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叮砰巷音乐的特征

叮砰巷音乐出现在19世纪末,叮砰巷歌曲是白人阶层最早的流行音乐。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流行歌曲乐谱都被集中摆上了叮砰巷各大出版公司的货架。这些歌曲的内容主要以思念亲人、恋人、家乡等题材为主,所以深受美国白人的喜爱,更勾起那些欧洲移民对故乡的思念,他们通过音乐和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叮砰巷音乐一般由白人专业作曲家创作。其从内容来看以爱情为主,充满浪漫情调,或略带怀旧、伤感,或比较欢快、风趣,国内外发生的事情很少在叮砰巷歌曲中得到反映。它主要表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好像美国人都在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从表现形式来看,歌唱性的旋律、不复杂的节奏、自然音体系的和声(偶尔也出现变化和弦和乐句之间的转调),具有旋律性强、节奏轻松而舒缓等特征。

叮砰巷音乐通常由职业歌手按谱演唱,歌手的演唱比较讲究声乐技巧,注重咬字和共鸣。有乐队或小合唱队伴奏,经常采用弦乐组作为伴奏的背景音色。它的这种表演形式也对好莱坞电影音乐、百老汇音乐剧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摇摆乐产生了一定影响。

叮砰巷音乐大都采用“节歌—叠歌”(Verse-Chorus),即“主歌+副歌”形式的“AABA”结构。这种结构对后来的流行歌曲影响很大,AABA结构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部分白人流行歌曲的模板。它的影响不仅涉及欧美歌曲,也影响了中国早期的“上海时代”歌曲,比如我国早期的流行歌曲《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等都采用了AABA结构。

叮砰巷不仅是流行音乐的出版中心,叮砰巷音乐也成为流行音乐史上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风格的代表。20世纪上半叶的流行音乐实际上就是叮砰巷音乐的“化身”。

20世纪20年代,唱片业、广播业、自动点唱机的出现,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叮砰巷音乐也得到了更有力的传播。在那个年代,酒吧、饭店、咖啡馆都随处可以听到叮砰巷音乐,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叮砰巷音乐在美国白人阶层中的影响力极大。随着百老汇音乐剧、好莱坞电影音乐的进一步传播,叮砰巷音乐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达到了顶峰,并逐渐形成了流行音乐这一重要风格流派。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叮砰巷音乐的主流听众都已进入中老年,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日益减退;而此时,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摇滚乐更加喜爱。叮砰巷音乐也就开始慢慢走向没落。但是这种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推动了摇滚乐的诞生。

叮砰巷音乐中,白人作曲家特别是犹太作曲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流行音乐领域,曾经有几位作曲家的作品被证明具有永久的重大价值,他们的作品标志着美国流行音乐发展到了顶峰。这些著名的叮砰巷音乐作曲家有欧文·伯林,其代表作品是《白色圣诞》;科尔·波特,其代表作品是《白天与黑夜》;杰若米·科恩,其代表作品是音乐剧《老人河》;理查德·罗杰斯,其代表作品有音乐剧《音乐之声》《蓝月亮》等。理查德·罗杰斯的作品如《雪绒花》《哆来咪》等为中国听众熟知。

乔治·格什温(图4-5),美国著名作曲家,曾在叮砰巷为一家出版商推销歌曲,从此开始自己的音乐生涯。1919年凭借一首《斯万尼》蜚声全国,1924年3月发表交响曲《蓝色狂想曲》,获得巨大成功,这使他成为世界级作曲家,弗里茨·克莱斯勒、米斯卡·艾尔曼、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等当代音乐家也参加了首演。1925年,纽约爱乐乐团开始委托他作曲。1928年,乔治·格什温推出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奠定了他在美国乐坛的作曲家地位,1935年完成了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黑人歌剧《波吉与贝丝》(图4-4),其代表作品还有《夏日时光》等。

乔治·格什温善于把精深复杂和原始质朴的风格熔于一炉,他的贡献是把克劳德·德彪西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爵士乐风格结合起来,使美国的爵士乐和欧洲古典音乐得到良好结合。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只留下为数不多的管弦乐作品,但他却创立了美国所独有的音乐风格,成为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他也无疑是叮砰巷音乐作曲家的领军人物与集大成者。

图4-4《波吉与贝丝》的封面

图4-5 乔治·格什温 tpmfRM5/+SX/raJ9P/2GpUpJdCvWfC8dq8kKHx/Z4yvoZHKRXDjnj6iQu3PgKy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