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学而为生:南非中学后学习新愿景》一书的创作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历史背景。1994年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以后,南非新民主政府把教育当作社会前进的动力、推进民族融合的催化剂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抓手,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改革举措。应该看到,二十多年来,南非教育公平程度极大改善,基础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高等教育成果显著,并建立了全国资格认证框架体系,促进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但与此同时,南非教育依然面临着投入产出比低、教学水平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政策执行不力等种种问题(王娟娟 2019)。正如南非前总统雅各布·祖马(Jacob Zuma)在2011年坦言,“本质上并没有为南非最底层的穷人带来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自2009年南非成立高等教育和培训部以来,南非的中学后教育和培训制度(PSET)一直备受关注。在国内不平等、贫穷和失业情况日益加深的背景下,PSET体系饱受诟病。鉴于南非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偏僻农村地区,而南非政府和教育界对于这些地区的教育情况知之甚少,本书主编艾弗·巴特杰斯(Ivor Baatjes)启动了“新兴之声2号”(EV2)教育研究课题,率领团队广泛调研南非农村地区参与当前PSET体系的情况。

该团队对南非农村开展的田野调查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覆盖了南非全国20多个不同的社区,6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校和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研究团队在6个偏僻农村劳动阶层聚居区蹲点,先后采访了1020名青年。调研收集到丰富翔实的一手数据,对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人员颇有意义。

全书堪称一幅生动的南非中下层社会民众生活画卷。各章援引多幅照片,细致描写了南非乡村地区的风土人情。在前五章中,城乡民众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亲身体验到的南非中学后教育情况。在后四章中,作者更是勇于质疑“教育惠及所有人”的信条,大胆指出南非现行中学后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其在有些情况下甚至起了反作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对南非农村,对当地劳动阶层普通民众的生活情况和学习经历产生身临其境的认识,实属难得。

该书具有强大的研究和撰写团队。主编艾弗·巴特杰斯(Ivor Baatjes)为纳尔逊·曼德拉大学中学后综合教育与培训中心(CIPSET)主任,教育政策协会(EPC)现任主席,是南非学后教育与培训领域的资深专家。研究团队庞大,涉及福特哈尔大学(UFH)纳尔逊·曼德拉教育和乡村发展学院、纳尔逊·曼德拉大学(NMU)中学后综合教育与培训中心、约翰内斯堡大学(UJ)教育权利与转型中心、教育政策发展中心(CEPD)等单位的数十位研究人员。专著撰写团队包括来自约翰内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UKZN)、纳尔逊·曼德拉大学(Nelson Mandela University)的多位学者,极大地保障了全书的深度和编写质量。

巴特杰斯深受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的影响,本书对南非中学后教育体系与民众生活脱节的情况无情揭露,对南非政府秉承的主流教育思想犀利批判,以弗莱雷经验循环为理论框架,分三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体验:生活与学习”,深入介绍南非普通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第二部分“反思与内化:多重启示”,对调研结果加以反思,探讨中学后教育体系(PSET)是否能够满足个人和社区需求的问题。第三部分“行动——南非中学后学习新愿景”,提出充分发挥民众智慧,由下而上重构南非中学后教育与培训体系,更好地满足贫困劳动阶层的需求和利益。

全书作为研究课题成果,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根基;既有国际理论支持,又有本土哲学涵养;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追索。是一部认识南非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著作。

在该书的翻译过程中,以下问题引起了译者的关注:

(一)地名翻译

如前所述,本书依托的研究项目在南非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故而涉及大量地名。由于所涉社区和受访者多处南非农村地区,地名时常具体到村,在整部专著中反复提及,但在中国国内知名度不高。为确保全书形成完整的地名系统,本书翻译团队采取了以下做法:

1.对于已有译名的地名,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知名度最高的翻译。

2.对于没有译名的地名,采取“音译+通名”的译法,音译力求符合规范,简洁上口,通名通过查证,与南非行政区划等级保持一致。

3.由于本书为中非交流合作项目引进的系列著作,故力求促进读者对南非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文中多次提到的地名,采取脚注的形式,注明其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方便读者理解。

4.建立术语表,在翻译过程中确保全书术语统一性。

(二)概念术语翻译

本书为教育学专著,较为高频地使用教育理论术语以及教育哲学思想术语。考虑到南非复杂的种族情况,作者又身为教育学专家,故而对于术语的使用极为审慎。为确保术语理解准确,作者还专门在前言、致读者、章节尾注等部分对核心概念加以定义和注解,为译者准确理解术语概念,选择恰当的中文对等术语提供了便利。即便如此,仍尚存在部分术语在中文当中没有确定的译名的情况。此种情况主要涉及表达南非和部分国家人生观、世界观的术语,译者主要采取音译加文内隐注的形式,确保读者正确理解。

(三)田野调查口语化表述的风格再现

作者在书中提供大量访谈的源语记录,对于非英语记录提供翻译,但是正如“致读者”部分所述,“因为在特定语言中,任何一个词或短语都可以有多种阐释方式。因此,读者对本书所提供的采访语录的翻译,可能会与我们的翻译方式稍有不同”。书中有些受访者的表述由科萨语或祖鲁语翻译而来;有些受访者英语水平有限,表达存在部分错误;个别受访者英语程度较高,甚至带有一定修辞和文学色彩。为让译著读者产生类似感受,译者对调研受访者观点的翻译力求原汁原味,有些朴实无华,有些细腻深刻。但对于原文英语中的错误,由于对于中文读者不再具有参考价值,故而基本隐去。

本书为教育学专著,涉及南非经济社会发展多个维度,故而主译团队除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外,均具有跨专业背景。贺莺教授为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宁波大学领军学者,浙东学者,陕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本书第一章至第四章以及前言、致读者等部分的翻译。李朝渊副教授为香港理工大学语言学博士,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翻译,负责本书第七章至第九章的翻译。李放老师为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育学博士,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本书第五章、第六章的翻译。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巩元越、江雨、陈晨、金天天、徐倩、张倩、孙皓璋等同学参与了初译、术语表制作、后期校对等工作。特此表示感谢!

本书翻译团队
2020年4月于西安 gpkq+C3KnlZpBNlwUbhXPEpbj+tHHNS7r0XizeQnNjxdLIb+PZioh6aW+FHdcF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