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月 1 日,方先觉率第 10 军进入衡阳。
当方先觉走下火车,全城鞭炮声响彻云霄。全市各界人士由赵君迈主持,在社会服务部礼堂开了个盛大的慰劳宴会。
方先觉登台发表讲话:
“各位父老乡亲!第 10 军自入湘以来,驻扎衡阳已有三年,深得衡阳人民的关心与爱护,方某及第 10 军感激不尽!但是,很惭愧,我有什么资格来接受各位的欢迎呢?直到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国土被日寇占领,还有千千万万父老乡亲在沦陷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这是我们当军人的耻辱。不过,我可以向各位表明我的心愿和态度,唯有拿我的血和肉同敌人拼到最后,在敌人没有完全消灭之前,我绝不离开第一线!第 10军决心与衡阳城同在,第 10 军就是衡阳,衡阳就是第 10 军!我决心以此来报答各位父老欢迎我的盛情!”
最后,方先觉举起手里的勃朗宁手枪:“有我方先觉,就有衡阳城!请诸位见证,这将是打死我自己的手枪。”
随后,方先觉在军部举行军事会议,颁布军令:
以葛先才预 10 师主力部署在衡阳城南湘桂铁路以北主阵地,另以一部在湘桂铁路以南 500 米的托里坑、黄茶岭、欧家町设立前进阵地。师部设在大西门附近的五显庙。
以罗活新编 19 师部署在城北蒸水两岸及演武坪地区,主阵地从城西汽车西站到城北蒸水北岸的辖神渡、来雁塔。
以容有略第 190 师及饶少伟暂编第 54 师在江东设立警戒阵地,负责全军前沿警戒。
军指挥所设在城内的中央银行。这是全市唯一一栋五层高建筑,楼顶有平台,地下有防空洞,大楼主体由花岗岩条石和钢筋水泥建筑而成,非常坚固,可构成独立的阵地。
1944 年春天,衡阳新城市建设正迈入巅峰。
这年元旦,湘江公铁大桥开通,连通了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把衡阳变成华南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须知,就连华中重镇武汉,都没有修成这样宏伟的跨江大桥。4 月份,衡阳主干道新铺了柏油马路,为“飞虎队”准备的舞厅、餐厅、酒吧也已竣工,赵君迈市长亲自指导服务员学习美式服务。在城南湘桂铁路局的中正堂里,名伶金素琴的京剧每天都在上演,连京剧票友方先觉军长,也经常来这里学唱几句《打渔杀家》。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第 10 军的进驻,这短暂的繁荣很快如泡沫般破碎。成群结队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背负“泰山”二字斗笠的第10 军官兵进城后,到处构筑工事,拆屋毁房,拆墙打洞,几乎成了城里最不受欢迎的一群人。
方先觉管不了这么多,他烦恼的是手里物资紧缺。
当初淞沪会战,中日兵力是国军 70 余万人对日军 22 万余人,国军人数虽为日军的 3 倍多,还是打不过日军的钢铁炮火,何况现在守军不到 2 万,却要抵抗近 10 万日军,更何况上海都是高楼大厦,到处有钢筋水泥工事,衡阳却一缺钢筋二缺水泥,要在短短一个月内做成永久的防御工事,基本上没有可能。
好在衡阳有赵君迈。
这个既学过土木又精通军事的市长非常能干,他早有准备,发动了数万名衡阳青壮年劳工协助修建工事,动员全市木材商捐献了 120 余万根木料,又扒掉了衡阳火车站及周边铁路的铁轨、枕木,全部提供给第10 军做工事。
大战在即,衡阳人民毁家纾难,在“军事第一”的原则下,凡有作战价值的民房全部开射口,挖通道,以备将来巷战之需。城内外大小山头和大街小巷修筑了重重叠叠的工事。同时,第 10 军和衡阳民众一起,到处毁坏衡阳附近的公路、桥梁、涵洞、机场、铁路,实施“化路为田,运粮上山”。
衡阳,正从昔日繁华风流、纸醉金迷的“小上海”,变成一座大要塞、大军营。此时此刻,这里的锦绣河山、山川大地,到处流淌着湖南人民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