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破无明烦恼,得清净平和

烦恼从哪里来?按照佛陀的说法,我们的烦恼是从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境后,因为颠倒迷惑而生起的,因此也叫做无明烦恼。在佛教里,烦恼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根本烦恼”中就包括了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等。

具体地讲:贪,佛法中说是对于三有及资具(顺境善缘)的染著不舍,三有即是欲有、色有、无色有。

根本烦恼里的贪,就是贪著世间的种种美好事物以及各种顺境善缘,比如我们都想要宽敞富丽的大房子,都想有漂亮的衣服和可口的食物,都想有名有利又多金,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处于顺境之中……这样的贪著之心会使我们流转于轮回,在欲界一再受生,难以脱离痛苦。

嗔,即是说对于三苦及资具(恶缘逆境)的憎恶和不能忍受。

三苦分为苦苦(身心的各种苦受)、行苦(外部环境变化无常,我们却无能为力使其恒久不变)、坏苦(有所求却得不到、已经享受的却将要变坏)。

当我们在贪爱与嗔恚之间取舍不定时,就会产生愚痴。愚痴正是对世间事理的不明白、不知晓,我们因为心内的愚痴,往往会做出许多傻事来,而这些傻事又会让我们增添更多的烦恼。

根本烦恼里的“慢”,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总喜欢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我们比别人强,心里就沾沾自喜,乐不可支;假如我们比别人差,心里就不平衡,就会过分地自卑。前一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生起自高自大的傲慢心,觉得天下老子最棒,看谁都不服气;后一种情况,我们又很容易极度地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产生活着不快乐的念头。这两种心态都算不上是安住于“平常心”之中。

再说说根本烦恼中的“疑”,我们对于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存着怀疑之心,这也是一种烦恼。在工作单位我们是要防这个、防那个,好像生怕别的同事把自己的功劳给抢走一般。不过,在做学问、面对权威时,我们存有疑问,这个实属正常,也是必须的。

下面再来说说“不正见”,所谓不正见就是对万事万物的因果道理等等不甚明了,进而生起不正确的见地。比如,执着地把外部一切环境认作是永恒不变动的,而一旦外境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我们就在心里郁闷得不行,却看不到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随着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种种烦恼是为随烦恼,此外,还有分别烦恼、俱生烦恼等等,唐代的窥基法师在《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中解释道:“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看来,烦恼能扰乱我们的心境,这是不争的事实。

诸君且看这大大小小的各种烦恼,我们清净安宁的自心,每天就被这些精神垃圾污染着。这就难怪我们为何会时刻感觉到乏力、郁闷,觉得生活没有趣味觉得人生没有幸福了。

烦恼是如何生起的呢?佛家认为,我们内心先有了烦恼业习的种子,这是因;而现前的种种外部境界为缘。烦恼就是在内因外缘的作用下产生的,“不明空性无我之意,执种种所念,以此来看自己所见所闻,或来行种种事,皆不合己观己意而心生烦恼”(《佛说无我烦恼经》),所以,不明空性会导致烦恼,不明因果道理会导致烦恼,过分执著也会导致烦恼。一句话:无明是烦恼产生的最大根源!

那么,想破除无明烦恼,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起心动念,还要断除习气。

这就需要以佛家的八正道来对治我们的烦恼业障,以平常心面对万事万物的变化,以平等心面对一切人事浮动。对治烦恼的过程,也是修行觉悟的过程,每下一分功夫,能灭一分烦恼,就得一分喜悦。

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便智慧来化解心头烦恼,不仅是善于化解我们自身的烦恼,更要学会运用佛家的慈悲智慧帮助别人化解烦恼。

古时候,有位学僧到法堂向禅师求教,他说:“师傅,自从我十年前到您这里来,我每天都在打坐、念经,总是早起早睡,而且心中没有丝毫的杂念。我猜想,在这寺庙里没有谁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我到现在还是无法开悟呢?而且,我越是修行,心头的烦恼似乎就越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禅师笑而不语,只是拿了一个葫芦和一块盐,他把这些交给这名学僧说道:“你把葫芦装里满水,再把盐倒进去,当你看到它立刻溶化时,你就会开悟的!”

