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佛子去拜见一位很有名的禅师,他问道:“师傅,末学请教您个问题,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进步缓慢,在禅修上难以有所突破?”
禅师笑着说:“还是让我来给你倒杯水喝吧,一会儿我们再谈。”于是他拿起桌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眼看水快倒满了,可这禅师却仍不住手,依旧往杯子里注水。
这个佛子提醒他:“师傅,杯子已经满了。”
禅师并不去理会,只是意味深长地说道:“还是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让杯子装得更多些呢!”
佛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您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啊。”
禅师安然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其实,不仅倒水是如此,学业精进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佛子听后,心头一震,自言自语道:“确实!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心里装的东西多了,自然也就装不进其它的东西了。”
禅师看他似乎有所领悟,便慈祥地说:“是啊!世界上有很多人,他们只想着往自己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是满的了,怎么能装进去其他的东西呢?倘若我们心中的杯子装满了杂念和执着,我们就会陷入精神上的僵死和老化,无法再接受新的事物,也无法更新我们的感悟和思想。学业上的精进是这样禅修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时常清理固有的思维,接受新的观点,那么必然难以突破本来的自我和原有的成绩。”
仔细想想,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容器,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但这个心底容器也有它自己的容量。我们不断地要往里面装东西,却不肯倒掉过去以往无用的东西,又怎么能让新鲜的、有用的东西装进来呢?这个心灵的容器背负着我们人生中很多的事物、思想、情感,有些内容可以让我们享受到生命的安然与轻松可有些东西就是生命的重担,这些重担不丢掉,我们又怎样轻装前进呢?平常心就像一把秤,用它来衡量世间的一切,我们会知道哪些是应该留下的,哪些又是应该舍弃的。
在有些时候,佛家把“舍”也等同于“平等心”或“平常心”。
“舍”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之一个。“舍”要求我们不执着,更不贪求,不分别,更不造作。“舍”的一个意思便是放下、丢弃。生命是绚丽而多彩的,我们绝对不能把那些灰暗苦涩的感触留下,更不能贪执于无常而变化的现象上,而忽略了对生命的领悟、对人生的感受。
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你的心装了多少杂念?又装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呢?既然心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如让我们自动地舍弃掉一些“负担”,比如对名利的追求,对财富的贪执,对享受的渴望,当我们心中舍弃掉这些念头时,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美好的思想,从而减少一些忧伤与烦恼。人生本来并不困重,只是因为我们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无形之中就让自己的心灵感觉到不堪重负。有舍才有得,舍下贪执欲望,才能得到宁静祥和。
曾经有一个聪明伶俐的读书人,他想在各个方面都强过别人,尤其想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学问人。可是,很多年过去了,这个读书人的其他方面都很不错可唯独在学业没什么长进。为此,他非常苦恼,于是不辞辛苦,赶往远地,特地去向一位佛门大师请教。
这位大师知道了读书人的来意后,就说:“我们一起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这座山上有许多晶莹剔透的小石子,着实让人看了喜欢。这个读书人只要见到他喜欢的石子,大师就吩咐他装到袋子里背着,很快地,他开始吃不消了。
“大师,假如再这样下去,别说走到山顶了,恐怕我现在连动一动的力气都要没了。”这个读书人望着大师说道。
大师听罢,微微一笑,道:“年轻人,是该放下的时候啦,背着这么多石头怎么可以登上顶峰呢?”
这读书人听后,忽觉心中一亮,笑着向大师鞠躬道谢之后就走了。后来,他一心一意地读书、做学问,果然进步飞快,几年之后,成了人人尊敬的学问家其实,人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啊!
保持平常心,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我们主动放弃的,它们也许是财富,或者是名利,甚至是爱情和自己的生命。当我们面对“应该放弃什么”这个艰难的选择时,不妨做这样的考虑:我们所放弃的一是对他人有利益的,比如我舍掉自己的财富去周济需要帮助的人;二是我们所舍掉的可以是在自己生活中不那么必需的东西,比如名利,只要我们能保证衣食安稳,就不要贪著名利地位;三是那些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灵成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东西,比如虚荣心和功利心。
在舍与得之间,彰显的不仅是一个人的风度、胸襟和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命感悟。在舍弃与获得之间需要经常保持平常心,要知道,学会放弃才能活得轻松,也才能有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