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农民进城与城市人口结构

晚清以来的中国四千年未有之变局,包涵着太多丰富的内容,其变动之维度,有中国世界地位的变化、思想观念的递嬗、制度模式的革新、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阶层的重构、生活方式的更新等,其牵涉之群体,上至皇家百官,中及知识精英、商贾工匠,更及雇农贫农。在此变局中,传承已久的皇族国家解体,地方权势蜂起,口岸城市膨胀,乡村产业崩溃。历史的变迁提供了时代的机遇,也构成残酷的挑战,在天津、青岛等近代城市的兴起,广大乡村走向动荡、无序与衰败,也形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持续性的离乡潮。农民何以离家去乡,为何及如何进城?把握乡村移民进入城市的前传,不仅是历史研究中出于交代背景的规范式考虑,更有助于理解乡村移民的城市生活状况及其特点(如居住空间、谋生方式、社会交往)。本章挖掘城市档案和媒体报道,剖析农民进城的原因、渠道及其影响。

大规模的乡村移民进城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18世纪后半叶以来,英、法、美等国相继经过工业革命,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而工矿业和商业集聚的区域生产力飞速发展,吸引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形成近代城市化浪潮。 [1] 中国农民进城,古已有之,但多为短暂性的市场交换、临时性的进城乞讨或探亲访友,尚不足以称之为迁移,而是并未长期改变居住地的人口流动。自晚清以来实业初兴,政局不宁,民生艰难,乡村凋敝,城市发展,农民开始纷纷离乡进城,并于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高潮,天津和青岛人口于此期亦增长最快,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系由生产力变革引动的农民进城不一样,中国农民的进城更多是在乡村失序的生存困境下的被迫选择。 D2JL+BcHGD7q9qKEeXaSCXAVvMlx14Nk80iss6UMySxDAKoKAYsj2+g9y84GL53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