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的给药途径均存在吸收过程。药物的吸收多以被动转运方式进行,吸收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决定了药物效应的强弱和快慢。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与吸收的部位关系很大,血液运行越丰富的部位,吸收越快;反之,吸收越慢。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及直肠>口服>黏膜>皮肤,其中,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和直肠的吸收较为完全,而口服给药吸收相对差一些,皮肤给药吸收最差,仅少数脂溶性高的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

(一)口服、舌下及直肠给药

口服给药经胃和小肠吸收。由于小肠的面积大,且血流丰富,因此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途径。少数弱酸性药物,在胃的酸性环境下解离更少,更容易被吸收。胃肠的药物经黏膜及毛细血管进入肝门静脉,最终进入血液循环。有些口服的药物,存在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现象,即药物经肠黏膜到达肝脏时,被部分灭活代谢,最终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药量减少,首过消除也称为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针对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通常采用其他途径给药,如舌下以及直肠给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直肠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等。部分口服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者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时,亦可采用直肠给药。

(二)注射给药

静脉滴注以及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立即分布到各组织器官发挥作用。皮下注射及肌内注射时,药物经毛细血管壁吸收入血,吸收速度与给药部位的血液运行情况以及药物的剂型有很大的关系,水溶液吸收迅速,油剂、混悬剂或植入片吸收慢,作用时间相对较长。肌肉组织内毛细血管比皮下组织要丰富,故药物肌内注射起效速度快于皮下注射,休克患者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升血压作用比皮下注射更快。

(三)吸入给药

由于肺泡面积大,肺血流量十分丰富,因此具有一定溶解度的药物可以轻松通过肺泡膜进入肺毛细血管,从而被吸收。吸入性给药除吸入性麻醉药物外,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也常用到吸入途径给药,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色甘酸钠、倍氯米松等,由于气道本身就是该类药物作用的靶器官,故吸入给药起效快,效果好。

(四)影响药物吸收的其他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 分子量越小、脂溶性越高、极性越小的药物越容易被吸收。不溶于水又不溶于脂类的药物无吸收作用。

2. 药物的剂型 同一种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吸收的速度以及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药物的剂型有:普通片剂、胶囊剂、缓释剂型(缓释片、缓释胶囊)、双释放肠溶剂型(双释放肠溶片、双释放肠溶胶囊)、控释剂型(控释片、控释胶囊)、溶液剂、糖浆剂、颗粒剂、注射剂、气雾剂、栓剂等。剂型不同,药物的崩解速度、时间不同;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也不相同。选择药物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状况、用药的便利性、药物的经济性等诸多情况。常见药物剂型的特点如下。

普通片剂:又称为压制片,是指药物加辅料直接压制而成的片剂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普通片剂一般在 15 分钟内完全崩解。

胶囊剂:通常所说的胶囊是指硬胶囊,药物以粉末或者颗粒状态填充于囊壳中。硬胶囊一般于30 分钟内完全崩解。胶囊可以隔离药物的气味并且避免药物直接对口腔以及食道的刺激。

肠溶片(肠溶胶囊):在胃液中不崩解,仅在肠道崩解释放和吸收的剂型。此类剂型一般于 1小时左右完全崩解,并且可以避免药物被胃酸分解以及减少患者胃部的不良反应。

分散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成细小的颗粒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的特点是崩解速度快,3~5 分钟完全崩解,故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于普通片剂和胶囊剂。

缓释片(缓释胶囊):通过一定的技术使药物缓慢非恒速释放的剂型。此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比较平稳,减少大幅度的波动。同时,该剂型可减少每天的服药次数,方便患者使用。服用时宜整片吞服。

双释放肠溶剂型(双释放肠溶片、双释放肠溶胶囊):通过一定的技术使药物快速释放,快速起效,同时能长时间释放的剂型。服用时宜整片吞服。

控释片(控释胶囊):通过一定的技术使药物缓慢恒速释放的剂型。其他特点同缓释片(缓释胶囊)。

舌下含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该剂型要求含于舌下,勿嚼,一般 3~5 分钟起效,含药后 30 分钟内禁止饮水、进食。

泡腾片:要求以 100~150 mL温水浸泡,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方可使用。泡腾片分口服和外用两种,口服泡腾片,禁止气泡未消失前直接服用。泡腾片一般于 3 分钟内完全崩解,吸收速度也较快。

栓剂: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专供于人体腔道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固体制剂。栓剂主要通过肛门和阴道给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栓用于退热,制霉菌素栓用于白色念珠菌性的阴道炎等。 BfxUja0uW5jqAlEObPLQ2N+Wfzfi1AK1xFsVtgDvsUfAA2K7obBfey83A57pz3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