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子

天地循环,亘古不变。星移斗转,山河变迁。
礼仪纲常,出自先贤。公正为本,律法方圆。
若得圣贤,恩威并施。爱民如子,天之股肱。
冤假错案,昭雪沉冤。诡计阴谋,难逃法眼。

明朝永乐年间,国泰民安,年丰时稔,无旱无涝,百姓安居乐业。蒙皇上圣恩,有此盛世荣景。值此国泰民安之年,鲜有作奸犯科之事。我醉心于研究犯罪疑案,但苦于无充足案例供我参考,遂翻阅过往卷宗,研习贤明官员断案之法。

素日里清闲,我便可潜心研究犯罪案件。我时常翻阅过往案件及珍藏典籍,查阅经典案例,常常沉醉其中,不觉苦累。每逢有亲朋好友齐聚茶室,讨论几百年来名声赫赫的官员断奇案之事,我常侧耳倾听,如此以往,竟成习惯。

一日傍晚,我漫步于西亭中,欲观赏满园荷花。我信步走过雕花大理石拱桥,行至位于莲花池中央的饭庄露台上,择一空桌便坐。我边饮茶嗑瓜子,边欣赏荷塘美景,一如往常地观察着鱼龙混杂的人群,凭借来往行人之外貌,推测其性情及家境,以此为乐。

只见两位相貌出众的女子经过,手挽着手。二人相貌极其相似,无疑是同胞姐妹。但二人显然性格迥异。妹妹生性活泼开朗,十分健谈。而姐姐含蓄内敛,少言寡语。她表情沉痛悲伤,一眼便知她定是历经挫折苦难。

二人渐行渐远,消失在人群之中,又见一老妪随二人身后,手拄拐杖,走路微跛,似乎一心想追赶上前面两位女子。此人似是家奴仆妇。她经过时斜瞥一眼,竟目露凶光,我见状忙移开视线,望向一对面容姣好的年轻情侣。

年轻男子头戴秀才帽,女子衣着端庄得体,一副主妇打扮。二人虽未并肩而行,却在眉目传情,显然是结伴而来。这一男一女行为鬼祟,气氛暧昧,我断定二人定有私情。二人从我面前经过时,女子欲拉住年轻男子的手,男子却慌忙躲避,皱着眉头摇了摇头。

我又向平台看去,瞧见一位体形微胖、衣冠齐楚的男子像我一样独坐一旁。他脸形偏圆,十分面善,依我所见是一位家境殷实的乡绅。他看起来十分健谈,所以我连忙移开视线,以免他会错意,走上前来与我攀谈。我更愿独自思考,不喜受人叨扰。除此之外,我从他的眼神中洞察出一丝冷漠与精明,像是在密谋什么邪恶勾当,与他和善的面庞大相径庭。

俄顷,见一位银须飘飘的老者走上露台台阶。他身着褐色长袍,宽大的袖袍缝有黑色丝绒,头戴高高的乌纱帽。尽管他衣着低调,外貌却不同寻常。他拄着弯把儿拐杖,站立片刻,正用那双浓眉下的大眼敏锐地扫视着拥挤的露台。

我心想,断不能让这样一位长者独站一旁,于是立即起身,邀请他与我共坐。他忙向我作揖,然后落座。我们客套一番,一同品茶。很快我们便交谈起来,谈话中,我得知他姓狄,曾是一位地方官员,其言谈举止中无不显露出其丰富学识、不俗品位。我们谈论诗词歌赋,不时瞥一眼湖边热闹的人群,竟不觉时光流逝。

我注意到此人说话带有山西乡音,于是谈话间隙中我询问他是否与山西太原狄氏家族同宗。几百年前,狄氏家族于唐朝年间出了一位名声赫赫的大官,名为狄仁杰。

一听这话,老者顿时双目放光,抚须之下带些愠怒。“哈!”老者大声说道,“我家确是狄氏宗亲。有这样一位祖先,我感到不胜荣耀,但恼人之事也接踵而至。我每每于餐馆用餐或茶肆品茶,常听有人大肆谈论我那名声赫赫的先祖的故事。他们说,唐朝狄仁杰功绩辉煌。此言不虚,只需翻阅唐朝编年史便可查证。但这些无知之人却也常歪曲事实,编造一些狄仁杰的早年逸事,这些却无从查证。彼时,我这位先祖正在当地方官,因为审破诸多奇案而名声远扬。而这些奇案的实情只有家族后代才了然于心。因此,每逢在茶肆听到这些胡言乱语时,我总会怒火中烧,愤然离席。”老者说罢摇了摇头,一时气急竟拿起拐杖连连顿地。

