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婴幼儿发展的理论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有关婴幼儿发展的理论能帮助照护者理解婴幼儿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但每个婴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其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综合多种理论和个体差异来理解和支持婴幼儿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蒙台梭利的关键期理论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很关注,且很有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发现,儿童的关键期与儿童的生命发展息息相关,这直观地体现在5个方面:对环境中秩序的需求、口和手的运用、行走能力的发展、对细微事物的兴趣以及强烈的社交意愿。依据这5个方面的需求,蒙台梭利将儿童的关键期分为以下5个:秩序关键期、口和手的关键期、行走关键期、细微事物关键期以及社会性关键期。

1. 秩序关键期

秩序关键期是儿童的第一个关键期。儿童对环境中秩序的需求是大自然赋予儿童的本能。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在其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就会出现,并一直持续到4岁左右。

蒙台梭利说过:“大自然赋予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能识别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通过把环境里相互关联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来认知环境。儿童只有在这种整体明确的环境下,才能指引自我有目的地行动,否则,儿童就无法建立对环境中各种关系的认知。”对于正处在秩序关键期的儿童来说,只要物体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把物体放回原位。如果成人不理解这种敏感性,让儿童所处环境中的秩序继续错乱下去,就会让儿童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这不利于儿童以后规则意识的建立。

2. 口和手的关键期

儿童的第二个关键期是口和手的关键期,表现为儿童急切地想用口和手去探索周围的环境。

儿童刚出生时,能够使用的器官是口、眼睛和皮肤。尽管儿童一出生便有了视觉敏感性,但脑科学认为儿童此时的视觉系统并不完善,儿童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但口不一样,儿童刚出生时就能熟练地使用口吃奶。口是他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最自然的通道。最初儿童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发展到后面,儿童会用口认识周围的一切,什么东西都想放到口里感受,这个过程完善了口的功能。儿童把东西放进口里,并不是因为饥饿,仅仅是想用口来认识周围的世界,直到手被完全唤醒。手的关键期的到来加快了口的关键期的发展,直到儿童能够每时每刻、不停地触摸,口的关键期才逐渐过去。

知识链接

婴幼儿为什么喜欢吃脚?

吃脚在婴幼儿时期是正常的行为,但照护者应注意保证卫生和安全,确保婴幼儿的脚干净,避免婴幼儿受到细菌感染或伤害。

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吃脚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婴幼儿对自己的脚感到好奇,通过吃脚来了解和体验身体的一部分。

口是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吃脚可以给口提供刺激和触感,给予婴幼儿舒适感和满足感。婴幼儿经常通过口来探索和感知周围的世界,吃脚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吃脚对于一些婴幼儿来说是一种自我安抚和自我调节的方式。婴幼儿在情绪波动、有压力或感到不适时,通过吃脚可以获得安全感和缓解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婴幼儿频繁吃脚或有其他异常行为,建议咨询儿科医生或儿童发育专家,以获取更详细的建议和指导。

3. 行走关键期

儿童的第三个关键期是行走关键期,这是最容易被察觉的一个关键期,蒙台梭利把这个阶段视为儿童第二次生命的开始,儿童即将成为充满活力的个体。从出生后9个月开始,儿童慢慢地进入行走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对行走的动作及关于行走的行为极其感兴趣,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重复地练习行走,直到能独立并熟练地行走及完成行走相关的动作为止,这一时期持续到2岁。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行走不同于照护者行走。照护者行走是为了实现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他会以稳健的步伐径直走向目的地。与此相反,儿童行走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他走得很慢,并且用的是一种没有节奏的步伐,他朝前走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的地,仅仅是因为有个东西突然吸引了他。”

扩展链接

学步车与行走

4. 细微事物关键期

在细微事物关键期,儿童表现出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性。儿童借由环境中的细微事物构建对精确与细致的内在认知,为构建抽象思维做间接预备,这是一个细微而缜密的自然过程。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观察其实是一种“工作”,一种值得儿童聚精会神去做的“工作”。但是,一些不了解儿童的照护者会在儿童观察某些东西时打扰他,甚至阻止他。照护者在阻止过程中的训斥、威吓会对儿童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扰乱其心智的正常构建。所以,照护者不应强行打扰儿童的“观察工作”,而应给他一些时间,最后让他自己主动离开原地。

