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谈画艺

【艺事】夫艺事之极,故与道通。衡鉴之微,唯以神遇。盖抉造化之玄奥,觇运会之升降,非学有所承,智周无外,何足以雕锼万象,扬榷千古也哉!

【感情与人格】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为人格之表现,作者平日须培养良好的风骨和情操,如徒研技巧,即落下乘。

【艺术家的刚需】一个艺术家最需要的,就是自由。

【画家与上帝】画家在作画的时候,他自然就是上帝。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

【新天地】总之,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外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全在自己意念的创构。

【画家有创造万物的特权本领】画家自身认为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权本领。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这里缺少一个山峰,便加上一个山峰,那里该删去一堆乱石,就删去一堆乱石,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这就是科学家所谓的改造自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笔补造化天无功”。

【艺术家与上帝】有人对我说,你们艺术家简直跟皇帝一样神气。我回答说:做皇帝才不过瘾哪,皇帝还要受人管。我们艺术家最起码要做上帝,因为艺术家可以创造天地嘛。

【作画无中西之分】在我的观点来说,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初学时是如此,到最后达到最高境界时也是如此。当然,它们也有不同之处,但那是地域的、风俗的、习惯的、工具的不同,因此表现在画面上才起了分别。

【中西绘画画法不同】进一步来说,中西绘画,在画法上自亦有所不同。譬如用色的观点,西画是色与光不可分开来用的,色来衬光,光来显色。西画为求表现物体的深度与立体,更用阴影来衬托。可中国画是将光与色分开来用的,需要用光时,就用光,不需用时,便撇了不用。至于阴阳向背,全靠线条起伏的转折来表现,而水墨与写意,又为我国独特的画法。

【精神寄托】中国画讲究寄托精神所在。譬如说中国历代画家爱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有人认为属于一种僵化的心态,其实不然,这就正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画家如果画梅、画菊赠人,一方面自比梅、菊之傲霜的风骨和孤标的气节,另一方面也是将对方拟于同等的境界。这是期许自己,也是敬重对方。中国画这种讲“寄托”的精神,实在是可贵的传统,也是有别于西画的最大特色。

中国画最不同于西画的,是国画不画阴影。中国古代的艺术家,认为阴影有妨画面的美,所以中国画传统下来,除以线条的转折来表现阴阳向背外,又以色彩来衬托。这也好像近代新的摄影艺术上的高白调,没有阴影,但也自然有美与立体的感觉。

【毕加索对我说】中西绘画,理论上是相通的。毕加索曾亲口告诉我,他自己就受中国画的影响而有所改变。近代我国画家也在吸收西画的优点。所以我说中画与西画,应无多大的距离与分别。

20世纪80年代

晚年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

琴韵松风

1947年

纸本设色

113厘米×66厘米

画弹琴难在画出琴声,此图借大片因风势垂挂而下的松枝表现松涛声而暗拟琴音,又以大面积石绿衬出浓郁而富于变化的黑色松针、飘逸的白色衣服等纯净色块,来营造高旷疏朗、洁净孤清的艺术氛围,表达出对于琴手精神境界的推崇与尊重。

用富于表现力的简洁线条,以准确而快速的运笔勾勒出坚实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张大千潇洒的人生态度。

【天才】一个人若能将西画的长处融化到中国画里面来,要看起来完全是中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观,这需要有绝顶聪明的天才,再下非常勤苦的工夫,才能有此成就。否则,稍一不慎,就会变成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等于走火入魔了。

【艺术是人类共通的】我一向承认,我对西洋艺术不甚了了。但我总认为:艺术是人类共通的,尽管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艺术家所讲求的,不外是意境、功力与技巧。

【中国画也有透视】中国画常常被不了解它的人批评,说中国画没有透视。其实中国画何尝没有透视?我们中国画的透视,是从四方上下各面看取的,现代抽象画的透视不过得其一斑。

【中国画的透视与焦点】古人有几句话,可说就是我们中国画十足的透视抽象的理论,即所谓“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远山何以无皴呢?因为人的目力不能达到,就等于摄影过远,空气间有一层雾,自然看不见山的脉络,当然就用不着皴了。“远水无波”,也是同样的道理,江河远远望去,哪里还看得见波纹呢?距离远了看人,当然连五官都分辨不清楚了,自然就是“远人无目”。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谓透视,就是自然,不是死板板的。要知道,这些理论说法,是远在没有发明摄影之前。但是中国画理论早就有了这些极合摄影原理的说法,怎么能说我们中国画没有透视呢?

