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了区域性风险向系统性风险转嫁的渠道之后,可以看出风险在区域间的传染是转化为系统性风险的充分条件,因此区域性风险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转化为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首先是区域间的网络关联程度。区域间金融网络可分为集群式网络和非集群式网络,集群式网络是指在该网络中每个银行机构都拥有相同的投资组合,同时发生违约,而非集群网络是指金融机构拥有不同的投资组合,违约的发生更加分散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间的金融网络越来越密集,密集的金融网络有利有弊,当金融机构面临幅度较小的负面冲击时,密集的金融网络使得这种冲击被更多的债权人承担,从而分散风险,降低金融系统内的风险损失;当金融机构面临幅度较大的负面冲击时,密集的金融网络增加了各金融机构间的关联度,从而使得负面冲击在银行体系内快速扩散,引发金融风险。风险的传染与爆发最初来源于某一银行,密集的金融网络使这种风险迅速传染至其他银行,这是第一轮冲击,第一轮冲击受到影响的银行又会将这种风险传染至其他银行,如此循环下去,当这种传染冲击幅度超过整个银行系统所能承受的幅度时,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
其次是风险发生源的系统重要性。在传染的基础上,金融机构所遭受的冲击如何转化为系统性风险取决于该主体在系统内部的重要性。从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单个银行的风险来看,四大国有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范小云利用中国银行间市场数据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比较了每家银行的系统性重要程度大小之后,发现在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中,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率前四均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评价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方法有“直接贡献”和“间接参与”两种方式,“直接贡献”是指当某一银行违约时给整个银行体系带来的损失,是对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直接反映;而间接参与则强调外部机构的介入,即当某一外部机构介入时,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在系统内部扩散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