扩展链接

蒙台梭利眼中的“工作”

5. 社会性关键期

儿童从2.5岁开始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步入社会性关键期,这表现为儿童对社交产生极大兴趣,他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社会性关键期的教养有助于儿童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仪,这为他将来融入社会、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奠定了基础。

儿童绝大多数的关键期集中出现在3岁以前,蒙台梭利主张在关键期顺应儿童的发展并对其进行教育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蒙台梭利曾说过:“人类在3岁之前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相当于成年后花60年时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近代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提出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研究始于对自己3个孩子婴幼儿期的仔细观察,他观察孩子们如何探索新玩具,如何解决他提出的简单问题,以及如何逐渐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后来,皮亚杰运用临床法对更大样本量的儿童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何解决其每天产生的各种问题。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所有婴幼儿都严格按照同样的顺序发展,每一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完善的基础之上。但皮亚杰也承认,婴幼儿进入特定阶段的年龄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文化及其他环境因素可以加快或减慢婴幼儿认知的发展速度,婴幼儿进入各阶段的标准年龄只是粗略的估计值。

皮亚杰将认知结构称为图式,这是指个体所构建的有关思维和动作的组织模式,用于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从而使个体理解并影响周围环境。图式是概念或经验的心理表征,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创造、完善、改变、调整、组织自己的图式。图式就好比索引卡片,婴幼儿出生时只有几张索引卡片,但随着新信息的增多,他们需要创造出新的索引卡片来容纳这些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储存的信息越来越复杂,他们又创造出“分格”,从而根据一些共同特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尽管新的图式的形成、调整和组织是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持续进行的,但认知发展在不同年龄段有着鲜明的能力上的特征。皮亚杰认为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认知能力的特征和成就有着质的差异,即每个认知发展阶段都基于并融合了前一个认知发展阶段的成就。

延伸思考

托育机构如何发展婴幼儿的客体永久性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该理论挑战了传统智能理论,主张人类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不局限于传统的智力,如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划分出9种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存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语言智能,以及内省智能,如图1-1所示。

图1-1 多元智能理论

1.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的是个体对色彩、形状、结构和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对色彩、形状、结构和空间位置的敏感性,以及通过图形对它们进行的表达。海员、飞机领航员、棋手和雕刻家通常具有高空间智能水平。

2. 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个体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以及自然物品(云朵、石头等)的特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过去的人类活动中非常重要,如狩猎、采集和种植等,并在植物学家和厨师身上有重要体现。

3. 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指的是个体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性,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能力。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通常拥有高音乐智能水平。

4. 数学逻辑智能

数学逻辑智能指的是个体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和表达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事物间的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等关系的敏感性,以及通过数理进行的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科学家、数学家或逻辑学家通常是拥有高数学逻辑智能水平的人。

5. 存在智能

存在智能指的是个体思考、解释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等的问题的能力,如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怎样的,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是怎样的,以及动物之间是否能相互理解,等等。这种智能通常在僧人、哲学家等人身上有突出体现。

6. 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表情、语言、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对于教师、临床医生、推销员或政治家来说,这种智能尤为重要。

7. 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

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指的是个体身体协调、平衡的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即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从事体操或表演的人通常拥有高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水平。

8. 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指的是个体对语言进行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能顺利且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和与他人交流。诗人通常拥有高语言智能水平,演说家、律师往往也是拥有高语言智能水平的人。

9. 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能较好地意识到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的生活。这种智能通常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仅考虑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的传统智能理论对智力的认识,为开发婴幼儿具有的那些在传统教育中被忽视或未被发现的智能,实现面向全体婴幼儿因材施教,使每个婴幼儿都能得到有效发展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加德纳还强调,每个人在不同的智能类型上具有不同的优势。他认为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潜能的需求。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擅长的不同智能类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MyvQmnANabYuv4CVCuUHoeNZc0KQqQ/gMwd8TL/XBLSDHnzTMlWoqXGySOP/xB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