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性质、组织特点和管理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以满足成本分析、决策和考核的需要,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保证成本信息的质量,在成本核算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计入成本的费用必须是合法、合规的,不合乎法律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如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对外购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投资性支出,还有被没收的财物和各项罚金、罚款支出等均不得计入成本开支。
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即成本核算不仅能为管理当局进行科学成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还能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以便企业能够对市场供需情况和产品生产经营做出快速反应。
可靠性原则包括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同会计人员对数据结果的可验证性。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企业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必须与真实发生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能对数据造假,也不能人为提高或降低成本。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采用比较复杂、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项目,可以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从简处理。这样,既能减轻成本计算的工作量,也能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一致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前后连贯,互相可比,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得随意变更。若确需变更的,需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并对原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无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于已经发生的支出,应按其受益期分摊,不能全部列入本期;对于虽未发生但应由本期负担的支出,应先预提计入本期的金额,待实际发生时,就不再列入本期。
分期核算原则要求企业的成本核算,必须与会计分期的月度、季度和年度相一致,以便各项成本工作的开展和损益的计算。但需要注意的是,成本的核算分期与产成品成本的计算期不一定一致。因为产成品的成本计算与生产类型有关,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无论生产特点如何,都必须按月进行。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是指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动力账户归集的成本可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计算,但需要加、减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以减少成本计算的随意性。当物价变动较大时,应对资产账面价值及损益进行适当调整,以确切地衡量资产的现值,正确反映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未来的制造业靠成本取胜,大数据成为生产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云计算也变为生产力,所以未来的成本核算变得至关重要,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试讨论: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成本核算原则有哪些新要求?
成本核算提供的各种成本信息,对加强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仅要做到“算管结合,算为管用”,更需要遵守以下具体要求。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应该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的规定。例如,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计价。按实际成本计算耗用原材料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方法不同,算出的金额也就有所不同。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可采用个别差异率、分类差异率、综合差异率、上月实际差异率等计算成本差异,并在期末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以上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更,若确需变更,需要在信息披露时做出相关说明。
1.正确划分费用支出计入产品成本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
企业应分清费用支出计入产品成本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对于购建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不应列入产品成本,而应计入资产的初始价值中。用于产品生产和销售、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各种费用等收益性支出,则应计入各产品的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对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支出,如固定资产的盘亏和报废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因各种原因支付的罚款、罚金,被没收财产损失,各种捐赠及赞助支出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而不能计入企业成本。总之,无论多计还是少计成本费用,都会影响企业真实的利润,不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其用途和计入损益的时间有所不同。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生产中领用消耗的原材料、生产工人的薪酬和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等形成产品成本,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转化为销售成本计入当期或下期损益。而本期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企业只有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各项期间费用的界限,才能准确计算各期的损益。
3.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的界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成本核算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之上的,凡应由本期负担的成本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支付,都应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和费用;不应由本期负担的成本费用,即使在本期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产品成本和费用。正确划分各期的费用界限,是保证成本核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期发生的成本费用须在本期入账,任何企业不得提前或延后确认。
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
为了正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对于经营多种产品的企业,需要将本期负担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正确分配。凡是某种产品单独发生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对于不能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应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在有关产品之间进行科学分配。防止企业为了达到操纵利润的不法目的而人为调节成本费用。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界限
除了以上各项界限的划分,如果企业期末存在未完工的产品,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全部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为了进行准确分配,使各期的成本指标具有可比性,在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改变。
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非常重要,是有效成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同时,需要会计部门和采购、生产、仓储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定额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生产成本管理,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如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定额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控制资源的消耗,还可以作为分配实际费用的标准。所以,定额的制定必须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同时,企业需要在保持定额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定额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修订。
2.如实填写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反映实际经营活动的最初记载,是各种管理活动的基础性信息来源,是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成本计划和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如实填写与收料和领料,考勤和工时记录,设备运转和维修情况,半成品、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转移与入库等相关的原始单据。
3.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相关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在发生以上经营活动时,完善相关的审批手续,做好记录和监督工作,防止任意领发和浪费企业资源。同时,企业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清查。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账实相符,准确核算产品成本。
4.做好内部结算价格管理
为了明确企业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企业需要对原材料、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内部转移,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的运输、修理、供水、供电等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价格一般由企业统一制定,由各部门、车间严格执行,同一年度内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变动,确需变动的,企业也应及时予以修订。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根据产品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在同一个企业里,可以采用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方法一经选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同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作业成本信息、质量成本信息和环境成本信息等专项成本信息管理,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