学僧心中十分疑惑,但又不敢违背师命,于是就遵照禅师的指示去做,不多会儿,他便跑回来说道:“师傅,我把盐块装进了葫芦,可它就是不化,那个葫芦口又太小,连根筷子都无法伸进去,唉,我还是无法开悟啊。”

禅师依然笑而不语,他慈悲地望着学僧,笑着拿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只轻轻摇晃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缓缓说道:“你一天到晚用功,却不曾留一些平常心,所以,你就如同那只装满水的葫芦,既摇不动也搅不得。如此修行又怎能开悟?”

学僧依然不解地问道:“以平常心去修行也可以开悟吗?这样就能做到没有烦恼了吗?”

禅师耐心解释道:“所谓修行即是要回到生活本身,去修,去体悟。不要过于执着怎么修,怎么行,而是要当下悟,当下行。如此,断不会有烦恼产生当你正在修行,却还有烦恼产生,只能说明你心里还有什么没有放下。天天都用功地念经、打坐,心里没有丝毫妄念,却并不能说明你能找到对治烦恼的方法啊一旦心内有了执著牵绊,即使你打坐念经也是不能给自己的解脱带来丝毫利益的,因此,时刻保持着平常心,才是悟道的根本,也是消除烦恼的好办法啊。”

学僧听后恍然大悟,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终于成为了一代高僧。

其实,我们现代人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一天到晚辛苦工作,却怎么也不见成效,因为这个就在心里生出烦恼来。我们经常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每天都在辛苦打拼着,可为什么我的生活还是不见任何起色呢?还有一些朋友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他们起早贪黑,每天都忙得头昏脑胀,可是,却很难看到自己想要的事业上的成功。这样的情形,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于是,我们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我们更是从内心深处感到失望,甚至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没有意思。枯燥乏味的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厌离感,更有甚者选择了自我了断!

有时我们一再寻问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是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太大了,还是自己的心灵真的是太脆弱,经受不起一丝一毫的打击呢?为什么自己的烦恼就那么多,似乎是刚击退一个,又来了一个呢?

假如一定要寻根究底地找个原因,那么我觉得,是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平常心”的心理状态。可是,平常心这东西,其实并非我们想要有就能有的。假如平常心真的很简单地就能拥有,那我们也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烦恼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难以保持平常心,就是因为我们的功利心和计较心太重。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受了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依然能朝着目标前进,或者仍然能顽强地生存下去,而有些人仅仅因为一次考试失败或仅仅是因为谈恋爱不成就心灰意冷甚至自寻短见呢?那都是因为后者把任何事情都看得太重了。越是抱有功利心和计较心,我们在做事情时就越会不顺利,在遇到挫折时就越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世间人总把那“千般妄想”和“种种思量”看得很重要。总觉得假如凡事不在心里盘算出个一二三四五来,就会吃亏上当,被人笑话。计较太多,功利心强,也正是我们活得很累的一大原因。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成语叫“一心不可二用”,是说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不能把精力分散在其他事物上。孰不知,“一心一用”也正是要达到平常心这种圆满境界的基本要求。

保持平常心绝非是要我们过一种麻木的生活,对周遭的一切都没有反应。有人把平常心视作“麻木不仁”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保持平常心就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不能时刻保持平常心,是因为我们时刻都想着不要做平常的人。我们不喜欢平淡的生活,也不愿意接受平庸的人生。我们渴望获得成功,是因为我们希望得到大众的关注或者羡慕,或者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追求财富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仅仅为了向心爱的人表明自己的杰出。然而,平常心与平淡和平庸完全是两回事。有些人事业做得很大,但同时也能拥有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看待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凡事尽力去做,但不要过于计较得失,既要全力以赴,也要顺其自然。生活有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又何必一定要让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改变呢?况且,我们能改变的或许只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却没能力改变别人的生活。硬要让别人的生活做出改变痛苦的只能是自己。

