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版前言

我们的共和国经过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当举国上下庆贺新中国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我们把《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 一书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广大读者。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以下简称《探讨》)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一,是李秀林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课题的最终成果。研究和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是李秀林同志理论生涯的一个重要特点。

为此,他和他主持下的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拟定了《探讨》一书的编写纲要。可惜,在我们即将动手全面撰写之时,李秀林同志因病不幸与世长辞了。遵照他生前的嘱托和遗愿,课题组的同志们克服失去他而出现的困难,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几经讨论和修改,终于完成了《探讨》一书的编写任务。本书保持了编写纲要的基本思路、框架和风貌,但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部分增删和调整。

《探讨》是集体性的研究成果。为本书提供初稿的有:郭湛(导论),肖峰(第一章、第八章第三节),水延凯(第二章),钟国兴(第三章),任平(第四章),何包钢(第五章、第六章),庞元正(第七章),段忠桥(第八章第一节),宋锦添(第八章第二节,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李登样、冯志斌、朱光磊为第八章提供了部分初稿。杨彦钧、秦锡瑜参加了编写纲要的拟定和书稿的研讨活动,并在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李秀林同志去世后,李淮春、陈晏清、郭湛主持了全书的编写工作,并在初稿基础上完成了统一修改和最后定稿。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理论界和实际部门许多专家、学者们的热心关注,他们为《探讨》的成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人民出版社的薛德震、李连科同志,以及责任编辑王粤同志,在拟定编写纲要和成书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加之《探讨》课题的难度较大,疏漏、误谬之处必定难免,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作者
1989年3月 BYnjrxtpExfz782xqYsz0C8RSSnbAnlAZa9+PHTQduNuEaQzCTVJdhywZNFT7Ca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