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细腰

何文,魏郡人。家里穷,没上过什么学。人挺聪明,认得字,喜欢看书,常常捡书来看。捡不到就找人借,往往空手而还——谁愿意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呀!他当然不会偷书,顶多在做工之余,站在冷摊书铺前,装作买书人,胡乱翻看半天。

何文到处打零工,挣不到多少钱,糊口而已。

他的父母年纪大,一向老实巴交,住在一间破屋里。这破屋东倒西歪,不成样子。正如安徒生在童话《丑小鸭》里写的那样:不知道该往东倒,还是该往西倒,因此,也就没有倒。一家人四日八餐,吃了上顿,愁着下顿。老头子不爱说话,每日坐在家门口的歪脖子柳树下眯着眼睛晒太阳,盼儿子多带些米面回来——米缸又快见底了。

何文没别的本事,干的都是力气活,认得字又能咋样?日子过得紧巴巴,唯一的消遣就是听人说书。找不到活干,他就去听人说书。

没钱交茶费,他就站在茶棚外面听。或者帮老板干点端茶倒水之类的闲杂活,不喝茶,也不必管饭,饱个耳福——这就够了!

说书人讲的都是传奇。传奇好啊,正如做了一个美梦,虽然醒来一场空,可梦里不是什么都有吗?有时候,他也为书里的人担忧。

茶馆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来来往往,很是热闹。

不说书时,能听到各种闲聊,也挺有趣。

有一天,有人说起一桩奇事。说是城南有个叫张奋的大老爷,家里非常有钱,可忽然遭逢变故,家道中落,只得卖房子度日。房子老旧,却很大,古色古香。有个叫程应的,贪便宜买下了。

程应一家人兴冲冲地搬到大房子里住下。没过多久,一家人全都病了。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一齐病的,而是接力赛似的,前一个病刚好,下一个又病倒了。

如此折腾,怎么受得了?程应思来想去,怀疑问题出在这房子上。

买房子花了一大笔钱,家里人接二连三地生病,又花了不少钱。程应眼看着撑不下去了,就打算把房子卖了,搬回原来的旧屋住。旧屋小一点儿,小一点儿也没啥,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多好。

可是,事情已经传出去了,谁敢买那老房子呀!——大老爷张奋由富变穷,说不定也跟这“凶宅”有关呢。

程应一家搬回旧屋去,那老房子就一直空着。

说来也怪,程应的家里人再也没接力赛似的生病。

程应放出话来,老房子不要了,谁要谁住去!不过有一条:房子先不要钱,但只准一个人进去住。一年半载后,如若没事,房价照付——可以打八折。以后再要出事,与他无干。

大半年过去了,无人响应。

老房子的院子里长了草,有一人多高。

何文听到这里,心里一动,也没作声。照样端茶倒水,抹桌子,听人闲聊。晚上回到家里,他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像烙煎饼。

“儿啊,你怎么还不睡?”

母亲在隔间问。

“是不是晚饭没吃,饿得慌?水缸里还有一点儿水,你要不要烧点水喝?”

父亲叹了一口气。

“不饿!”何文的声音有点儿大,“你们睡吧。”

第二天,何文没去上工。好几天找不到活干,多歇一天也坏不到哪里去。他径直找到程应的旧屋。对开小木门半掩着。

“有……有人吗?”

何文撞了一下木门上的铁搭扣。

木门朝里拉开,钻出一个肉头肉脑的矮胖子来:

“要买房子?”

