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当一个人在语言虚构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必定已遇到了心仪之人终身陪伴。

贯穿本书的一个方法论基础,即语言漂移说艺术哲学理论。此说将任何门类艺术作品都看成具体艺术语言的存在,除此之外,没有艺术那种东西。E. H. 贡布里希认为没有大写的艺术,只有艺术家,而我认为既没有大写的艺术,也没有统称的艺术家,只有具体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艺术语言构成作品,呈现某种对话的形式;具体的艺术家创造艺术语言,而后隐退到语言外的荒芜之境。作为作品的语言不在形而上的概念范畴,也不在形而下的事物中,而处于“形而中”的地带。我打开“形而中”这个视野,观看艺术语言那个暂住、开显的场域,犹如观看沃野中的万物风标而起。形而中是个“空-蕴”,恰似风云暂住的“空-天”。作品语言在暂住的时刻同时穿越空-蕴,在形而上的幻象和形而下的幻象之间摩擦、显露、涌动和席卷。其实,形而中的空-蕴和作品语言都是一簇簇幻象,但不是恒定不变的幻象,而是生命气息如来如去的能量运行、滚荡和舒卷。

这里须假设一个幻象的“我”和无数个幻象的“我”来凝聚、驱动漂移迁流语言能量。那么,此时的我,可用逻辑语言将万物蕴成概念结绳记事,亦可用艺术语言将万物从概念里解救。语言能量的漂移迁流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或因幻象的我,正在被反复虚构。

那个一直恪守着“批评即创作”信条的人是谁?就是本书中的我。我在艺术语言的万壑春烟里梦游,在逻辑语言的荒漠里重新生发,与某个惺惺相惜的幻影重逢。

2022年4月18日 燕庐 +D0ICsAxwHTsOqLXvOJQ98SH2LJb5DjH8ecXLBq3eiMYUSTwDA5AM3usUQ5eHu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