识和审美判断的能力;洪恩的美术性向量表,是一个操作性量表,可以用来评价被试者作画时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作画技巧。

(6)文书能力测验

文书能力测验可用来测量被试者的打字、速记、处理文书和联系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常用的有明尼苏达文书测验、一般文书测验等。

3.对自我管理技能的探索途径

1)成绩单,实践报告,实习证明,工作履历表,这些记载了我们生活、学习经历的凭证能证明我们具有某一方面或某些自我管理的技能,如成绩优秀、学习认真、工作踏实等。

2)专业知识技能分析法。首先清晰细致地列出你的所学专业、学习过的专业课程和学习过的专业名词。在你认真分析你的专业知识技能后,问问自己:

①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完全清楚地解释每条专业名词吗?

②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职业或理想职业,那如何发挥这些专业知识技能使其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呢?

③在面试中,你将如何展示这些专业知识技能以体现你的能力呢?

3)用STAR法来编写自己的成功故事。通过检查和分析你最为得意的成就,你可以发现自己的技能。因为正是拥有了这些技能才使你取得了哪些成就,从中,你可以发现一些自己经常运用的技能即你的自发性技能。

写一个你的成功故事,试着分析其中所反映的个人技能。如果你喜欢在做这件事时所体验到的感受,如果你为完成这件事所带来的结果而感到自豪,那么你就可以将其视为成功。理想状态下,你可以写出5~10个成就故事,并在小组中逐一进行分析讨论。看看在这些故事中是否有重复出现的技能,并将这些技能按优先次序加以排列。故事包括以下要素:

①当时的背景(Situation):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之下,面临的困难、障碍、限制是什么。

②面临的任务/目标(Task/Target):你需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③采取的行动/态度(Action/Attitude):你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你是如何一步步克服障碍、达成目标的。

④取得的结果(Results):对取得的成绩加以描述,最好采取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

4.技能的结合与表达

将可迁移技能、专业知识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结合在一起时,就能对个人技能提供具体的证明。例如,有创意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实地考察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讲解+高三生物课。最好还要加上具体的数字、细节,并且要“画龙点睛”,说明在事例中所体现的能力,如:

①娴熟地—翻译—英文材料。

②细致地—归类—办公文档。

③全面详尽地—考虑—班级管理工作。

④独立—组织—200余人参加的大型院系摄影比赛。

⑤担任—兼职销售工作,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与客户清晰—沟通、快速—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四)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从自身的能力出发,充分考虑到自身能力与职业是否相匹配。

1.能力是职业选择的现实基础

能力,是一个人能否进入职业的先决条件,是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主观条件。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总要有一定的能力作保证。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对工作者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会计、出纳、统计等职业的工作者必须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工程、建筑及服装设计等职业的工作者要具备空间判断能力;运动员、飞行员、外科医生、舞蹈演员等职业的工作者则要具备眼与手的协调能力。人在其一生之中,要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与之相适应。职业能力是个体客观具备的,是其进行职业选择的现实基础。个体只有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才能胜任相应的职业工作任务。否则,任何的职业选择都毫无成功可言。

2.能力与职业选择相匹配

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能力的差别,不同的职业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因此,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一方面,应当注意一般能力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一般能力是多数职业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具有通用性。因此,进行职业选择前就首先具备一般能力;另一方面,应当注意特殊能力与职业的关系。如同盖房用的木料,粗者为梁,细者为椽,直者为柱,曲者为拱,整者为门,碎者为窗,硬者为面,软者为里,各有所用,各得其所。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好高骛远或单从兴趣爱好出发,一般情况,可以从以下途径去获取和培养自我管理技能。

①榜样的力量,认同与练习。

②观念的多元化。

③自我认知的提高。

④意志力的培养。

⑤丰富的精神生活。

⑥业余爱好,娱乐休闲,社团活动,家庭职责。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影响职业能力发展的因素

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本上包括以下5个方面。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或者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他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关于遗传因素对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早期最有影响的是英国学者高尔顿(F.Galton)进行的研究。高尔顿用的是家谱调查的方法,他选了977位名人,考察了他们的谱系,再与普通人家来比。结果发现,名人组中,父辈是名人的,子辈中的名人也多;普通人组中,父辈没名人,子辈中只有一个名人。他根据一系列这样的研究得出结论说,遗传是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这种研究的漏洞就在于谱系只说明了遗传因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但没法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

