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现代化模式的确定和实施

认识和把握现代化模式的意义、作用和共性、个性,是为了在现代化实践中正确地确定和实施模式,以此来把对现代化的认识转化为现代化的实践,将现代化的目标转化为现代化的现实,实现由认识向实践的过渡与飞跃。这就需要对现代化模式的选择与实施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探索和分析。

一、现代化模式的确定

现代化模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现代化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借鉴已有的现代化模式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现代化模式的确定过程也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它遵循一般的决策过程所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是现代化模式的灵魂。模式作为主体实践活动的相对规范化的程序,总是趋向于一定目标的。没有目标,就不能把模式的诸要素凝聚起来,形成有结构的系统状态——模式;没有目标,也没有建立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正如没有目的也就没有手段存在的必要一样。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达到一定的目标;选择和建立一定的模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模式必须依据相应的目标来确定,有什么样的目标,才会有什么样的模式。必须首先确定目标,必须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也正是根据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来确定的。

客观实际是确定模式的出发点,表现在现代化建设中,国情则是确定现代化模式的出发点。任何国家都是在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搞现代化的,其现代化模式必须要适合本国的国情;正是这些不同的国情,才形成了诸如前述的现代化模式中的个性。对本国国情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现代化模式的确定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即在现代化实践中不断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情,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国情、能够把本国引向现代化目标的模式。由于各国的国情总是有所不同的,在确定自己的现代化模式时,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只能借鉴别国的模式。即使是别国模式中所反映出来的现代化实践成功的共同做法与经验,也必须依据本国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后才能构成为自己模式的要素。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选定。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地域辽阔,但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口众多,人力资源和地下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人均资源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效益差,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紧张,资金短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但还需要继续完善;多年来形成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和经济封闭性仍有巨大的惯性,需要锐意改革,如此等等。

从上述国情出发,我们所确定的现代化模式便包含着这样一些基本精神:选择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案,力求把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和人民实惠三者有机地协调起来;确定了实行计划生育和多种渠道就业的方针,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确立了小康水平的消费结构,既要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但又不盲目追求发达国家的标准;通过调整工业结构与农业结构来建立起合理的产业结构,在协调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建立起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技术结构;选择了重视科学技术的战略,以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战略,以解决科学技术落后与人才奇缺给现代化造成的困难。此外,还有一系列其他的战略、方针、政策和措施,都是根据我国国情而制定的作为现代化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的选择与确定,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扬长补短、趋利避害,是选择模式的优化原则。要真正做到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和建立现代化模式,就必须充分注意发挥国情中的长处即有利条件,以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以有利因素来弥补不利因素。在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不需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领先,追求系统的整体优化,同样可以达到现代化水平,建立起成功的现代化模式。前面所说的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就不能在原料自给上与苏、美相比,而是着力于技术的发展,以先进技术之长弥补了资源不足之短,从而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强国。

在确定现代化模式时,也要遵循扬长避短的优化原则。我们所确定的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外延扩大再生产为辅的扩大再生产模式,就是基于下述考虑:我们具有企业数量众多、生产潜力很大的长处,以此来克服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低之短,以及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可能过多地搞外延扩大再生产之短。在行政和经济管理体制上,我们确定的“市管县”的模式,即以大中城市为依托来管理和带动周围若干县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长处,弥补周围农村相对落后的短处,同时扩大了城市的市场、原料来源以及生活资料来源。同样,我们所确定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也都充分体现了扬长避短的优化原则。

二、现代化模式的实施

模式确定之后,就进入了实施阶段。但是,现代化模式的确定和实施,并不是两个截然分开的阶段。实际上两个阶段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常常是边确定、边实施、边修正,经过反复的确定和实施,通过不断的反馈和修正,才能形成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模式。因此,模式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在现代化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模式的过程,是模式的再确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式表现为一种不断变化的“滚动形态”,模式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就是模式不断向前滚动的过程。在现代化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下述一般原则。

