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灾害,都会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身体损害,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因此,掌握灾害的逃生技能和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①保持镇静,不要贪恋财物,迅速撤离。
②用湿毛巾或手帕掩住口鼻,不可搭乘电梯,要顺着安全出口方向指示逃生。
③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注意呼吸要小而浅。
④身上的衣物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撕下,或就地翻滚将火压灭。
⑤当无法等待救援时,低楼层的人员可利用房间内的床单或窗帘卷成绳条状,或屋外排水管逃生。
⑥在室内待救时,一定要堵严门缝,在无烟的房间窗口通过晃动颜色鲜艳的衣物、大声呼救或敲物发声等方式告知你的位置,让消防人员能快速准确施救。
第一步:取出灭火器。
第二步:拔掉保险销。
第三步: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管。
第四步:处于上风向对准火苗根部喷射。
课后自己演练一下火灾撤离路线。
①不要惊慌失措,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②在家时,找到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且易形成坚固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③在学校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迅速离开教室;不能及时离开时,双手抱头趴在课桌下。
④在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时,避免拥堵人群,双手抱头迅速趴在桌柜、排椅下,注意避开玻璃、吊灯等悬挂物。
⑤在室外时,切记不要往室内跑,立刻找空旷的地方避震。
⑥当不幸被建筑物埋压时,要保持冷静,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课后自己演练一下地震逃生路线。
踩踏事故是指在聚众集会中,特别是在整个队伍产生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情况的人群依然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从而产生惊慌、加剧拥挤和新的跌倒的群体伤害性意外事件。遇到踩踏事故时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自救:
①想办法远离拥挤人群。
②如果已经陷入混乱的人群中,一定要稳住双脚,避免摔倒,远离周围店铺的玻璃窗,避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③如被人群拥挤裹挟,应和大多数人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越他人,更不可逆行。
④如果不幸摔倒,应立即将双臂交叉成环形来护住头和胸腔,避免造成严重伤害。
踩踏事故并非不可预防,提高安全避险意识,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尽量避开人流聚集高峰期出行等都是防止踩踏事故发生的好办法。
出血处理,是指流血时通过一定方式处理,快速让血停止向外流动。
● 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
● 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把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置于无菌敷料上,然后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
加压包扎止血法
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当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 止血带止血法:严重血流不止时,用布条、三角巾或橡皮带绑在止血点上。绑扎时需用毛巾做衬垫,绑扎松紧度以停止出血,手指、脚趾不乌紫、不麻木为宜;每隔30分钟松开1次,每次松开1~2分钟。
止血带止血法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或是连续性中断,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畸形、疼痛、肿胀、活动障碍。
骨折的处理办法:
①评估伤者。如有昏迷,应让其平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意识清醒,则进行止血、包扎及固定等处理。
②止血、包扎。用干净的毛巾或布块压迫伤口止血。如有大血管破裂应加压包扎,用止血带止血。若骨折端已戳出创口,并已污染,则保持原样,立即固定后送医院。
③固定骨折部位。不能随意搬动骨折部位,肿胀严重的,可以剪开衣物。固定时可就地取材,如木板、树枝、衣架等。固定时皮肤上需要用毛巾或棉垫进行垫衬。上肢可用绷带或布条固定于胸部,下肢则可与另一条健康腿捆绑在一起。
④转运。在止血包扎、妥善固定后,要尽早转送医院治疗。
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
● 不会游泳的同学溺水自救方法
①不要慌张,迅速把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
②调整好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大声呼救。
③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衣服可增大浮力。
④如果水面有坚固的漂浮物,要及时抓住它,耐心等待救援。
● 会游泳的同学溺水自救方法
①发生小腿抽筋时,仰浮在水面上,用手将抽筋腿的脚趾向脚背侧弯曲,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②发生手抽筋时,仰浮在水面上,可将手指上下弯曲,用脚慢慢游向岸边。
● 救助溺水者的方法
①发现溺水者,应立刻大声呼救并拨打120。
②就地取材,可以将绑绳索的救生圈或长竿类的东西丢向溺水者,俯身拖拉其上岸。也可利用树木、矿泉水瓶等来救人。
③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其口中、鼻中的异物等。
④有条件的可以给患者吸氧。
⑤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要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通过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快速除颤等,使其循环呼吸、大脑功能得以控制、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参见本书配套的数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