利用双生子进行的研究比较有说服力,因为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相同,他们能力上的差异可以看作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异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不同,他们能力上的差异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的作用。可以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能力上的差异,计算在能力发展上遗传力作用的大小。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的某些地区用这种方法对遗传力所做的估计,其数值大约在0.35~0.65。这一结果说明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遗传因素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对于遗传潜力大的人,后天环境对其能力发展的影响也大。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遗传优势和不足,你可以发现你的优势并好好地利用它,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去克服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补偿改变。

2.环境因素

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即每个人正常发育的条件、家庭、学校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从遗传基因中获得的潜在能力不同,但这种潜能开发到何种程度取决于环境。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胎儿的产前环境(即在母体内的环境)对胎儿的生产发育和出生后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在儿童1~3岁时期采用的教养方式会决定孩子一生的主要性格特征,从而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

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对职业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教育不仅能使个体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改变其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欲和创造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会逐渐被淘汰或显得不够,个体必须做好接受再教育或职业培训的准备,以更新知识体系,获取新的劳动技能。

3.实践活动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对各种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检验和制约的作用。不同工作制约着能力的发展方向;同时,不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活动向求职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虽然,掌握知识对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指出“施用累能”,即指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

4.个性品质

兴趣和性格与个体的能力发展密切相关,它们决定个体的能力倾向,是形成能力差异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兴趣,减少性格中不好的成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完善自我。

在实践活动中优良的品质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勤奋、谦虚和坚强的毅力等都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些人虽然天资聪慧,但由于缺乏勤奋,最终事业无成;有些人虽然天生智力并不优越,但通过勤学苦练,也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5.社会环境

个人职业能力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客观环境的制约,这是因为社会制度本身具有激励和约束两方面的作用。个人能力的发展方向如果与社会的激励方向一致,发展速度就会比较快,并受到援助与尊重,也容易获得符合能力发展方向的工作;反之,就会成为社会的约束因素,难以实现个人的发展。

(二)大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

如今,无论在哪个行业里面站住脚,除了要在智力上达到一定要求外,还必须拥有社会所需要的各种通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并尽快有所成就,都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能力。

1.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等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就业的时候也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求职自荐信的撰写、个人材料的准备、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是对人们表达能力最基本和最首要的要求。没有准确的表达,信息就不能如实传递出来,也就失去了表达应有的作用。同时表达又需要有人来接受。只有鲜明生动的表达,才能更好地排除人们接受信息时带来的各种障碍,有利于表达目的的实现。因此,我们在培养表达能力时要尽可能向准确、鲜明、生动的方向努力。

2.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也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它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只懂得技术原理不行,没有操作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完成技术任务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学化学的人都知道,实验能力的强弱对实验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学电子的要使用烙铁,要求焊接速度快、质量好;操作仪器,特别是操作精密仪器的人,手指的灵活程度对调试就有影响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个人实际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操作的速度、准确和灵活三个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关键在于多看、多练。看得多、接触得多,就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练得多才可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巧。找工作的时候,在实际操作上如果有一手或几手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适应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无法想象一个不能接纳社会的人能够改造世界。同学们在跨出校门之前大都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远大抱负,在生活的激流中奋勇前进时,往往会发现现实生活不尽如人意,发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适应。初入社会的学生,在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同时,适应社会的意识较弱,适应能力不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实际上,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人们的职责与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只有注重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与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需要指出的是,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地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如果只讲适应,不思进取和改造,社会和个人都无法进步。

4.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步入社会后,我们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我们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我们工作的效能、心理的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由于不谙世事,阅历较浅,缺少经验,同学们往往会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前茫然失措,苦于无法适应,常常感叹“工作好搞,关系难处”。因此,在学校里面就开始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做到以下三条:一是要积极大胆地参与。大学校园是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宽松的文化氛围为同龄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种社团活动很多,各种社会实践机会繁多。我们应该珍惜机会,抓住机遇,大胆参与。二是要诚实守信。在人际交往方面重要的是以诚相待、以诚取信。“人无信而不立”,在处世过程中不诚实的行为,很可能导致自己终身的遗憾。三是要平等待人。人与人之间无论职位高低、工作性质如何,彼此都是平等的。如果没有这种平等的待人观念,就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必须十分注重尊重、爱护和关心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