我再说得实际点。譬如我们画远的景物,色调一定是浅的,同时也是轻轻淡淡、模模糊糊的,这就是用来表现远的。如果画近景,楼台亭阁,就一定画得清清楚楚、色调深浓,一看就如到了眼前一样。这也极合摄影原理。

石涛还有一种独特的技能,他有时反过来将近景画得模糊而虚,将远景画得清楚而实。乍看起来似乎不合上面所讲的道理,但这其实等于我们把摄影机的焦点对在远处。更像是我们用眼睛注视远方,近处就自然显得不清楚了一样。这是现代科学的物理透视。石涛当年就能将此用在画上,而又能表现出来,真是了不起。

所以中国画的抽象,既合物理,又包含着美的因素。

【何谓掀屋角】宋人沈存中,曾批评李成所画的楼阁都是“掀屋角”。何谓掀屋角?沈说从上向下的角度看起来,看到屋顶,就不会看到屋檐角,而李成的画是既具屋脊又见斗拱,颇不合理。粗粗看来,这个道理好像是对的,但仔细一想就知不对了。因为画既是以美为主点,李成用鸟瞰的方法,俯看到屋脊,又以飞动的角度,仰看到屋檐斗拱,就一刹那的印象,将脑中所留屋脊与屋檐的美感合而为一,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了。况且,我们中国的建筑,屋脊的美,斗拱的美,都是绝艺,若要同时表现出它们,不兼用俯、仰的透视是不能传其全貌的。

【中西画无鸿沟之分】绘画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中西画应无鸿沟之分,只因各个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和画具的不同,各具特色。在不失自己本色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世界才永远有丰富多彩的绘画。

【艺术的最终境界】艺术到了最后的境界,都是通的,唯一不同是所用的工具和风俗习惯,其他原理都是通的。

【临摹古人】西洋人往往批评中国画不是创作,而是依随古代传统模仿而成。这是错误的看法。其实中国画最重创作,之所以临摹古人,只是研究其画技及笔法而已,并非仿造。其原理与读书一样,我们如果希望打稳自己的学问基础,势必要读前人所著的书籍,然后由书本中获得知识,这不能说就是模仿作者。

西番二姝图

1945年

纸本设色

102.5厘米×61厘米

此幅为张氏追忆当年在青海所见而作,设色明艳,对比强烈,极富概括能力的简劲线条与浓重的赋色构成内在张力,使稳定的构图充满运动感。

人物造型安祥端庄,优美的手势如点睛之笔,静中寓动,点活全局。

开脸简洁美丽,以唐人宗教壁画开脸方式描绘藏族妇女,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样样精到】中国画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线条美,也要注意到色彩的调和,更要顾到画面的结构。如果希望成为一个中国画画家,诗、书、画务必样样精到才行。

【再谈相同】中西艺术达到最高境地时,都是相同的。

【毕加索的可贵之处】我一向说我不懂西画,但我认为画无论中西,都是由点、线构成的。不要说毕加索乱画,我们学画的,由他几笔线条,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尽管有人批评毕加索的标新立异,但艺术贵创造,他要有了深厚的造诣与功力之后,才能创新。

【中国画的抽象】中国画3000年前就是抽象的,不过我们通常是精神的抽象。

【西方抽象派受中国画影响】近代西洋各画家所倡导的抽象派,其实就是受中国画的影响。

【抽象画】抽象画,是由繁入简的一种过程。对一个画家而言,具象的路子走完了,就难免会走入抽象。

【我的泼墨方法】我的泼墨方法,是脱胎于中国的古法,只不过加以变化罢了。

【抽象是从具象而来】我认为,抽象的始祖出于我们中国的老子。但我还认为,抽象是从具象而来,没有纯熟优美的具象基础就去搞什么抽象,不过是欺人之谈。

【以造化为师】画家当以造化为师。

【画之大者】我常说,会作文章的人一生必要作几篇大文章,如记国家、人物的兴废,或学术上的创见特解,这才可以站得住。画家也必要有几幅伟大的画,才能够在画坛立足。

所谓大者,一方面是从面积上讲,一方面却是从题材上讲,必定要能在寻丈绢素之上画出繁复的画,这才见本领,才见魄力。如果没有大的气概、大的心胸,哪里可以画出伟大场面的作品?

【画的目的是真美】画的另一目的,固然要求美,我看到真美的就画下来,不美的就抛弃了它。

【真美境界】谈到真美,当然不单指物的形态,还指悟到物的神韵。王摩诘有两句话说得好:“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再进一步引申来说,就是:“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

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就是说要意在笔先,心灵一触,就能跟着笔墨表露在纸上。所以说“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

【表现美】画以表现美为主。中国画既有抽象、透视,也合物理,但为了表现美,往往就得利用不同的角度,画家也可以从各种角度,甚至是从流动的角度来产生灵感,撷取美的构图。

散花图

1937年

纸本设色

176厘米×93厘米

这是张大千未去敦煌之前的人物画代表作,画法多有明人意味,但也流露出张氏天性中喜欢华丽、优美的个人气质所带来的艺术倾向。 iZnnBjf9I/w9nuliSQmB0TexUqiVtKXoUGt9MqiM3a0JWC3w6It8x1a2IJDFkH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