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新征程的国家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环境

在新征程中,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与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时相比,当前我们的国家治理有了新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方面,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社会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为进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从未有过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纲要》提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国家治理在不同方面延续了一些重大的挑战和问题。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不能仅仅从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因素来看,而应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来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纲要》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强调“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的变化,而不是超越这个历史阶段的变化,要求我们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在很多现代化的指标上,包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标上,仍然存在差距。根据何传启的研究 ,从1960年到2018年,在88个可比现代化水平指标中,中国与高收入国家平均值之间的差距总体上看是缩小的,其中绝对差距缩小的指标约占61%,相对差距缩小的约占77%。不过,2015—2018年,在统计数据比较齐全的64个现代化水平指标中,中国只有12个达到中等发达水平。敬乂嘉和任媛媛选取了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20项治理指数,对2000—2020年中国的评分和排名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个时期,国际治理指数对中国治理的整体评价总体上处在中间水平,略有上升,并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在经济领域,我们仍然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比如在经济发展上,需求结构失衡,发展增速下降。产业结构存在矛盾,供给效率相对较低。在农业现代化上面临挑战,县域城镇化存在困境,《纲要》指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科技创新水平不高,重点行业“缺芯少核”,“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2020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榜单上排名第14位;研发经费投入在基础研究领域基本保持在5%左右,大幅低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目前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光刻机、刻蚀机、光栅刻画机、晶圆级封装设备、沉积设备、晶圆切割设备、离子注入设备以及3D打印设备、高端工业机器人、超高精度机床等基本依赖进口。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持续增大等问题也显著存在。

在社会领域,我们面临的一些长期性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在收入分配上,分配结构亟待优化,收入差距仍居世界高位。《纲要》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在公共服务上,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明显,供给数量和质量难以匹配社会需求;重点领域改革面临困境,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水平远低于城镇。在人口问题上,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问题突出,生育水平处于超低水平,人口危机成为渐行渐近的“灰犀牛”。在城镇化问题上,城镇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城市病”凸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支撑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民工市民化任务依然繁重。在社会分层方面,存在社会流动迟缓问题,存在固化风险。

在文化领域,主流价值观念仍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攻击仍然普遍,各种不良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干扰,而我国自身的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文化创新有待加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方治理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城市居民对文化环境感到满意的比例仅为54.1%。

在生态文明领域,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仍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纲要》指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尚待解决,粗放的农业生产过程仍然存在。水环境治理任务依然繁重,水利部数据表明,河流水质不能用于灌溉的约占46.5%,地表饮用水源地不合格的约占25%,全国尚有3亿多人面临饮用水安全问题。大气污染问题也将长期持续存在,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大气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方治理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感到满意的比例仅为43.86%。

2019年以来,国家治理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不但对我们直接提出了挑战,而且使延续下来的矛盾和问题更为严峻和复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纲要》沿袭了这个说法,但是加上了“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纲要》,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判断没有变,但是世界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进入“动荡变革期”,从经济全球化仍然“深入发展”到“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力量对比从“更趋平衡”到“深刻调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战硝烟未尽,全球贸易冲突日益升级,领土争端不断,地区安全危机重重,俄乌战争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纲要》增加了这样一个判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表现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报告特别指出,“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新冠疫情与动荡变化的国际环境交织在一起,影响广泛深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重大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而这个威胁在2020年伊始变为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但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纲要》明确指出“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指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和财政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和贫富分化态势,部分国家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加剧,给全球治理敲响了系统性风险的警钟。疫情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重大考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

总之,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发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有鉴于此,报告强调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五项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d5ExguWUeMkCCrQS1N8L3Wb+iTFjsrH1yBNj6KFdQmQEIDeuN6aD626tciZc1I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