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天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形成取决于资源配置,区域资金投入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一个地区能否获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于该地区能否获得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一个区域增加资金投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争取中央投资,二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目前我国的资金流动表现出内地资金流入沿海、省际横向流动的态势,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信贷投放呈现出东部投放、西部回笼的状态,这也是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的原因。罗白璐、赵少平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造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在于资源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经济水平,经济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导致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赫国胜、燕佳妮认为区域发展差异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有关,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虚拟经济不断涌入,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实体经济“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金融是实体经济稳健运行的血脉,一个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金融现状。为研究这个问题,他们对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东中西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都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东部地区金融资源投入冗余,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单一,东北地区增长动力不足。但是各省市之间也存在区别,安徽、山东等省市全要素生产率接近1,下降幅度较小,黑龙江、河北、天津等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距1较远,下降幅度大,而海南、云南等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超过1,说明金融能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差异确实是导致区域之间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俞颖、康建华则认为区域金融差异由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共同决定,而区域内差异又可以分为区域内农业差异和区域内非农业差异,同理,区域间差异也可以分为区域间农业差异和区域间非农业差异。他们选取了1991—2016年各个省市间的数据,利用空间与产业的二重分解测度法对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间的金融差异主要由非农业差异引起,东部地区内非农业金融差异对区域金融差异的贡献度高达60%,而中西部地区内非农业金融差异对区域金融差异的贡献度仅有2%左右,这也证明了非农业的金融差异与我国金融总差异的走势一致,由于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稀缺,几乎形成了封闭的金融资源系统,因此区域内的非农业金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间的金融差距。
邹小芃、叶子涵则认为文化资本和制度环境是造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此,他们以31个省市金融中心为样本,计算了文化资本和制度环境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其结果显示文化资本对于区域金融发展至关重要,区域文化资本存量越高,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越强,且在东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除此之外,制度环境的建设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育以及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之上,政府干预及要素市场的发育更多作用于东部地区,而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则更多影响中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