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创业博主,我最常听到大家问的问题:能不能靠某个“信息差”项目赚到钱?
经常有这样一种观点:“你如果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信息,那么,赚钱就跟呼吸一样简单。”比如,70后那一代,只要稍微有点脑子和胆子,遍地都能捡到银子。有的人,把电视机、电冰箱从北京倒到云南,再把云南的普洱茶搞回北京,来回几趟轻松就能做成“万元户”。
当时创业起家的,的确都是“信息套利”的顶级高手。有的人靠信息差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食利者”,还有的人靠信息差变现赚到钱,甚至成了大佬。
“万通六君子”当年就是靠着一纸批文,在海南入局房地产,把拼凑的3万块生生翻了一千倍;“玻璃大王”曹德旺1984年去武夷山旅游了一趟,偶然听到做汽车玻璃简直是暴利的消息,又想到国内几乎没人入行,就抓住了这个“信息”,专注生产汽车玻璃,成就了现在的福耀玻璃。
真想感叹一句,在那个“有钱都买不到东西”的时代,信息比奢侈品还贵。
那么,现在呢?
信息差赚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这个时代,还能靠信息差吗?
我一直认为,现在你想靠“信息差赚钱”,比在股市里不亏钱的难度还要大。原因很简单,就是信息本身的流通速度更快了。
20世纪90年代的人,为什么只要手里拿一部“大哥大”,腰里别个传呼机,站在人群里会特神气?不是因为大哥大只有老板才能买得起,而是因为,有了大哥大,跟别人交换“赚钱商机”信息的流通效率就会变高。
但互联网出现后,商机实现了“平权”,很多“别人不知道、只有你知道”的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了。比如,你发现抖音算法的某个漏洞,准备发条“短视频”告诉那些处在信息洼地的其他小白,在你发视频的那一瞬间,“信息差”就消除了。
而且,现在很多人都没看到,靠信息差赚钱不是“无摩擦”“零成本”的,这个门槛只会越码越高。
有人反驳我,现在很多赚到钱的跨境电商,不就是赚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便宜的货源和产地吗?但是,大部分小白都忽略了这个赚钱的门槛和成本。你真的可以自己肉身在中国,就轻松地把中国的尿盆卖到美国当饭盒吗?
第一,你忽略了入场成本。
你可能知道中国尿盆的十大名产地,能算出哪里出厂价最便宜,但你要想把尿盆转运到美国,首先得有物流成本吧。
人家的物流可不是9.9元包邮。走个海运,一公斤就要几十元,而且海运根本就不收你的散件;走个空运,动辄一公斤100多元,你30元批发的大尿盆,加上缴税,成本就变200元,现实版的“豆腐盘成肉价钱”。
那我用亚马逊的自建物流可以吗?当然可以,不过你得压货,这又非千万级流水的玩家不可。
第二,你忽略了认知成本。
以前的信息差,卖的是谁都知道的小物件,但现在光了解商品信息,哪能够呢?
淘宝都没玩明白,你确定美国的亚马逊你就能马上搞明白吗?电商小白,听说过什么是“直通车”,什么是“钻展”吗?即便你玩过,问你个扎心的问题,你的客户是外国人,你的英语能流利到和人家对话吗?
要知道,在这个专业化的时代,靠信息差赚钱,意味着你必须快速钻到一个你完全陌生的领域,即便你听到了什么消息,到头来也会发现: 自己的新知和顿悟,不过是别人的基本功。
我在短视频里曾经聊过一个“用淘宝炒股”的故事。
有个很厉害的哥们儿,他会用淘宝的后台“捡金子”。他没事儿就爱用后台看各种行业的数据,看什么东西在电商平台上卖得好,卖得多。
比如同样是酱油行业,通过搜索,他发现这个品牌最近销售暴涨,就赶紧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一般上市公司的财报都会滞后发布,所以他就靠这个时间差狠赚了一把。
你看,他知道的信息别人也知道,但他把淘宝的电商数据和股票市场的运作规律一结合,对一般人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就变成了他的财富密码。这就是靠“认知差”赚钱。
所谓认知差,就是面对一个“尽人皆知”的信息或资讯,你用“解码信息”的能力,捕捉到常人看不到的商业洞察。
别人听到的是噪声,而你却能解读出里面的赚钱信号。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已经没有优势了,但对信息的理解方式,却能成为你的“护城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认知护城河”呢?
我有一个观点, 信息差赚到的都是“偏财”,而且会让人上瘾;但靠认知差赚到的钱是“正财”,安全且持久。
信息差能让人以最快的速度赚第一桶金,这的确没错。但命运给你的馈赠,暗中都标好了价格。现在可利用信息差赚钱的窗口期越来越短,很多热衷于做信息差项目的人,吃完了这一波红利,立马就像打游击一样跑到下一个项目。
显然,他们上瘾了。一个赚到过快钱的人,是很难接受慢慢变富的,所以我几乎没听说过爱做信息差的人有专注在某个行业从而做大、做强的。很多信息差创业者,做到最后几乎都成了“专职炒家”。
只有那些专注在一个行业,“一条路走到黑”的创业者,最后才能收获远超外行的认知优势。所以,创业者认知差该怎么找?只能源于你对某个行业的长期深耕。
只有深耕某个行业,你才能比别人获得更多的信息。信息差虽然不再神通广大,但它仍然至关重要,因为认知差需要有足够多的信息差,只有在摄入足够信息的前提下,量变才会发生质变。
深耕某个行业,最大的好处是你能收获一种“内行”视角,和“外行”相比,你对现象会有更加高级的思考方式,也能对你的用户有更加深入的洞察。在此基础上,你离发现认知差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