假如我们以一颗平静的心态接受生活里的安排,我们也许会发现生活并非是残酷的,人生中也并非全是充满了紧张和竞争。永远不要感觉到匮乏和无力,产生这样的感觉的根由是在我们心内,而不是心外。因此,我们需要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不论身处何方,不论从事什么行当,不论目前的状况是一帆风顺还是不尽人意,我们都要始终保持平常心态,保持着对生命的希望和热情。只有时刻以平常态度处世,才能深刻地理解生命;只有最深刻地理解生命,才能最充分地活出自我。所以,保持平常心不仅不会让自己变得消极,反而会让自己在各种困难和挫折中都能保存生命的能量。如此看来,拥有平常心并愿意时刻体察它的人,才能够安然于当下,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时刻都感到自在和安逸,也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对治我们内心生起的无明烦恼。

在某座禅院里,一个小和尚指着院落中枯黄的草地说道:“师傅,我们快撒点草籽吧,这里的草都枯干了。”

“等天凉了吧,随时。”师父挥挥手笑着说。

到了中秋时候,师父买回一包草籽,吩咐小和尚播种。

秋风吹起,草籽也随着秋风四处飘落。

“哎呀,有很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的,被风吹走的草籽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谁知刚刚撒完种子,就飞来几只小鸟落在地面上啄食。

“这下可坏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都有些着急了。

“这有什么!种子多,小鸟是吃不完的!随遇。”师父说。

半夜里下了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起来便嚷嚷道:“师父,这下可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吧,随缘!”师父仍是平静地说道。

时间缓缓流逝着,原来那片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了许多青嫩的草苗。还有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显露出淡淡的绿意。

小和尚开心地说:“这下就好了,青油油的一片,真好看!”

师父点头笑道:“随喜!随喜!”

真的要在生活中做到随时、随性、随遇、随喜,说容易也不容易,可是通过体悟它们,我们却可以化解自己心头的烦恼。这些原本就是生活本身,是我们自己把原本简单的生活看得太复杂了,正因为我们时刻用自己那复杂的心去面对生活,才时刻会感受到逼迫、焦虑和不安,才会烦恼时时生起。不是经常有这么一句话嘛:生活是一面镜子,它所呈现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我们的心里装着的是爱、是感恩、是美好,我们自然就会看到爱、看到感恩、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受到圆满的状态;假如我们心中装的是仇恨、忧虑和烦躁不安,那么我们又怎么会看到爱、看到幸福和成功呢?

我们平日里也是在忙,什么都要忙,可假如被某位熟人请问一声“你在忙什么?”我们又会马上会迷惘了,困惑了。是啊,我们究竟是在忙什么呢?有些朋友说我在忙工作,我在忙学习。难道工作和学习一定要靠忙碌才能显出成效吗工作学习也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随时在生活,所以我们也随时在工作,随时在学习啊!

随时怀有一颗平常心,用这颗心来感受世界,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生活是崭新的,生命也是美妙的。即使目前的工作状况不是那么让人满意,可是再多的艰难也有过去的那一天,不是吗?

