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包装的艺术

包装,从字面直观地看,这一名词是由“包”和“装”两个动词组成的。“包装”,就是在某物品表面进行“包”这一行为,或将物品“装”在一种容器里面。概括地说,即包而装之。显然,这是包装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具备了这样的功能特点,才能称其为包装。包装的艺术是将包装从对功能的机械满足中脱离出来,但它并不只是进行表面的美化,它更应是一项设计,如何更好地实现包装功能。在中国传统包装艺术中,它的艺术性因素是要多于设计性因素的,这是由生产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这也是传统包装发展初始状态的一个表现。

中国传统包装在艺术上的成就大于在设计上的成就,对于这一现象应该将它放在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首先,相对于针对功能进行的抽象设计来说,进行表面的装饰、造型的设计要容易得多,这是装饰兴盛的基础。而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原始物品的遗留中,常常可以见到原始人对美的朴素追求。在包装这一实用器具中,对于审美的诉求也不鲜见。取自自然的柔韧枝条被修整、浸泡后去皮,露出光洁的干条,而用其所编织的筐、篮也要进行挑选,织结出花纹。诚然,编结的原理本身就会使所编出的图样表现出几何纹样的特点,但是从众多花样的设计可以看出这并非是纯粹的机理必然。这些包装行为对功能的某种降低、对原料的过费以及编结工艺的复杂程度,都表明这些编结已经不是纯粹的编结技术,而是艺术化了的包装行为。其次,表面的装饰、图案的设计有很多可以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这为装饰的繁荣提供了可能。考察原始艺术可以看到,原始的纹样都是有着它们真实具象的原型的,如鱼、牛、虎、熊、象、鹿、蛇等,但后来出现了虚幻的动物形象,如组合后形成的饕餮、龙,再后来则呈现图案化的倾向,蛇纹向蟠虺发展,蟠虺的规律性分布进一步将形象向抽象转化,细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线条化处理后的形象。在这之后,东周所开始的宽松社会将轻松题材的形象、图案引入装饰领域中,于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形象创造过程。应该说,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里,具象和抽象这两者的转化、演变组成了每一段发展历程,尔后留下一部分成熟范式,成为后世利用、参考的对象,然后在新的时期里又会引入新的形象,如此更迭,永远都有创新的空间。在造型上也是如此。瓶这一造型很早就出现了,但同样是瓶,因造型、装饰、应用的不同,便发展出玉壶春瓶、梅瓶、扁腹瓶、直颈瓶、瓜棱瓶、多管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龙虎瓶、净瓶等多种类别。再者,包装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包装要求也是包装在设计上不能获得大发展的重要原因。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保存食物。熏制、腌制都是较早出现的保质处理方式,但这只能短时间保质,便利性也很低。以罐头加热杀菌后进行食品密封保质包装的成熟技术不过始于 19 世纪。其实早在公元 6 世纪时的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述了食品罐藏的方法,书里写道:“一层鱼、一层饭,手按令紧实,荷叶闭口。泥封勿令漏气。” 这基本就是罐头的包装原理,但到发展出成熟的罐装技术还是经历了 1300年的历史。中国引以为豪的陶瓷酒具具有不透水汽、耐酸碱的保质特点,但是,注酒的器口却难以封闭。中国缺少软木,于是采用加陶瓷盖后再密封,并且尽量把口做小的办法,如梅瓶。冷藏法也出现得很早,但长期以来不过是将冬天的冰雪窖藏,极少数是从雪山上直接运送,直到冰箱出现后才算结束长达数千年的冰窖历史。所以,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需求之超前于设计动辄可能达上千年,设计实现的过程却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长期以来,传统包装在功能设计上的发展也只是在因陋就简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设计,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视觉形式的塑造上。

同样是视觉美化,目的也是不同的,或者是纯粹的装饰,或者只是点缀,又或者可能是具有促进销售意义的设计。但是也要注意,促销不只是美化,装饰不是最终目的。装饰是对美的强调,包装是对功能的强调,促销功能是一种视觉传达的需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只是整体的考量,如何实现促销这一目的才是包装作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出发点。在传统图案中,常见的教化、宣扬道德伦理确有它的社会需求基础,但是严格来说,许多此类图案是与产品无关的,所以也是一种纯粹的装饰,在酒罐上绘以饮酒人这种浅层次的促进销售功能的设计还是很少。当然,包装的促销功能决定了首先必须强调它的美化作用,不能让人一见生厌,因此包装中装饰的意义也是不可抹杀的,只不过它意义的层次不足。

