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新征程的发展任务与本书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征程中的中国之治绘制了更清晰的蓝图,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基础上强调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而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报告进一步用十二篇内容提出了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任务,这些方面包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建设;文化自信自强与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民生福祉与人民生活品质;绿色发展;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

显然,如此之多的内容,本书不可能全部涵盖,否则就变成了对报告的全面解读。鉴于作者团队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学科,特别关注报告与公共管理学科最为相关的一些方面。当然,在很多人眼中,公共管理似乎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学科,只要是政府干的事都是公共管理。我们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出发,特别是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设置出发,选择我们认为特别相关的议题,并给予不同篇幅的讨论。

本书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章。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主要是围绕政治建设问题,更确切地说是政府治理问题展开,聚焦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衡量国家治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从学科性质来看,政府治理现代化相关问题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性问题、共性问题,是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两个二级学科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跟其他二级学科也都有关系。无论是在生态文明、卫生健康,还是在社会保障等方面,新征程中的改革都离不开体制机制问题,都离不开对相关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

在这一部分,第一章从总体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从制度学和制度主义的角度,把《决定》《建议》《纲要》及党的二十大报告等相关内容与公共管理中的研究问题联系起来,回答新征程中的制度建设应该怎么组织、怎么设计、怎么创新。第二和第三章从不同角度讨论新征程中的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其中在第二章中刘鹏教授把它总结为“一核四化”: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核心,推进行政组织一体化、行政流程简约化、行政方式效能化、行政关系分权化。在第三章中,李文钊教授则把它总结为“五个判断”:职责明确是政府治理的前提,行政体制是政府治理的主体,依法行政是政府治理的要求,共同行动是政府治理的方向,人民满意是政府治理的目标。第四章是关于国家治理的工具组织问题,张璋副教授认为治理工具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常用的治理工具,包括组织的、法律的、经济的等等。如果将这四章内容结合起来,新征程中的政府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系统、科学、有效的要求,实事求是推进制度创新,采用多样化的、适配的治理工具,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协同政府、效能政府和简约政府。

本书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五、六、七、八、九、十章。从广义来看,这一部分是围绕社会治理问题展开的。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改革向社会领域深化,更大范围向社会和公众赋权增能;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环境新问题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分别来看,第五至十章围绕基层治理,探讨了城市、社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挑战、价值和能力。

在第五章中,孙柏瑛教授提出了新征程中城市基层治理的四大价值基石,即人民性、公共性、开放性、公正性,并讨论了社会治理建设的制度设计与能力问题,聚焦党建引领、协商议事、技术治理三个维度。她强调,必须重塑社会治理的观念,突破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逻辑,在宏观结构性分析的基础上转向中层理论,观察社会治理主体的集体行动及其因果链条,自下而上地挖掘社会治理的内生机制。在第六章中,魏娜教授总结了新征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三大问题,即基层工作负担过重与有责无权形成治理的困局、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转型催生复杂多元的矛盾诉求、政府与社会的责任边界不清及民众参与动力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领导、制度、组织、平台、理念出发,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尊重社区自治权力,积极培育基层社会组织,构造新型自治共治平台,树立“和而不同”治理理念,最终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第七章中,杨宏山教授也总结了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即街道工作的“有限资源、全面责任”、公共部门的“条块分割、协同不力”、居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公共部门的整合之治、政社互动的协商之治、社区共同体建设的规则之治。在第八章中,何艳玲教授提出了市域社会治理的五大方法论,包括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协同共治、社区行动、重新联结居民,强调要用城市思维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第九章中,叶裕民教授探讨了新征程中城市治理的历史方位与研究范式。她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五位一体”的“五经五纬”的立体网络系统,“五经”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领域,“五纬”是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个行政层级,其中城市治理占据中心位置。面对新征程中的新形势,叶裕民教授认为传统的实践研究范式和理论研究范式各有局限,必须将它们整合起来,重新构建城市治理的分析框架,系统回答治理目标(Why)、治理主体(Who)、治理对象(What)和治理手段(How)问题。在第十章中,郐艳丽教授把视野转向乡村治理,在分析了乡村治理的时空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乡村治理失效的显性特征和四大原因,提出乡村治理面临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两个任务,因此必须系统性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并创新性建构乡村治理体系。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经济与民生治理,包括四章内容,前两章写经济,后两章写民生。在第十一章中,许光建教授讨论了新征程中国家经济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在夯实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基础方面,他分析了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在提高国家经济治理能力方面,他分析了国家发展规划与战略、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问题;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方面,他简要介绍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由于财政体制改革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具有关键地位,本书专门用第十二章单独进行讨论。在第十二章中,孙玉栋教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税体制变迁的三个阶段,从而更好理解新时代的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三个重要的改革内容,包括事权的划分与支出责任的匹配、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在民生治理方面,胡宏伟教授在第十三章中讨论了新征程中的社会保障治理现代化。他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的成就与不足,分析了新征程中社会保障面临的五大宏观挑战,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口形势加速转变、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数字时代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要确立新的治理理念,加快社会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提升。王虎峰教授在第十四章中讨论了新征程中的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问题。他回顾了中国特色民生体系的思想渊源与形成,介绍了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目标与地位,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后,党的重要决议和报告特别是二十大报告,对健康中国建设提出的系统要求。在此基础上,王虎峰教授提出健康系统治理是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策略目标,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是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是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更好地处理健康同医改的关系,统筹规划是健康中国建设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全周期服务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

本书的第四部分是生态、安全与全球治理,包括三章内容。在第十五章中,张占录教授讨论了新征程中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指出在双碳目标和生态补偿机制上面临制度化挑战,提出了未来的四大任务,包括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在第十六章中,王宏伟副教授聚焦应急管理问题,分析了新发展阶段对应急管理体制调整带来的新要求与新挑战,提出在新征程中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国际合作。在第十七章中,刘伟教授讨论了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问题。在阐述全球治理困境的基础上,她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并从共商、共建、共享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应该如何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升全球治理能力。 53soZB8E4ky+mSupD8fD3Z//qu8LxFw1es7lK+aeFWSxRIWh4FtocQDsplHAOZ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