听闻老者确为狄大人宗亲,我心中大喜,连忙起身行礼,以示尊敬,继而说道:“老人家,晚生平日酷爱钻研前朝著名判官的断案实录,乐于分析古书中的记载,绝非妖言惑众、造谣生事之徒。以我所见,倘若我辈不以史为鉴,怎能知晓自己的缺点不足?这类史实不仅能够化民易俗,也可威慑恶人,实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有恶报’之最佳佐证。私以为,前朝中再无其他判官可与狄大人并论。故多年以来,我一直搜寻狄公断案实录。今日你我二人有缘相聚,您又对此十分了解,不知晚生是否有幸听您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案件,自是感激不尽。”

老人家闻言欣然应允,于是我便邀他一同用膳。暮色降临,宾客纷纷离开露台。伙计们点上蜡烛灯笼,店内烛火辉煌,好不热闹。见餐馆主厅里人声嘈杂,我便带老者前往一侧雅间,窗外湖景如画,落日余晖倾泻其上,湖面上红光粼粼。

我点了四道菜,又让伙计端来一壶温酒。我俩共享美食,酒过几巡后,老者手拂长须,说道:“我那先祖曾任兰坊县地方官。兰坊远在大唐西北边陲,十分偏僻,在此等艰险条件下,先祖破获三桩大案,老夫今日愿说与你听。”他随即将故事娓娓道来。

他讲述的故事算得上曲折离奇,但他却不时偏题,发表一些冗长的评论。他的声音也十分单调乏味,犹如一只蜜蜂嗡鸣耳畔。一会儿的工夫,我发觉自己神游九霄云外,于是连饮三杯来提神醒脑,不料几杯下肚,脑袋却愈发昏沉。老者依旧在我耳边滔滔不绝,我却好似听到周公沙沙的脚步声。

一觉醒来,我竟发现自己坐在冰冷的房间里,头枕双臂,伏在案桌之上,身旁空无一人。一位店内伙计阴沉着脸,无礼地说道,现已过了一更天,是否我错把饭馆当客栈,欲留下过夜?我头脑昏沉,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敬他。只是询问了老者的去向,并详细描述了他的长相。这伙计说,他自傍晚便在饭馆的另一端伺候客人,哪来的闲工夫上下打量每一位客人?随即拿出账单,只见上面记着六道菜八壶酒。我不知与老者的相遇是否只是南柯一梦,也不知那店小二是否趁我醉酒大敲了一笔竹杠,但此时我只能乖乖结账。

我心下不快,也只得悻悻离开,沿着空荡的街道朝家走去。我走进书房,仆人正蜷缩在角落里酣然而眠。我并未唤醒他,只是轻手轻脚地走向书架,取下《唐朝年鉴》《大唐地名录》和《狄公随笔》三本书。迅速浏览后,我发觉老者的叙述与史实吻合,但却未能在书中寻到任何关于西北边境处兰坊一地的记载。我不禁怀疑,是否自己听错了这一信息,于是决定明天前去拜访老者,问个明白。但我随即发现,自己只记得老者讲述的故事,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回想起他的任何信息,他姓狄名谁、所住何处,通通被我忘得一干二净。

我摇摇头,浸润毛笔,彻夜不眠,疾笔写下老者讲述的故事,直至鸡鸣破晓,方才停笔。翌日,我四处奔走,访遍亲友,却一无所获,无人听闻有这样一位告老回乡的狄姓官员,更无人知晓他的行踪。我暗自猜想,这位老人家可能就在某个僻静山村中,只是碰巧路过罢了。

我斗胆将这故事一五一十地转述出来,而我在莲花池旁的奇遇是大梦一场或确有其事,由君定夺。倘若这三个曲折离奇之案件能够博君一笑,即便被那店小二敲了竹杠,我也心甘情愿。因为无论当日是何情形,两个品位风雅的绅士绝不可能喝下八壶酒,那店小二定是个奸诈无赖之徒。 my1gvsLLY+5Z1wDCIhyY2vMmVpTS7sDCFEOO33m77WSJ8hL39aBJNf7xRakA12A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