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纵观世界历史发展,由大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融入世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昌盛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海洋强国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推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导向。海洋经济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高地和新亮点。

一 海洋资源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保障

按照当前的全球人口与经济增长态势,陆地资源已难以承受未来发展,向海洋拓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必然。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资源展望—2019》显示,过去50年中,全球GDP增加了4倍,人口翻了一番,但全球每年的资源开采量从270亿吨上升到920亿吨。全球金属矿产开发自1970年以来以年均2.7%的速度增加,化石燃料使用量从1970年的60亿吨增加到2017年的150亿吨,主要用于食品、原材料和生物能源的生物质利用从90亿吨增加到240亿吨,单纯依靠陆地资源已无法承载未来发展。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矿产与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战略价值。海洋成为人类食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相关国际机构评估结果显示,全球传统海洋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为1亿—2亿吨,其中海洋鱼类约为1亿吨,同时广阔的浅海与海湾海域为海水养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源源不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海洋油气已成为国际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领域,全球海洋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34%左右,已探明海洋石油储量4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45万亿立方米,是未来国际油气开发的主要对象。以大洋锰结核、钴结壳、金属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为代表的深海矿产开发潜力巨大,仅太平洋西部一处海底钴矿的产量就可满足世界25%的钴需求,而已探明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总储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总量的两倍。此外,全球80%的金刚石(钻石)、90%的独居石、75%的锆石、90%的金红石和75%的锡石都蕴藏在海滨砂矿中;海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各种盐类蕴含量高达5亿亿吨,再加上已被广泛开发利用的海洋文化旅游与港口岸线资源,海洋资源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国海岸线漫长,拥有广阔的海域和海岛空间,是世界海洋资源大国之一。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1.1万余个海岛,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油气、矿产、可再生能源及文化旅游等资源。综合海洋资源禀赋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海洋大国一起位居世界前列,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洋渔业、滨海旅游资源及港口岸线、海域养殖空间利用大国。此外,海洋油气、海上可再生能源等海洋资源利用也取得突破,紧随欧、美、日等海洋强国(地区),具有雄厚的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和产业基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二 海洋科技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海洋的广袤性、流动性和未知性决定了海洋开发利用的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也决定了海洋科技创新对于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高质量的海洋开发建立在海洋科技创新基础上,海洋科技的突破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海洋开发的方向和变化趋势。海上航运与经贸往来的需求推动了世界航运技术的创新,现代船舶、海上通信、港口物流科技日新月异,绿色船舶、冷链物流、智慧港口等诸多现代航运技术取得突破。海洋矿产开发,特别是深海油气与大洋金属矿产勘探带动了一大批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工程等基础科学的研究,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型海洋资源的开发则带动了一批现代生物技术、海洋新材料技术的原始创新,海洋大数据、海洋超算、海洋物联网、水下机器人等一批现代科技成果已成为推动全球新型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技术保障,也为国际科技创新的突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在经济驱动力。

在国内,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等为核心的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机构的崛起正是得益于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大开发浪潮不仅推动了我国海洋经济的振兴,更是助推了海洋科技的跨越,催生了以深潜器、深水海工装备、智能深水网箱、大型海洋工程船、新型海洋药物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海洋科技创新成果,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大国的地位。

三 海洋产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新载体

世界海洋理事会执行主席保罗·霍尔休斯曾指出:“海洋经济等同于全球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与空间的依赖度大幅提高。现阶段,超过80%的国际贸易商品源自海上运输,全球近90%的野生水产品、超过1/3的养殖水产品来自海洋,海洋油气开采量已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1/3左右,约70%的旅游休闲活动发生在滨海与海岛地区,以海洋油气、港口航运、海洋旅游和海洋渔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已成为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非发展中国家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

据经合组织(OECD)最新报告《海洋经济2030》显示,2010年全球海洋产业直接贡献保守估计在1.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2.5%;预计2020年将突破3万亿美元,对全球GDP的贡献将达到3.5%。2018年,我国海洋GDP达到8.34亿元,占国内GDP的9.3%。预计到2035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占国内GDP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广东、山东等沿海大省继续领跑国内海洋经济发展。以蓝色经济区建设闻名中外的山东海洋GDP2018年达到1.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0%。