我们总会因为担心失败、害怕失去而愁苦不安。但是,不论成败、得失、福祸这些看似对立的事物,其实也在不断的互相转化之中。所以,今天你谈业务失败了,不代表明天就一定会失败;今天你考试得了第一,也不表明你以后总会考第一。为一时之顺得意与为一时之逆而失意,其实都不是智慧的表现。放眼看看人生,谁不是在福与祸、得与失的互相转化中朝着各自的生命轨迹长行呢?如此想来,我们还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以前曾听过这么个小故事,说是某位国王与宰相一同外出打猎,国王的一根手指被豹子咬去半截,宰相安慰国王说:“陛下啊,少一块肉总比少一条命要好,坏事也许是好事呢。”国王一听,十分生气,认为宰相是在说风凉话嘲笑他,于是下令把他关进大狱。过了几天,国王又去打猎,却因为迷路而来到一个部落被一群野蛮人捆绑走了。部落祭司要把国王作为祭祀当地女神的祭品,准备把他煮掉。可是,当祭司检查国王的全身时,发现国王手指缺了半截,身体不全可不行,祭司便只好把国王放掉。回到皇宫后,国王想起宰相的话,认为宰相说的也似乎有些道理,就把宰相放了,同时,他也回敬宰相道:“我少了一截指头,的确是好事,但你白坐了这么久的牢,又算什么好事呢?”宰相回答说:“我去坐牢也是件好事啊,否则,我随你去打猎,随你闯进野蛮人的部落一定也会被抓住,当你不能成为祭品时,那祭品一定就是我了。”国王一听,无话可说,只是在心里暗暗地佩服宰相。假如这个宰相一时想不通,可能就会因为烦恼愁苦而倒毙在大狱里,可正因为他能洞悉福祸之间的转化,所以才能运用智慧化解麻烦。

可见,任何坏事情,也许都是好事情的开始。也许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很多但通过这些困难和挫折,也许能成就一个人坚强的品格、出众的能力。有时看似走不通的路,也许还暗藏着意想不到的曲径。只要我们心是平静的,能以平常眼光看待目下的困难,这些困难便也不算什么了。顺境或逆境、成功或失败,也不过是生活本身,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也正是别人所经历过或正在经受的,如此想来,平静地看待一切,以平常心处事为人,还有什么难的呢?学会以平常心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苦难与挫折,需要得就是能看到转机的智慧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有智者说过:人生里所谓的危机,是因为自己的心量不够大,胸怀不够开阔。假如我们把心打开,危机也能成为转机的。

我的一位朋友为了能到他喜欢的高校读书,他连续复课两年,但是高考成绩却让他十分失望。他的父母劝慰道:“只要你觉得高兴,咱就再复习一年,爹妈能供得起你!”这位朋友摇摇头,毅然选择了去北京打工,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高教自考。

最初他是和表哥一起拼房子住,他的工作也只是去某印刷厂打工。开始大家有些欺负这个农村来的娃子,什么麻烦事都交给他做。可这位朋友从不计较什么同单位的一个大姐有时看不过去,就让他别太软弱了,适当地也该“反击”一下。可这位倔强的年轻人只是道声“多谢关心”,转身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渐渐地,身边的同事都喜欢上了这个朴实勤快的年轻人,可他似乎真的很忙碌,周末几乎不出门,而且很喜欢看书,尽管为了省钱,他都是去淘二手书。就这样过了四年,这个两次与名校无缘的年轻人靠着高教自考的学历考取了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但这一喜讯传来时,大家都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只有这位朋友的表哥才明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付出了多少汗水。

在佛家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因缘的,一切事物都出于永恒的联系和变动中。各种力量、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全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左右和把握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运行规律。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命运的规律就是,你不会永远幸运,也不会永远倒霉,所以,让我们每天都保持一个淡然的心态吧,把世间一切看得平常起来,也就不至于在失败中消沉,在成功中忘形,在逆境时畏惧,在顺境时得意了。

“平常心”三字听起来超凡脱俗,但却最是俗不可耐,因为它既不神秘,也不神奇,它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是处世的圆融态度。但以平常心待人待事者,其人生气象必定不同于他人。这是种既能脱俗,又能入俗的能力,更是种参破一切、悟透万象的大智慧、大情怀。

拥有平常心,方得大自在。拥有平常心,享受新生活。当我们能以波澜不惊、宠辱皆忘的心态面对生活时,我们便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快乐,在短暂的人生中创造出不一样的奇迹。平常心造就的是淡泊、宽容、乐观、积极的胸怀保持着这种生命状态,好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禅意;平常心更是一剂良药,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能有效第清除掉我们内心的烦恼。 JPa3BpNJv5H9QCnP3GrHvW7ESJghwJVfbjig+aJntGweqeG7iXU4df5JDM+7o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