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全面理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

全面理解新征程,就是要全面把握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这有两层意思:第一,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也不是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我们需要更宏观、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它的本质。第二,新征程是中国式现代化一个全新的阶段,与前面的阶段相比有延续性,但是也有区别。它建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两层意思缺一不可。理解第一层意思,就能更深刻地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更清晰地认识在新征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发展什么,就能从更系统、更全局的角度看待中国之治的建设蓝图。理解第二层意思,就能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鉴于行文与篇幅,我们在本节主要阐释第一层意思,而把第二层意思放在下一部分。

从总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历史形成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基本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鲜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第一,在目标愿景上,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追求资本扩张和增殖的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化,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是在对劳动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主导劳动的过程,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对抗的现代性模式,其本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扬弃,超越了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逻辑,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是坚持以劳动者为本、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纲要》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列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提出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第二,在指导思想上,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受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哲学指导或影响,比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西方现代化理论往往受到冷战意识形态、殖民主义“文明开化使命”论、“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20世纪以来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发展,深刻揭示了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准确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阶段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政治立场、根本观点和科学方法,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由先进思想指导的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在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包括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

第三,在领导力量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党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多党制轮流执政,缺乏具有无产阶级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西方的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没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执政地位、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组织体系、组织能力等方面都不能支撑长期地、科学地、成功地制定现代化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时,将“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实践和七十多年的执政兴国经验基础上,是党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党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首要的、本质的要求。

第四,在民主形式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概念统领下的一系列现代化制度创新,这与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选举民主和代议民主截然不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五,在发展路径上,中国式现代化是自主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化,是在借鉴西方经验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走自己的路,探索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现代化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来到中国的,但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不断破除“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它不是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超越了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不是对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超越了对外殖民掠夺、对内残酷剥削的欧美模式;也不是对拉美现代化的重版,超越了盲信欧美、依附欧美的弱政府模式,始终保持鲜明的独立国家意识,保证了经济、政治、国防安全等多方面的独立自主。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中国式现代化是创新的现代化。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在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持续深化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

第六,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主张和平共处、共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是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现代化。以资本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其“品性”是暴力的、反和平的,不仅表现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还表现为对落后国家(地区)的掠夺和殖民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冲突和斗争。中国式现代化的“品性”是和平与发展,始终坚持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而非依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对内一心一意谋发展,对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参与并推动经济全球化。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共建“一带一路”等,指向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现代化同步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七,在内容广度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同并进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体现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彰显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要同时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第八,在发展位势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现代化,是跨越式发展的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的成功范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后发国家在几十年时间对发达国家几百年现代化历程的赶超,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未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成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串联式”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中国采用了追赶-赶超的并联战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从20世纪80年代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的基本现代化,到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一过程发挥后发优势,在虚心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同时,通过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提出更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第九,在影响范围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以一己之力影响全球的现代化。中国14亿人口规模超过发达国家人口总和,借助人口规模的影响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超大规模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答卷。在中国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口规模如此之大、国内发展环境如此复杂的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现代化进程中困难重重,相较发达国家面临更多挑战,包括如何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如何在农村人口占八成以上的情况下推进城镇化,如何解决数亿人口贫困问题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人口规模巨大也表明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人民,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大大缩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交出了让人民满意、让世界惊叹的亮丽答卷。这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影响力,为推进全球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新进程。人口规模巨大也意味着国家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总起来看,新征程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借鉴了人类文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后起国家文明复兴的普遍经验,在文明的交融互鉴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4KLdTA39UnzBCAj0nX2+i8dR4wtCF4SgSPxR+7PhwXbrQBe/V+wN2E+/JNWX/0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