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论断与战略任务。可以说,新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的愿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身处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因应这样一种战略机遇,201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正式创建。学校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发展,基础雄厚、实力斐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新时期党中央对其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使命召唤担当,方向引领未来。建校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依托社科院强大的学科优势和学术队伍优势,以大院制改革为抓手,实施研究所全面支持大学建设发展的融合战略,优进优出、一池活水,优势互补、使命共担,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学优势与特色。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科教融合、强化内涵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为争创“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积淀了先进的发展经验,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成就了今天享誉国内的“社科大”品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就是学校倾力打造的学术品牌,如果将学校之前的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比作一道道清澈的溪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的推出可谓厚积薄发、百川归海,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为其作序,我深感荣幸和骄傲。
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是新时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建校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周扬、温济泽、胡绳、江流、浦山、方克立、李铁映等一大批曾经在研究生院任职任教的名家大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产出了一大批对文化积累和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能够代表国家水准的重大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努力。秉承这一传统,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优势明显、国际学术交流活跃的优势,我校把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努力建设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双一流”和“新文科”建设为抓手,启动实施重大学术创新平台支持计划、创新研究项目支持计划、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支持计划、科研奖励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教学科研战略支持计划,全力抓好“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四大”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把政治要求、意识形态纪律作为首要标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推出有思想含量、理论分量和话语质量的学术、教材和思政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正是对这种历史底蕴和学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新时代我校“双一流”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和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集中展示与推介,是学校打造学术精品,彰显中国气派的生动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按照成果性质分为“学术研究系列”“教材系列”和“思政研究系列”三大系列,并在此分类下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引导主题。“学术研究系列”旨在以理论研究创新为基础,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话语上聚焦聚力,注重高原上起高峰,推出集大成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原创性的高层次成果。“教材系列”旨在服务国家教材建设重大战略,推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学术和教学前沿,体现社科院和社科大优势与特色,辐射本硕博各个层次,涵盖纸质和数字化等多种载体的系列课程教材。“思政研究系列”旨在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工作探索、实践经验等领域,推出一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文库将借助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战略合作,加大高层次成果的产出与传播。既突出学术研究的理论性、学术性和创新性,推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材编写和思政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又注重引导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推出既通“天线”、又接“地气”,能有效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的智库研究成果。文库坚持“方向性、开放式、高水平”的建设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领航,严把学术出版的政治方向关、价值取向关与学术安全关、学术质量关。入选文库的作者,既有德高望重的学部委员、著名学者,又有成果丰硕、担当中坚的学术带头人,更有崭露头角的“青椒”新秀;既以我校专职教师为主体,也包括受聘学校特聘教授、岗位教师的社科院研究人员。我们力争通过文库的分批、分类持续推出,打通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的转化与输出渠道,集中展示、持续推广、广泛传播学校科学研究、教材建设和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与精品力作,力争高原之上起高峰,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深知,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事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理论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及教育绝非朝夕之事,需要在接续奋斗中担当新作为、创造新辉煌。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我校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整体发展战略,传承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底蕴和40多年的研究生高端人才培养经验,秉承“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训精神,积极推动社科大教育与社科院科研深度融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入研究和回答新时代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学术自信、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育人育才,致力于产出高显示度、集大成的引领性、标志性原创成果,倾心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高精尖人才,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创新中国特色、中国风骨、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社科大的一份力量。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