首先,模式的实施必须遵循实践第一的原则。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有模式,但又不能搞“唯模式论”,把模式变成僵死的、束缚自己的框架。任何模式都是一定实践水平上认识的产物,它不能穷尽现代化实践的全部过程,把现代化实践中的一切情况都包罗无遗地反映出来。事实上,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会层出不穷,因而已经制定的模式或多或少会出现不适应发展了的新情况的地方。这时如果搞“唯模式论”,用模式中过时了的东西去硬套新情况、规定和限制新的实践活动,就必然要阻碍甚至破坏现代化实践的进程。在现代化实践中,既没有普遍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共同模式,也没有在同一个国家中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阶段的永恒不变的模式。模式只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滚动、不断完善,才具有生命力。所以,对于模式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而不能把它异化为高踞于实践之上的绝对的东西,对之顶礼膜拜。中国尽管形成了初步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雏形,但目前仍处在摸索阶段,它还很不完善。我们需要在漫长的现代化实践中、在模式的实施中及时反馈修正,使不完善的环节不断完善起来,使落后于实践的地方不断赶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现代化模式在现代化实践的推动下走向更加成熟的形态,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指导实践的效能。

其次,模式的实施还必须遵循积极创造的原则。模式的选择是一个摸索创造的过程,而模式的实施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化模式只是为现代化实践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在模式的实施中,还必须对模式进行再创造,结合具体的实践对象,把模式化为具体实践的细节安排或行动计划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建立模式,只不过是更低层次的模式。作为一个国家,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现代化模式,作为一个地区、行业或单位,也不能照抄照搬国家的模式。国家的模式是从整体的、一般的角度反映和指导现代化实践活动的。而一个地区、行业或单位总存在着自己局部的、特殊的情况,都有作为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所不能包罗的问题。所以,仅靠简单套用国家的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具体问题。这就需要所有的现代化实践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总的现代化模式的实施中,进一步结合更为具体的自己领域的具体情况,创造出更为具体的较低层次的模式,把各项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活动实实在在地推向前进。

再次,模式的实施还必须遵循系统整体的原则。现代化模式是要趋于国家整体的、全局的现代化,但现代化模式的实施,又都是在具体的地区、行业或单位进行的,是由它们的现代化局部效应构成国家的现代化整体效应的。为了达到整体上的优化效应,就需要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在自己所从事的现代化实践的具体活动中,用系统的观点看待自己在现代化建设整体事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同其他地区、行业、单位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全局出发,照顾左邻右舍,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按优化结构组织起来,使现代化建设协调有序地发展,实现现代化目标模式的整体优化的效果。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调控,以保障宏观上使社会协调发展,有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我们的微观领域或部门也能按系统原则处理好全局和局部以及局部和局部的关系,现代化模式的实施就能取得更加优化的效果。

最后,模式的实施还必须遵循试点试验的原则。现代化模式作为对现代化实践发展规律的探索,在它刚提出来的时候,还是一种未被实践证明是否正确的认识。用它来指导现代化的实践,就既存在着因其正确而使实践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着因其错误而使实践失败的可能性,或者因其不完善而使实践有得有失。对于规模空前的现代化实践来说,必须力求避免因模式的失误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巨大损失。为此就不能一提出某种模式便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而应先在小范围内小规模进行试点试验,通过这种探索性的实践来检验和判断模式是否正确和合理,以及合理、完善的程度与范围。这样,即使发生失误,也不至于造成全社会性的重大损失,可以及时认识、修正和完善。我国为探索成功的经济模式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无论农村的改革还是城市的改革,都进行了试点试验,在试点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经验,然后再在全国推广。但必须指出,即使通过试点试验证明是成功的模式,也不能在推广时加以机械地照搬,同样也需要进行再创造、再具体化的过程。因为尽管在选择试点时考虑到了其典型性、代表性,但在推广到别的地区和单位时,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可能完全地、绝对地一致。

总之,模式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生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上述原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所要求的。现代化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为我们展开了多方面的现代化图景。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伴随着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展开过程,分别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一般的实质性问题。 R1D+DDawsjc0VRJ7frt6S9bUwvifPq5NSW66fDY0XZqTAi1Ss0yyEQQbCfcj9p2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