“是。”

“不必急着交钱。”矮胖子把何文让进屋里,“放心,我说到做到,一文钱不要,但是——”程应从矮柜取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我叫程应,这是我的名字。你把名字签在这儿。”

何文是认得字的,看完文书,二话没说,拿起毛笔,签上大名,还摁了一个红色的手指印。

文书上写得明白:

不要钱,一个人住上一年(少则六个月)再付房价(可以打八折)。立此为据,不得反悔。钱财、房屋交割两清后,诸事概与原主无涉。

二人请了隔壁老王大爷做中人,签了字,画了押。文书一式两份,两人各持一份。

程应把大门钥匙交到何文手中。

“兄弟呀,祝你好运。”

“谢谢。”

何文拿着文书和钥匙,转身走了。

“那个……你……何文兄,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吗?”矮胖子程应站在门口正挥着胖手,“年纪不大,胆子倒不小……万一出不起房价……算……算了,算我倒霉。”

程应的话,何文没有全部听到,他走得飞快。

他要先回一趟家,跟父母亲讲一下,二老半年的米粮他想办法筹备,他要一个人出趟远门。万一回不来,就当没生过他这个不孝之子。

“你要到哪里去?”

父亲急问。

“您别管。”

何文犟着脖子。

“儿哇,可不能干歹事,咱是好人家……”

母亲擦眼泪。

“姆妈 想哪里去了!我是那干歹事的人吗?”何文把借钱买来的米面存进柜子里,“顶多半年,说不定……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何文住进了老房子。

都说何文胆大,何文自己也这么觉得。也没听说程应一家到底看到了什么“妖魔鬼怪”,只是他家里人一个劲儿地生病——生病跟这房子有关系吗?

不清楚。

虽说胆大,何文还是有备而来:他拿了一把刀,是上山砍柴用的;还有一根绳子,是捆柴用的。赶到城里时,天已快黑了。

他找到老房子,四处看了看,没发现什么疑点。

西边的墙壁有点儿掉灰,露出青黑色的方砖。砖很大,有的砖上还刻着字,果然是大户人家!

不远处有口井,井台子滑溜溜的,生了青苔。何文不敢往井里看,怕吓到自己。

他回到大门前,门上有两个大铜辅首,雕的是饕餮纹,鼓眼努睛的,张开的大嘴里,獠牙衔着一对铜环。门框上了大漆,颜色发黑。

“吱——呀——”

木门挺沉,门轴滞涩的“吱呀”声,把何文吓了一跳。

他定定神,抬脚走进去。门槛有点儿高,差点把他绊倒。

方砖铺地,砖缝里长出了冒冒失失的乱草。中间是天井,四边有廊柱。东北角的柱子脚被雨水腐蚀,乱糟糟的,像是被老鼠啃咬过。

房子是好房子,就是大。一个人住这里,还是有点儿怕。

何文想了想,先不管,也不点灯——他带着蜡烛呢,先看看。趁着昏暗,他到各处逛了逛,厨房也转了一圈,灶台上蒙了一层灰,灶门口堆着柴火。

没啥子异样呀!

他把带来的被卧扔到一间房的雕花木床上,懒得拆开。

何文站在堂屋里,一抬头,看到了横梁。

有了!

三下两下,他像猴子似的,带着刀和绳子,顺着廊柱往上爬,蹿到大梁正中,跨腿坐下。那儿高,视野好,角角落落,尽收眼底。

“这是在赌命呀!”

一个声音从何文的脑子里响起。何文苦笑一声,他知道那个声音是他自己的——只是没有说出口,是内心的声音。

“就算没事,半年之后,顶多一年,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钱交房费呢?”另一个何文的声音又在脑子里响起。

“先不管,住下来再说。”

何文自答,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吓到了。

“真想早一点儿把父母亲也接来住呀!这是做儿子应尽的责任,可惜,我太没用了……”何文在脑子里自己跟自己说话,以此来打发这寂静、无聊的时光。

时光放慢了脚步,从进门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时辰呢,可何文却觉得像过了很久很久似的。

终于熬到了三更。

忽然,堂屋里冒出了一个人!

这人身长一丈,戴着高高的帽子,身穿黄色的宽衣,走到大堂正中的太师椅上,一屁股坐下,一脸威严地大声喝问:

“细腰!”