图案因素是细节性因素,往往需要品味端详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玄机,而色彩因素要发生作用则是瞬间的。一件包装的色彩能给人以什么样的感受,并不需要过多的体味,只需要一瞥即可。据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在百分之一秒内,人的大脑就能完成美丑的判断。因此,色彩对包装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一件成熟的包装在色彩应用、搭配上也必须是成功的。在色彩的应用上,中国传统包装艺术做得很成功,这一方面是艺术家、工匠们的成功探索;另一方面,中国儒家文化从礼的角度出发,以伦理的解释进行色彩规定,从表面上来看,或许他们的解释比较牵强。但是应该认识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儒家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是当时智力的最高层次,他们的选择基本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而且一般来说,文化素养提高后其艺术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文化积淀在儒家知识分子身上的表现是经历历史考察后的选择,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儒家的选择就是历史的选择。对于色彩基调,中国传统是尽量避免纯色的,而是尽可能用灰色调。草原民族始昧于旷野,色彩单调,对纯色和繁缛有着特殊的爱好,所以在草原民族所创建的朝代中,宫廷的喜好偏向于纯色、重色。当然,为宣扬皇权、威势,体现皇恩浩荡、恩威并举,皇家多采用这种色彩选择,只是草原民族要更明显一些。与草原民族对重色彩的态度一样,为平衡生活环境中的单调色彩,民间艺术的色彩也追求纯色、重色、色彩绚烂。与上面的几个方面相对,中国文人这一特殊阶层游离于民间和官方之间,不属于任何一方,但又可能随时成为任何一个划分的一部分。文人自宋以来,倡导的是清淡、疏远、平静的审美标准,所以他们自成一个色彩倾向,与纯重色相对、互相制衡。

常见的人物类图案有婴戏、仕女、罗汉、老人、八仙、五老观画、太白醉酒、八仙庆寿、天女散花、庭院人物、望江兴叹、刀马人物、羲之爱鹅、天仙送子、麒麟送子、十八学士、周处斩蛟、十八罗汉、饮中八仙、八仙庆寿、《西厢记》故事、《三国》故事、《水浒》故事、竹林七贤等;动物类图案有龙、云龙、鱼龙、夔龙、海水龙、二龙戏珠、龙凤呈祥、云凤、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狮、虎、豹、云鹤、团鹤、松鼠、松鹿、海兽、独角兽、麒麟、獬豸、天马、天禄、辟邪、蟠螭、玉兔等;山水图景类有竹雀、雉鸡牡丹、山石竹雀、勾云雉鸡、凤凰梧桐、洞石花鸟、寒江独钓、山水庭园、耕织、御沟拾叶、秋叶怪石、一琴一鹤等;文字类有寿字、梵文、《赤壁赋》、《兰亭序》、《滕王阁序》《圣主得贤臣颂》等;构成开光、云肩的植物题材纹饰有玉兰、秋叶、蕉叶、梅花、枣花、芭蕉、牡丹、莲花、莲瓣、缠枝花卉、折枝花卉、缠枝莲花、荷塘莲花、博古花卉、假山花卉、山石牡丹、四季花、冰梅、四君子、月影梅、岁寒三友等。开光方式主要有方形、圆形、菱形、桃形、斜方形、梅花形、海棠形、苹果形、卷书、扇面,开光内绘主题题材,外绘辅助纹饰,内外映衬,互相呼应。

对于色彩一般区分为两种,即主观意识下的情感色彩和潜意识下的客观情感色彩。主观意识下的情感色彩是由人的主观意识而产生的对色彩的情感,不同的年龄、民族、教育、环境、信仰、成长经历都将决定他们对色彩的好恶评价。这种情感是先给性的,它深入个人的意识中,是一种社会性的色彩认定。如白色在中国是丧葬用色,而红色、黄色、紫色这些颜色则是贵色,尤其是黄色,在许多朝代都是民间禁用色彩,一旦用了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清朝赏赐一件黄马褂是无上的恩典,但如未被允许而擅自穿了则是大逆不道,不单是明黄,浅黄、玄黄这些色彩也都一样。潜意识下的客观情感色彩是人对视觉色彩的普遍认识,即看到某种色彩的人,无论是谁都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其主要包括:色彩的冷暖,主要由色相决定的心理感受;色彩的轻重,主要由明度决定的心理感受;色彩的软硬,主要由纯度决定的心理感受;色彩的强弱,由色相与明度决定的心理感受;色彩的明快与忧郁,由明度和纯度决定的心理感受;色彩的兴奋与沉静,由色相、明度、纯度决定的心理感受。

为传达商品特有的属性和价值,还应考虑依靠产品本身的固有色,使消费者通过颜色直接识别包装内的产品属性。运用既能传达商品性质又能引起好感的色调,从而引发抽象概念的联想,使包装表达出商品的内涵。包装材料与被包装物相谐,以包装去增益包装物,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包装材料增益包装物,这又分为以材料的珍贵程度来显示和以材质本身所拥有的某种特质引人联想两种情况;二是以精巧的工艺增益包装物,这也大致有轻灵、活泼的明快风格和富丽堂皇、浑厚的皇家气息两种基本表现方式。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玉材质之美同比其内心的澄洁;“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之美显然要用夜光杯相映才能更显美酒的诱人色泽,赋予战士以别样的陶醉。 EsSwv1j1INg9oG2QWlecDfE84gHyQT5U14LvY/BJ0FugHcxIIu6/8KnWzunI0f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