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散文的国度,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传统,源远流长,小说和戏剧,远在其后。作为中国人,只要识一些汉字,谁都离不开散文的滋养。散文,是润物细无声的雨,滋养着我们平凡生命和日常的生活。
我一直喜欢散文。读中学时,现代作家的散文,喜欢冰心和萧红;当代作家,喜欢韩少华和何为。年老之后,喜欢孙犁、沈从文和汪曾祺。这些作家的散文,共同的特点,都是书写普通朴素的生活,并从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写出那一点诗意,温馨,温情,温暖,让我的心微微一动。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也写这样的散文。当然,我知道,生活,普通、朴素,却不会总是那样的诗意盎然,常会充溢一些不如意,坎坷,痛苦,甚至血淋淋。我自身的经历,也逃脱不出这样的命运跌宕。即使如此,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温馨温情温暖的诗意,让我们枯燥苦涩的心,微微一动;让我们面对失意和坎坷,有了一些勇气和信心,以及忍耐和等待的韧性。这是我们中国人最朴素可贵的性格,也是我们散文最难能可贵最值得珍视的品格。
我有时会想,这样的散文,有些像噪音,也可以成为音乐的一种。现代音乐的创始人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便曾经将噪音尝试地运用在古典音乐里,让音乐更加丰富,并和生活现实贴近,炝锅时撩人的葱花味儿,和美好动人的音符一起荡漾。
这样的散文,不但可以成为我们不如意生活的掩体,甚至可以成为我们贫瘠人生的抗体。以前,我们常爱文绉绉地说沉淀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像沉淀水中的杂质一样,沉淀人生中纠缠不清的杂念。这样的水,有很多种。对于我,写这样的散文,读这样的散文,起码可以让混沌的生活和浑浊的世界,变得不那么晦涩难解,让自己的心沉静一些,别被这样的生活和世界磨得粗糙,变成一块千疮百孔的搓脚石。
我想起俄罗斯伟大的诗人阿赫玛托娃,苦难深重,一生悲剧。但是,在残酷命运恐吓她的时候,她留给我们的诗句却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要送你
世上从未有过的礼物
是傍晚小溪难眠的时分
我映在水里的倒影
即使自己痛苦不堪,一无所有,也要留下“映在水里的倒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苦难中的诗意,犹如歌手苏阳的歌曾经唱的那样:“鲜花开在粪土之上。”
我想起另一位作家,日本的冈本加乃子。她的一生也是苦难重重,年轻时遭家庭变故,曾经痛苦自杀;年老时病魔缠身,更是痛不欲生。但是,她与不公的命运顽强抗争,她说:“死之上,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花。”她说:“衰老一年年加深了我的伤感,而我的生命却一天天更加繁华璀璨。”
想起阿赫玛托娃和冈本加乃子,我便会想起自己。说实在的,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不如意乃至种种痛苦,都远远无法与之相比。无论阿赫玛托娃的“映在水里的倒影”,还是冈本加乃子的“死之上的生命之花”,都会带给我们深深的抚慰,让我们面对自己曾经悲观而过早皴裂苍老的心,有些惭愧。
漫长三年疫情的磨折,让我们的生命、情感与内心,都受到淬火般的磨砺。如何秉持对生活的达观,对生命的执着,坚守内心一隅的清净与真诚,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对于我而言,无论生活,还是写作,阿赫玛托娃和冈本加乃子,都是很好的样本。“映在水里的倒影”,“死之上的生命之花”,都是美好诗意的意象,希望也能映彻在、绽开在读者的心里。
心有半亩花田,藏于烟火人间。这本书中收录的四十篇散文,希望也能成为这样的一帧倒影,半亩花田,温馨并温暖读者朋友的心,哪怕只是暂短的片刻。夜晚风寒,从拥挤的地铁上下来,在疲惫不堪的归家路上,抬起头来,望一望远处的灯火,即使微弱犹如萤火,也有一些温馨并温暖的感觉。如果真是这样,亲爱的读者朋友,我要双手合十,谢谢你们,也谢谢文学。好的文学,从来都是从心灵到心灵的,哪怕只是单薄的一篇散文,一行诗。
也要谢谢本书的编者,是他们精心的编辑,才让这本书印制得这样精美,如花盛开在我和你们的面前。
2023年岁末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