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严格来讲,宫颈算是子宫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宫颈的位置比较特殊,而且大家也都听到过很多关于宫颈的信息,所以咱们还是要单独聊聊。
之所以从这么简单的问题讲起,是因为有很多人,即使已经成年了,甚至已经有孩子了,但是当你问她们宫颈在哪里时,她们也不一定能答得上来,更不要说了解宫颈的结构和功能了。
所以,要想认识器官,就要先了解器官所在的位置。就像我们知道自己的鼻子在哪里一样,宫颈的位置我们也要拿捏得明明白白。
宫颈,听上去跟瓶颈有些类似,实际位置也类似。宫颈就是子宫的颈部,靠近其开口处。前文说子宫像倒置的梨,但其实子宫里是有子宫腔的。因此,也可以把子宫比喻成一个倒置的瓶子,瓶子的颈部和开口处就是宫颈(图17)。
宫颈上面连接子宫及子宫腔,下面连接阴道,而子宫腔和阴道之间连通的细窄的通道就叫子宫颈管(简称宫颈管)。
宫颈管内的细胞是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碱性黏液。在宫颈表面,也就是瓶口上的细胞,是鳞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宫颈表面,因其结实、耐磨。这两种细胞的交界地带被称为鳞-柱交接部。它有点儿像我们去海边的时候看到的海水和沙滩交接处的海岸线。在海边,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潮起潮落,海岸线会前进或后退。同理,宫颈上的“海岸线”也会移动。尤其是在青春期之后,卵巢开始发挥其作用,分泌出雌激素。在激素的刺激下,宫颈管里的柱状上皮开始向外移动,慢慢移动到宫颈的表面。因为柱状上皮看起来是红红的、疙疙瘩瘩的,对比于鳞状上皮的那种平整、光滑、淡粉色或灰粉色的外观,前者确实显得有点儿吓人……但其实这只是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柱状上皮向外移动罢了。
图17 宫颈
过去,很多人把这种变化当作“宫颈糜烂”,但是从2008年起,这个词已经从教科书上废除了,现在医学界直接把这种变化改名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如果你之前听说过“宫颈糜烂”,那么从这一刻起,就需要把它从你的脑海里删除,因为从此它只能存在于医学史中,而不应该再被认为是一种诊断,更不能被当成一种疾病,无须治疗。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你还是可能会听到家人、朋友或医生提及跟这个词相关的描述,比如轻度、中度、重度“宫颈糜烂”、Ⅰ~Ⅲ度“宫颈糜烂”、病理性“宫颈糜烂”等,这些基本上都还在沿用2008年以前的医学内容。有的人可能没有及时更新自己掌握的知识,有的人完全不理解这些,也有的人故意用这些名字来吓唬人,毕竟大家看到“糜烂”之后,脑海里总是会不自觉地出现很多相关画面,这些都有可能让我们觉得情况很糟糕。
所以,或许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可以认认真真地使用它正确的名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这样似乎听上去温和很多,而且也没有那么吓人,甚至可以将它理解为正常的生理变化。而我个人更倾向于叫它“宫颈柱状上皮移位”,这听上去进一步减少了恐怖感(只可惜,我说了不算)。
之所以在这里着墨颇多,主要是因为这确实是困扰很多年轻女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能学到最新的知识,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被那些谣言和错误蒙蔽。
说完这些,我们要回顾一个知识点,那就是外界跟阴道相通,通过宫颈管连通子宫腔,又通过宫角连通输卵管,再通过输卵管的伞端连通盆腔……你脑海里是不是一下子就勾勒出来这样一条通道了?但是,这不会直接导致外界的有害物污染子宫腔和盆腔吗?
说到这里,就要讲到宫颈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