“在,小的在……”

声音颤颤的。

何文瞪大眼睛,却没看到人。

“怎么有生人的气味?”

“有吗?……没有呀!”

那个看不见的名叫细腰的人说。他似乎扭着头,四处望了望。这是何文的幻觉——不知道细腰在哪里答应,只听得其声,却不见其人。

何文屏住气息,尽量不弄出声响。

这么一恍神,堂前太师椅上的黄衣人忽地不见了。

何文小心地擦去额头上的冷汗。

又进来一个人!

这人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青色长袍,走到堂前的太师椅上坐定,大声喊:

“细腰!”

“在,小的在……”

声音颤颤的,还是看不到人。

“我好像闻到了生人的气味!”

“有吗?没……没有呀!”

名叫细腰的人似乎欠着身子四处找了找。——何文轻轻一晃脑袋,把自己的幻觉甩掉。没看到细腰到底在哪里,只听到了他的声音,声音尖细,锐若女声。

“不知道那个青衣人说的‘生人’是不是指我?”何文暗忖,“可除了我,这屋里难道还有别人吗?当然没有。要说我是‘生人’,并不准确呀,因为我有文书,签字画押了的,房子已经属于我了,只是暂时还没付钱而已。我不算‘生人’,我是这个屋子的主人……”

何文这么一想,又笑了。

他定睛一看,那个青衣人不见了。

事不过三,应该还有……

何文刚这么一想,又进来一个白衣人!这人身长一丈,穿白色深衣,面目模糊,径直走到堂前太师椅上坐下,大声喝问:

“细腰!”

“在,小的在……”

那声音听起来急急忙忙的,好像有个人迈着小碎步,跌跌撞撞地走到堂前匆忙跪下答话——何文差点笑了,都是听说书听出来的毛病,想象力太丰富,哪有什么人呀?

只听那个白衣人板着白脸厉声质问:

“屋里真的没有生人吗?!”

“没,没……没有呀!”

“没有就好,那我走了。”

“小的恭送。”

一整个晚上,何文都没有合眼,盯着堂屋的角角落落。

居然很安静。

何文趴在横梁上,差点睡着了。

快到天亮时,依然无动静。他迅速从廊柱上溜下来,抬头挺胸,昂昂然,迈着方步,甩着假想中的长袖(他在不自觉中按照自己亲眼所见,以及在听说书时想象的样式,模仿昨晚那几个“神秘的人物”呢),走到太师椅前,转过身,正襟危坐,大声问:

“细腰!”

“在,小的在。”

声音即时响起,却看不到人。

何文克制住自己不四处扭头乱找,假装那人就在自己面前,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可还是心里发虚,那个名叫细腰的人,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呀?

“昨晚那穿黄衣的人是谁?”

何文对着空气发问。

“他……它……它是金子呀!在堂屋的西壁下。”

“那穿青衣的人又是谁?”

好像在审问什么人似的。

“他……它……它是钱呀!在房前井边五步处。”

“那穿白衣的……?”

何文的话没有说完,细腰已抢着答话了。

“是银子呀,在墙东北角廊柱下。”

“好了,这些我都知道了,你又是谁?”

“我?我……我是细腰呀!我嘛,本来是一根杵,因为身材苗条,大伙儿都管我叫细腰——让您笑话了,我在灶下。”

“这屋里不会有‘生人’吧?”

“当然没有!没有……”

“那好吧,你去歇息。”

“您也早点歇息,一晚上没睡,主人累得慌……”

这是细腰第一次叫“主人”,声音很甜。

“他如何知道我一晚上没睡?”