依托雄厚的现代临海产业基础,推动陆海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打造沿海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包括以远洋捕捞、绿色养殖、海洋生物新材料及生物环保产品为重点的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空间与深度的拓展,对波浪能、海流能、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及海上风电和海藻质能的开发利用,多元化的滨海及海上旅游产品开发,国际海上航运保障与海洋权益维护体系的强化,以及远洋战略保障、深海大洋勘探及深远海矿产资源利用等,推动沿海经济由陆向海转型发展将成为引领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增长动力。

四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动力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调节器和能源储备库,也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生命原野和未知空间。随着海洋工程技术的突破及探索开发海洋空间的拓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和压力也在日益增强,海洋正在面临着生境丧失、海水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衰退等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危机,海洋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陆源污染与海上环境污染防治、海洋产业绿色化发展、海洋保护区建设等成为以欧美为代表的沿海国家及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2007年,欧盟《海洋综合政策》蓝皮书提出了清洁、健康与富有生产力的海域环境保护目标。2018年,欧盟又提出了蓝色发展理念,将海洋产业绿色化发展纳入欧盟海洋战略,确立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根基的定位,突出了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海洋环境保全与可持续管理理念。美国则全力推进海洋保护体系建设,相继建立了数百个以海洋类国家公园、国家海岸、国家纪念地等为典型代表的海洋保护区网络,海域保护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千米,其中最大的太平洋远岛海洋保护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海洋生态多样性及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在中国,为应对海洋经济大发展带来的近海生物资源枯竭、海域环境恶化、海湾湿地与岸线退化等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国家海洋局推出了包括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碧海行动计划、“南红北柳”“蓝色海湾”等在内的一系列具有国家和地方特色的海洋生态保护计划。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包括区域海洋环境治理、生态红线、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培育及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海洋成为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 海洋经济是强国之路的战略抉择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多样的海洋资源储备、广阔的海域利用空间和丰厚的海洋产业收益,使海洋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国家海洋实力比拼的重要战场。全面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海国家的共识。只有坚持向海发展理念,抢占全球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制高点,才能更好地抢占国际海洋市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安全。为此,欧、美、日、韩等海洋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俄罗斯、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纷纷制定实施国家海洋开发战略,旨在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培植其海洋产业发展,力求在全球激烈的海洋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美国是当前全球首屈一指的海洋强国,其国家《海洋行动计划》提出要制定海洋研究优先发展计划与实施战略,加强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推动海洋捕捞、近海养殖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对外大陆架海洋能源的利用,支持近海能源开发等,海洋产业已成为其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欧盟对其蓝色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评估,提出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出台了包括《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对策》《近海风能行动计划》等多个海洋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欧盟海洋产业集群和海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确保欧盟在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生物技术、近海可再生能源、水下技术与装备以及海水养殖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等。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了包括海水养殖、近海油气、船舶制造、海洋航运、海洋旅游及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洋清洁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在内的八大重点产业领域。日本通过《海洋基本法》,力求通过开发海洋资源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水产品、能源及航运保障。韩国政府重点支持高附加值海洋产业的发展,通过扶持风险企业创业孵化中心来培育海洋风险投资企业,以推动绿色航运、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经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亮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即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基础,以海上航运贸易为渠道,以传统海洋产业提升为核心,以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的海洋经济特色新区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沿海地区开始迈入海洋经济时代。临海经济区、蓝色经济区、国家级海洋经济新区、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一系列以海洋经济发展为特色的国家新型经济园区与示范城市相继纳入国家规划,沿海地区出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热潮,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成为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起步早、见效快,海洋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海洋GDP仅次于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山东省海洋经济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1年,全省海洋GDP不到2000亿元;2011年,全省海洋GDP增加到8080亿元,翻了两番多;到了2018年,全省海洋GDP达到1.55万亿元,相比2011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达到8.5%。进入21世纪以来,全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超出地方国民经济增速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稳步提高,海洋经济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源和增长极。当前,山东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山东社会科学院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长期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战略研究与政策咨询能力。海洋领域的相关研究是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在全国最早提出了实施“海上山东”建设的战略思路,最早开展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概念规划研究,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一大批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和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一部分成果被省委、省政府文件采纳,进入决策,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深化对海洋强省建设目标要求的认识,迸发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强大动力,要组织精干科研力量,依托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崭新实践,紧密结合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围绕海洋科技创新、渔业转型升级、港口物流发展、海洋治理、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海洋国际合作等海洋强省建设的前沿问题展开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研究,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力量,彰显责任担当。 1nUWb9EzkdO1u0GR5vRqqwbvrE9OsR1rzcOOUtqe+z7YVQaRw7TJGlLwV05E9ik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