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充分认识新时代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

海洋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现代科技的“新战场”、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连接五洲的“大通道”。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全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山东要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刘家义,2018)。山东要利用好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最大动能,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华彩篇章。

一 海洋资源优势: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保障

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山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基本条件,同时是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坚实基础。山东海洋资源丰富,丰度指数居全国第一位。

从自然条件看,山东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3345千米,占到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以上,拥有天然港湾200余处,岛屿近600个,毗邻海域面积约15.95万平方千米,与陆域面积持平,滩涂、潮间带以及水深50米以内的海域面积约为9.7万平方千米,目前利用率不足2%,开发空间潜力巨大。

从港口资源看,山东海岸2/3以上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建港条件优越,拥有青岛、日照、烟台三个4亿吨大港,是全国唯一拥有3个超4亿吨吞吐量大港的省份,还有东营港、威海港、滨州港、潍坊港等优良港口,除山东北部沿海部分港湾外,港湾常年不冻,对于发展港口和海上运输业极为有利。

从海洋生物资源来看,山东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明显的温带特征,日照充足,水质良好,适合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近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海水鱼虾有250多种,藻类150余种,对虾、海参、扇贝、鲍鱼等海珍品产量在全国居首位,海珍品优势是其他沿海省区市无法比拟的。

从海洋矿产资源来看,油气、岩金等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分布在渤海南部,渤海湾—莱州湾海区沉积厚度大,生油条件好;海底金矿资源储量比较丰富,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探明的金矿资源量达470多吨,这是全国首个海上发现的金矿;海岸带潮汐能蕴藏量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黄海冷水团海流交汇,适合开展冷水鱼养殖。

从海洋文化资源来看,山东不仅拥有灿烂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也拥有厚重深远的海洋军事文化;不仅拥有享誉中外的滨海旅游文化,也拥有历久弥新的海洋民俗文化。山东沿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这些都是山东建设海洋强省弥足珍贵的丰厚滋养,是山东的特色优势,是“聚宝盆”。

二 海洋科技优势: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高质量的海洋开发建立在海洋科技创新基础上,海洋科技的突破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海洋开发的方向和变化趋势,既能推动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能推动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山东海洋科技的重大突破,使得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加全面、立体,成为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战场。

山东拥有中国海洋大学这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著称的“国字头”综合性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单位,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设有海洋专业、学科或研究机构,海洋科教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设备完善,拥有海洋调查船等重要资源,在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水产、海洋地质、海洋化学等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造就了一大批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骨干力量和青年才俊;有32家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十五”以来全国近一半的海洋领域“973”“863”计划项目。全国唯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家深海基地、大型综合海洋科学考察船等110个重量级国家创新平台都设在山东。以海洋科技为主题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青岛、烟台、威海3市成为国家首批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试点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海洋科技集群式突破,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海洋科技成果,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有效推进,山东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5%,高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

在涉海人才方面,山东有22名享誉国内外的两院院士,有一大批在海洋渔业、海洋科技、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中青年科研骨干,人才结构梯度合理。这些高端科研平台和高层次人才是山东的宝贵财富,也是山东建设海洋强省的底气所在。

三 海洋产业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新载体

产业是海洋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兴则海洋兴,海洋发展的突出成果首先展现在海洋产业的兴旺发达上。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山东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山东围绕海洋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培育重大海洋战略性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充分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

山东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食品、船舶制造、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借助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实现提质增效,海水养殖、加工、捕捞等海洋渔业生产产业基础雄厚,全省海洋渔业增加值已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国家级海洋牧场达32处,占到全国总数的近40%;海洋化工迈向高端,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品开发实现系列化发展,形成了海洋化工循环产业链,产业规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一个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整体水平,山东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大力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方面实现突破。2018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2.9%,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功能食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成了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三大海洋制造业基地(王永卫,2018)。海洋领域的产业融合,催生出分享经济、跨境电商、海洋金融等新业态,带动形成生产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的经济体系和生产模式。这些蓬勃发展的海洋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4年以来,山东海洋牧场、海上旅游、钓具、游艇、体育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新业态,综合收入年均递增200%以上。

涉海现代服务业是山东海洋发展的重要空间。近年来,山东着力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涉海金融服务产业。滨州港、东营港和潍坊港整合组建渤海湾港口集团,威海港无偿划拨青岛港,山东省港口集团整合成立,海洋运输物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山东先后推出“仙境海岸”“黄河入海”等海洋旅游品牌;加大对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渔船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拓宽涉海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设立了国内第一支专注于国家海洋战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山东海洋现代服务业正在逐渐成为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 海洋开放优势:引领海洋强省之路的新高地

自古以来,海洋就是开放的象征。海洋经济是开放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与山东濒临大海,较早开展海洋开发利用、较早进行海洋领域对外合作息息相关。

山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山东拥有青岛、烟台两个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青岛、日照两个新亚欧大陆桥主要节点城市,青岛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烟台东部新区、潍坊滨海新区、威海南海新区等海洋经济新区初具规模,青岛蓝谷等一大批海洋经济特色园区不断壮大,山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突出。特别是伴随着北极航道提上日程,在“冰上丝绸之路”的布局中,山东将获得更大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山东不断拓展海洋科技、产业、经贸、投资、人文、资源等领域务实合作,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建设加快,2018年,山东参与“一带一路”指数已达全国前三位。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召开,为山东新时代进一步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提供了绝佳契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后一年间,山东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出口总值达1560.5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山东对俄罗斯、印度贸易位居上合组织成员国中的前2位,同比分别增长33.4%和26.9%。山东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成为山东国际合作新的增长点。

毗邻日韩,是山东的区位优势。山东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合作空间广阔。尽管近年来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日韩自贸区迟迟没有落地,但山东与日韩等周边国家的交往仍十分密切。山东致力于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推动东亚海洋领域多层次国际务实合作。威海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韩(烟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展现出良好态势。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在海洋强省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海洋在山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利用海洋优势,厚植海洋特色,才能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不断开创新时代山东发展的新局面。 fPyIFqzoV6zJW1Cibonrs6ZrjysaZeINW4SsA9+RMmZYutD4VUGLaz1xr+xdQ1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