何文愣住了。

第二天早上,何文按照细腰的提示,在堂屋西壁下、房前井边五步处、墙东北角廊柱下,依次挖到了金、银各五百两,钱千万贯。

他又在灶门口柴火底下的泥地里挖出了一根杵。木头做的,腰果然很细。后来,何文把杵仔细洗干净,让姆妈缝了一个绸布袋子套起来,挂在堂屋正中的山水立轴边,挂了很久。

不出半年,何文把房钱付给了程应,全款,没打折。他把父母亲也接到了大房子里住。

何文还经常接济穷人。

虽然有钱了,他还是每天照常出去做工,回家侍奉父母,有时候去茶馆里听人说书——对了,他买了很多书。房子大,不怕书多。有时候一个人看书看得晚了,也会走到堂前太师椅上小坐一会儿,突然喊一声:

“细腰!”

原文

《太平广记》卷四百《何文》

张奋者,家巨富,后暴衰,遂 卖宅与黎阳程家。程入居,死病相继,转卖与邺 人何文。文日暮,乃持刀,上北堂中梁上坐。至二更竟 ,忽见一人,长丈余,高冠黄衣,升堂呼问:“细腰,舍中何以有生人气也?”答曰:“无之。”须臾,有一高冠青衣者,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问答并 如前。及将曙 ,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问曰:“黄衣者谁也?”曰:“金也,在堂西壁下。”“青衣者谁也?”“钱也,在堂前井边五步。”“白衣者谁也?”曰:“银也,在墙东北角柱下。”“汝谁也?”曰:“我杵 也,在灶下。”及 晓,文按次掘之,得金银各五百斤,钱千余万,仍取杵焚之,宅遂清安。(出《列异传》)

创作随想

古文简洁。

简洁有简洁的好处,就是通过大量的留白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你要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填充,使之丰满、完整。

《细腰》(原标题叫《何文》)这个故事打动我的地方是把“物”(即故事里的金、钱、银、杵)拟人化。这就有点儿像童话了。

而我正好是个写童话的人,所以我重新改写了这个故事。既是改写,那就要做到在不改变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丰富和充实它。我得写清楚人物的来龙去脉。

两相对照,明眼的读者就会发现故事开头有很长一段篇幅,我在为主人公何文作铺垫:家住哪里,家里有哪些人,他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爱好,等等。

我觉得这对整个故事的立意是有帮助的。

原文中的“何文”只是一个名字,或者说只是一个“人”,仿佛悬在空中,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孤零零的,很枯干。

交代了背景,何文的动机和性格就都有了。

何文之所以那么大胆地住进“闹鬼”的宅子是有充足理由的:他也是被逼得没办法,家里穷,工作不好找,收入又不高,想改善住房条件,跟父母一起过上好日子。

何文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不过分。

他的途径是冒险。原文是“转卖”(如果是转卖,说明何文有钱),我写的是半年之后再付房款。何文首付的是胆量,乃至整个生命。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劳而获”“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金钱至上”“做梦都想发财”等不良思想,我在给人物作背景交代和情节铺垫时,争取把这些不好的思想压缩到最小,甚至没有。这是我的价值观和金钱观:我不希望“不劳而获”,我讨厌“金钱至上”,我也不赞成所谓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我希望人们能通过劳动和智慧创造财富。

何文有工作,也很勤劳,只是家里穷;何文爱看书,不相信神神怪怪的迷信思想;何文在冒险之前先回了一趟家,为父母做好安排——他实在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何文把意外得到的钱财分给穷人;何文按原价交了房款;何文在套出细腰的话时很是机智。

我觉得以上这些都需要详细交代给读者。缺了这些,故事就很干瘪,没劲儿,没人情味,没生活气息。缺了这些,这个故事甚至不值得推荐给读者。

原文的结尾,那个很活泼可爱的细腰——杵,被烧掉了,被当作妖怪一类的东西。

我觉得大可不必。它并没有干什么坏事。开始的住户老是生病,并不是细腰作怪,所以我改动了这个情节,并用“细腰”作标题。

一个用了很久的木杵扭着细腰,说话细声细气,实在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你觉得呢? ZB1f+GvGt5me3AKq8nhbScEkC1PpxzGcR/Chpiw4HQJgUkDWsefvVMNl7rpfmx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