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分布

药物的分布(distribution)是指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过程。和吸收一样,大多数药物的分布过程属于被动转运,仅有少部分药物为主动转运。影响分布的因素如下。

(一)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的特点: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②结合型药物是药物的储存形式,暂时无药理活性(疗效及不良反应),因分子量大而不能跨膜,故不被代谢或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体内作用的时间较长;③因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故结合具有饱和性,当结合位点达到饱和时,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可快速升高,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大;④药物之间存在竞争现象,与相同蛋白结合的两个药物可发生竞争性置换,同时可导致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增加。例如,抗凝血药双香豆素与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同用,可致抗凝作用增强甚至出血。

(二)药物的组织亲和力

不同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是不一样的,各组织器官中所含药量以及血药浓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碘绝大多数被甲状腺储存,左氧氟沙星在肺中的浓度较高,红霉素在肝胆中浓度较高。组织的血药浓度越高,药物效应越强。

(三)体液的pH值

人体在生理状态下,细胞内液pH值为 7.0,细胞外液pH值为 7.4。改变体液的 pH值,可改变药物的分布。例如,弱酸性药物巴比妥类中毒时,口服碳酸氢钠可碱化血液及尿液,加速药物的排泄。

(四)器官的血流量

同样的组织器官,血流量因人而异;同一个人,不同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也是不同的。血流越丰富的地方,药物分布越快,肝、肾、脑、肺等器官血流丰富,药物分布较快,而皮肤、脂肪等组织药物分布较慢。当然,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并不完全决定药物的最终分布浓度,部分药物在体内还存在再分布现象。

(五)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是指血液与脑细胞、血液与脑脊液、脑脊液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此屏障为机体的自我保护结构,可减少或者避免大分子毒物进入脑组织,有利于维护中枢内环境的稳定性。血脑屏障可阻碍许多大分子、水溶性或者解离型药物通过,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一般见于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药物。婴幼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易受某些药物或毒物的影响。

(六)胎盘屏障

胎盘屏障是指存在于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该屏障由数层生物膜组成,几乎所有能通过生物膜的药物都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药物进入胎盘后即在胎儿体内循环,并很快在胎盘和胎儿之间达到平衡,此时胎儿血液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与母亲的血浆浓度相似。因此,妊娠期应谨慎用药,避免胎儿畸形以及重要脏器的损伤。 aZ7OuQATSRWBmx1vLr53WenE4ii9YJClMIKgw2VacftvfoMWdm30tBD0hGeqFzw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