5.组织管理能力

尽管不是每个人大学毕业后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可以说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中的学生干部、社团活跃分子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组织管理能力。要想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就得积极主动,抓住机遇,怀着一颗为同学服务的爱心。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组织管理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

6.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或新产品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是以智能为基础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异想天开”。

从社会角度来讲,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发明创新。从个人角度来说,成功依赖创新。创新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学生要自觉地培养这些能力,为就业后能够创造性地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决策能力就是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因此能不走弯路、少犯错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进步与成功。

7.决策能力

人的一生往往会碰到各种需要自己当机立断、痛下决心来决断的事情。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走向社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临求职择业,何去何从,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拿主意。显然,这是对自己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种问题及其变化进展都需要自己迅速做出反应,及时予以处理培养决策能力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要事无巨细都请别人为自己拿主意,要养成多谋善断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以后遇到重大事情时才不至于无所适从。

8.顽强的毅力

任何工作都不是仅仅只有想法就可以实现的,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工作,这就需要顽强的毅力。与社会生活相比,学校生活的压力相对小些,所以更应该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要有进取心和求知欲望。平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诸如长跑、游泳、登山等需要耐力的项目,主动地锻炼自己的毅力。

9.计算机和外语能力

在校期间,要刻苦学习,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论是科研、教学还是生产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的最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还要努力学习外语,没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很多工作就难以胜任。目前,许多岗位在招聘时会将信息技术和外语看作基本的硬件要求,如果没有相应的证书,很难通过第一轮简历筛选。

近些年,大学生积极从事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活动的形势喜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校内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技协作、科技服务;参加以校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劳动;担任家庭教师等以智力为主的服务活动;担当实验室辅助工作人员,从事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等,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锻炼自己。

(三)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培养与提升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的培养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根本保证。

1)课内学习。课内学习为学生培养专业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积极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成就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中的讨论、练习(包括口头、书面)、实际操作(模仿性的和创造性的)等活动,深刻感受知识的内在美,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课外培养。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如学术讨论会、读书报告会、朗诵、演讲、写作、书法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可以有意识地从事业和未来的工作需要出发培养和锻炼自己。另外,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锻炼,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并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专业能力。

2.培养与提升可迁移技能

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都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只有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才可以确定自己可迁移技能提高的方向与途径。

1)依托专业学习。大学生应在学习期间形成初步的通用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大学生应在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如组织管理好班、团集体,策划并组织实施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等。大学生除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外,还可以通过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各类型竞赛,突出自身优势,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就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2)参与实践活动。大学生应经常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现实感知力,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践中,大学生既强调智力因素的开发,又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如通过团队活动、情景练习等形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强承担实际工作压力的能力。大学生只有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才能不断认识自我,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3)自我总结与提高。“吾日三省”是通过不断反思、总结自我,从而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人只有不断总结自己能力提高的经验,回顾自己能力一步步提升的历史,认清自我努力的动机,才能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自己的能力。

3.培养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1)主动创造条件,积极磨炼。意志是意识的能动反映,它表现为人的意识对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外在行为因素可以通过自我省察,不断塑化自己的意志品质。因此,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形式多样的、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计划,不断调整完善,并一步步加以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应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在一点一滴的成就中培养自信、自立、坚韧等品质。

2)向别人学习,虚心修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参加讲座、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用先进人物鲜活的事例感染自己。也可以将身边熟悉的人树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习他们化逆境为顺境的自信,学习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百折不挠的自立精神,从而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

3)积极参与实践,经受锤炼。在实践之前,明确其目的与意义,有针对性地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在实践过程中,应采取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及时消除消极情绪,认真分析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主动调整自己的实践计划,积极锤炼自己。这里的关键是要自己制订实践计划,包括选择分工、选定方法,并以自己的意志克服困难,完成所担负的任务。 G7EvHkPeH5pdASBy+3+iVE22FVSoFNHhsqds20z8+hF+eFzMuwWOx/G0m+ToZy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